张雪芳
-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节苷脂配合康复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在降压、降脂、活血等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2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根据MMSE和ADL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障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张雪芳
-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康复血管性痴呆
- CD147、ESM-1、sdLDL-C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细胞表面糖蛋白147(CD147)、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患者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并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神经缺损程度相关性。评价血清CD147、ESM-1、sdLDL-C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神经缺损程度增加,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血清CD147、ESM-1、sdLDL-C联合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的AUC分别大于单项指标评估(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升高,且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程度、神经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 张雪芳邢英瀛程曼张小林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分别在确诊24 h内和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17、MMP-8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hs-CRP、IL-17、MMP-8、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17、MMP-8的水平,并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从而减轻患者脑缺血性损害。
- 张雪芳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8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构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2021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310例,均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36例为再灌注损伤组,未发生再灌注损伤274例为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狭窄部位、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及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4.0“rms”包构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净收益。结果 (1)再灌注损伤组高血压(83.33%)、冠心病(27.78%)、侧支循环不良(47.22%)、颈动脉重度狭窄(25.00%)比率及血清S-100β[(88.36±4.52)ng/L]、NSE[(10.80±1.36)μg/L]水平均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65.33%、6.93%、17.15%、5.11%、(82.90±4.08)ng/L、(9.55±1.06)μg/L](P<0.05),性别比例、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颈动脉狭窄部位及血清TC、TG、LDL-C、HDL-C水平与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OR=8.033,95%CI:4.326~25.663,P<0.001)、侧支循环不良(OR=3.686,95%CI:1.121~12.118,P=0.032)、颈动脉重度狭窄(OR=7.087,95%CI:1.636~30.697,P=0.009)、S-100β≥84.9 ng/L(OR=15.448,95%CI:3.976~60.016,P<0.001)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3)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6(95%CI:0.719~0.786),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接�
- 程曼张雪芳秦慧兵刘红钊陈晓静宋彦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再灌注损伤
- 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与Treg/Th17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与对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排秩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CD4^(+)/CD25^(+))、Treg(Treg、CD4^(+)CD25^(+)FOX3^(+)百分比)、Th17细胞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8.344、4.944,P<0.05),且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CD3^(+)、CD4^(+)、CD4^(+)/CD8^(+)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而CD8^(+)、CD4^(+)/CD25^(+)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升高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Th17细胞频数、Treg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而CD4^(+)CD25^(+)FOX3^(+)百分比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升高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较好疗效,可通过调节Treg/Th17细胞值,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进而发挥治疗效果。
- 陈晓静程曼张雪芳秦慧兵刘红钊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疗效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
- 救心丸与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3年
- 对比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采取救心丸、活心丸的治疗效果。方法 样本为2022.3-2023.3收录的70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划分患者为两组别,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救心丸治疗)与对照组(活心丸治疗)进行组间心绞痛症状、临床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与活心丸相比,采用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进一步改善了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 刘洪钊张雪芳
- 关键词:救心丸活心丸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
- 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司来吉兰片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司来吉兰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8例。单一组采用司来吉兰片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临床症状[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精神状态[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83%,46/48)高于单一组(77.08%,37/48),P<0.05。治疗后,联合组MDA水平低于单一组,SOD、GSH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UPDRS评分低于单一组,MoCA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MSE评分、BI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6/48)与单一组(10.42%,5/4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司来吉兰片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能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精神状态,提升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张雪芳秦慧兵程曼陈晓静刘红钊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血清aPOA1、S100β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将预后不良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44),将预后良好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76)。患者均接受血清aPOA1、S100β检测,统计两组基线资料,采用双变量相关Pearson(N)分析血清aPOA1、S100β与ACI患者认知功能(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POA1、S100β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aPOA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S100β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MoCA评分为(24.64±3.49)分,预后良好组为(27.61±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3,P<0.001)。采用双变量相关Pearson(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POA1与ACI患者MoCA评分呈正相关(r>0,P<0.05),血清S100β与ACI患者MoCA评分呈负相关(r<0,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血清S100β高表达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aPOA1高表达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aPOA1、S100β水平与ACI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两者水平评估ACI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
- 张雪芳秦慧兵程曼陈晓静刘红钊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载脂蛋白A1
- 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阿加曲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好,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张雄智丁彦博张雪芳
- 关键词:阿加曲班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 去甲斑蝥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U251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去甲斑蝥素(NCTD)对U251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NCTD处理U251细胞后,MTT法检测NCTD对U251细胞的细胞毒性。体外培养U25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MST1/2抑制剂XMU-MP-1组(5μmol/L)、25μmol/L NCTD组、50μmol/L NCTD组、100μmol/L NCTD组、NCTD+XMU-MP-1组(100μmol/L NCTD+5μmol/L XMU-MP-1)。给予相应的干预后,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ippo/Yes相关蛋白(YAP)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哺乳动物Ste-20样激酶(MST)1/2、p-MST1/2、大型肿瘤抑制因子(LATS)1/2、p-LATS1/2、YAP、p-YAP、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25、50、100、200μmol/L NCTD处理组U251细胞活力降低(P<0.05)。与NC组相比,25、50、100μmol/L的NCTD可抑制U25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U251细胞凋亡(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CTD可上调U251细胞中p-LATS1/2、p-MST1/2、p-YAP和GSK-3β蛋白表达,抑制p-GSK-3β和胞核YAP的表达,降低β-catenin在细胞核中的积累(P<0.05);且XMU-MP-1可减弱NCTD对YAP和β-catenin核易位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NCTD可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Hippo信号通路,抑制YAP的核易位,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张雪芳邢英瀛程曼张小林傅国惠
- 关键词:胶质瘤去甲斑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