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兵
- 作品数:29 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住院全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末两组Hughes及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补体C3、C4,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单核细胞百分比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周末起两组Hughe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持续降低(P<0.01),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持续升高(P<0.01),治疗2周末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1周末起两组C3、C4、单核细胞百分比、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持续降低(P<0.05或0.01),治疗2周末研究组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效果较好,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
- 秦慧兵张保朝张小林刘红钊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
- 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焦虑抑郁功能性烧心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焦虑抑郁功能性烧心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伴焦虑抑郁功能性烧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χ2=9.553,P=0.002);治疗前,两组的抑郁及焦虑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t=2.076,P〈0.05;t=9.286,P〈0.001);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77%)低于对照组(27.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32,P=-.0,72);治疗前,两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及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及心理领域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3.791,P=0.001;t=6.546,P=0.001;t=2.267,P=0.026),而生存质量主观感觉、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焦虑抑郁功能性烧心患者,相比单用雷贝拉唑治疗,在临床上采取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效果更理想,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地的控制了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更具用药安全性。
- 刘红钊张小林秦慧兵张保朝
- 关键词:雷贝拉唑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焦虑抑郁功能性烧心
- 一种血浆置换辅助装置
- 一种血浆置换辅助装置,包括架体,架体顶端固定连接有中板,中板前端铰接有可上下摆动的腿板,中板后端铰接有可上下摆动的背板,背板后端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枕板,架体侧端设置有可多角度转动的万向座,万向座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升杆...
- 秦慧兵韩冰
- 文献传递
- 血小板体积指数、脑灌注压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析血小板体积指数(platelet volume index,PVI)、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患者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84例aSAH患者,按照是否出现DCI分为DCI组和No DCI组,检测PVI、CPP与aSAH后患者DC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No DCI组动脉瘤位置、Hunt 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低白蛋白症、低钠血症、三酰甘油(TG)、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PVI、颅内压(ICP)及CPP,与D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nt Hess分级≥Ⅲ级、改良Fisher分级≥Ⅲ级、低白蛋白症、低钠血症、PVI为aSAH患者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PP为aSAH患者DCI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No DCI组与DCI组预后良好比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I、CPP对aSAH患者DCI及其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刘红钊张保朝张小林秦慧兵程曼渠文生
-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脑灌注压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构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2021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310例,均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36例为再灌注损伤组,未发生再灌注损伤274例为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狭窄部位、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及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4.0“rms”包构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净收益。结果 (1)再灌注损伤组高血压(83.33%)、冠心病(27.78%)、侧支循环不良(47.22%)、颈动脉重度狭窄(25.00%)比率及血清S-100β[(88.36±4.52)ng/L]、NSE[(10.80±1.36)μg/L]水平均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65.33%、6.93%、17.15%、5.11%、(82.90±4.08)ng/L、(9.55±1.06)μg/L](P<0.05),性别比例、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颈动脉狭窄部位及血清TC、TG、LDL-C、HDL-C水平与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OR=8.033,95%CI:4.326~25.663,P<0.001)、侧支循环不良(OR=3.686,95%CI:1.121~12.118,P=0.032)、颈动脉重度狭窄(OR=7.087,95%CI:1.636~30.697,P=0.009)、S-100β≥84.9 ng/L(OR=15.448,95%CI:3.976~60.016,P<0.001)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3)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6(95%CI:0.719~0.786),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接�
- 程曼张雪芳秦慧兵刘红钊陈晓静宋彦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再灌注损伤
- 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与Treg/Th17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与对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排秩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CD4^(+)/CD25^(+))、Treg(Treg、CD4^(+)CD25^(+)FOX3^(+)百分比)、Th17细胞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8.344、4.944,P<0.05),且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CD3^(+)、CD4^(+)、CD4^(+)/CD8^(+)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而CD8^(+)、CD4^(+)/CD25^(+)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升高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Th17细胞频数、Treg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而CD4^(+)CD25^(+)FOX3^(+)百分比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升高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较好疗效,可通过调节Treg/Th17细胞值,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进而发挥治疗效果。
- 陈晓静程曼张雪芳秦慧兵刘红钊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疗效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
- 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分析
- 2018年
-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4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140例,对照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7 d(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60.7%)、总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38.0% 、71.0%)(P<0.05或0.01);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6.4%)显著低于对照组(17.0%)(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秦慧兵张保朝张小林刘红钊韩冰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更昔洛韦利巴韦林临床疗效
- 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Breg血清TGF-β_(1)和Hcy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Breg)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病例组)病历资料。同期选取72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7 d、14 d后的外周血Breg和血清TGF-β_(1)、Hcy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Breg和血清TGF-β_(1)、Hcy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eg、TGF-β_(1)、Hcy对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Breg和血清TGF-β_(1)水平较低,血清Hcy水平较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治疗3 d、7 d、14 d后患者外周血Breg和血清TGF-β1水平逐渐升高,血清Hcy水平逐渐降低(P<0.01)。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reg和血清TGF-β_(1)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Hcy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3项联合预测脑梗死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71.79%(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878~0.966)优于单项指标预测。结论 外周血Breg和血清TGF-β1、Hcy水平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秦慧兵刘红钊程曼周国平
- 关键词:脑梗死调节性B细胞预后
- 血浆置换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及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神经内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及其对抑郁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采取血浆置换治疗的研究组(n=40)和采取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对照组(n=4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及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完成后2w时,研究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免疫性球蛋白疗法及血浆置换疗法均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而血浆置换疗法疗效更为显著,对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更为明显。
- 秦慧兵张保朝张小林刘红钊
- 关键词:血浆置换自身免疫性疾病
- 山莨菪碱通过lncRNA LINC00657/miR-496通路对MPP^(+)诱导SK-N-SH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Ani)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SK-N-SH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K-N-SH细胞分为Con组,MPP^(+)组,MPP+Ani-L、M、H组,MPP^(+)+si-NC组,MPP^(+)+si-LINC00657组,MPP^(+)+Ani+pcDNA组,MPP^(+)+Ani+pcDNA-LINC00657组。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GSH)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INC00657和miR-496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0657和miR-496的靶向关系。结果:不同浓度山莨菪碱处理后,MPP+诱导SK-N-SH细胞中MDA含量降低,GSH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Bax表达水平降低,LINC00657表达水平降低,miR-496表达水平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LINC00657靶向调控miR-496的表达;抑制LINC00657表达后,MPP+诱导SK-N-SH细胞中MDA含量降低,GSH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Bax表达水平降低(P<0.05)。LINC00657过表达逆转了山莨菪碱对MPP^(+)诱导SK-N-SH细胞损伤的作用。结论:山莨菪碱通过调控lncRNA LINC00657/miR-496通路对MPP+诱导SK-N-SH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 齐献忠邢英瀛秦慧兵
- 关键词:山莨菪碱SK-N-SH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