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燕

作品数:53 被引量:14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脑梗
  • 14篇梗死
  • 13篇脑梗死
  • 13篇急性
  • 9篇缺血
  • 8篇急性脑梗死
  • 6篇血管
  • 6篇血清
  • 6篇血性
  • 6篇预后
  • 6篇卒中
  • 6篇疗效
  • 5篇神经功能
  • 5篇癫痫
  • 5篇脑血
  • 5篇出血
  • 4篇血管病
  • 4篇误诊
  • 4篇脑血管
  • 4篇脑血管病

机构

  • 53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53篇潘燕
  • 22篇张保朝
  • 11篇张小林
  • 4篇丁彦博
  • 3篇付国惠
  • 3篇赵迪
  • 2篇张宝朝
  • 2篇齐献忠
  • 1篇李黎
  • 1篇付国慧
  • 1篇孙伟
  • 1篇谢非
  • 1篇陈天法
  • 1篇杨海霞
  • 1篇赵伟
  • 1篇谢菲
  • 1篇赵辉
  • 1篇宋彦
  • 1篇郑召平
  • 1篇李静

传媒

  • 7篇河南实用神经...
  • 6篇中国实用神经...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合理用药...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淮海医药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峡药学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6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苯酞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及对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不同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混合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qd)治疗,观察组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单位混合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qd)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CRP)、神经运动功能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4 d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低血压、肝肾功能异常、腹泻、皮疹及药物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CRP水平,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齐献忠邢英瀛潘燕
关键词:丁苯酞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神经运动功能
磁共振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眩晕的评估价值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眩晕病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100例(眩晕组)2002-08/2003-02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排除颅内肿瘤)及50例(对照组)正常人分别进行MRA,TCD,BAE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眩晕患者中MRA异常率为87%,TCD的异常率为75%,BAEP的异常率为52%,MRA异常率与TCD,BAEP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眩晕组MRA异常率与TCD,BAEP异常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提示MRA在眩晕病因诊断上特异性较高,是眩晕最常见病因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重要筛选工具,对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潘燕张保朝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眩晕病因
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张保朝潘燕付国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大剂量纳洛酮
脑梗塞应用纳络酮联合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 mg,q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400 mg,bid)治疗,1个月治疗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炎症因子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测法(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腹泻、头晕、肝肾异常、血压波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血栓通注射液用于脑梗塞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齐献忠邢英瀛潘燕
关键词:纳洛酮血栓通
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11例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5例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56例使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焦虑抑郁情绪、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5-HT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HAMD、HAMA评分及Hcy、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93%低于对照组12.73%(P>0.05)。结论帕罗西汀较之舍曲林能更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炎性因子失衡状态,改变神经生物学特性,促进神经递质传递及神经功能恢复,消除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安全性高,效果确切。
夏海清潘燕杨海霞米婷婷
关键词:帕罗西汀卒中抑郁焦虑血清细胞因子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脑血管病变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32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TCD检查,就血流收缩期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参数的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TCD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发生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频谱有特异性改变。病例组各检测动脉以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末端(ICA)、基底动脉(BA)的Vm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 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脑血管病变。
潘燕张保朝
关键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2型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灯盏生脉胶囊防治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效果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把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生脉胶囊。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再发率、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CRP水平。结果治疗组3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对照组为71.6%。1 a后的再发率非别为5.83%和26.89%。2组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生脉胶囊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再发,其部分原因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CRP水平的途径来实现的。
潘燕
关键词:灯盏生脉胶囊脑梗死
FVH-DWI不匹配联合血清IL-6、miR-155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FVH)-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IL)-6、miR-155对进展性脑梗死(P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5例已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将其中35例作为PCI组,70例未发生PCI(NPCI)作为NPCI组,均于入院第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IL-6、miR-155表达水平,并行MRI检查,统计FVH-DWI不匹配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PCI的预测价值。结果PCI组FVH-DWI不匹配比例显著小于NPCI组(25.71%vs 5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入院第1天血清IL-6水平(121.77±30.34)ng/L、miR-155表达水平(2.07±0.56)均显著高于NPCI组的(81.27±15.09)ng/L、(1.51±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H-DWI不匹配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IL-6、miR-155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FVH-DWI不匹配联合血清IL-6、miR-155预测P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29%、97.14%。结论FVH-DWI不匹配联合血清IL-6、miR-155检测对PCI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赵迪张小林潘燕宋彦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结核性脑动脉炎临床与误诊分析
2002年
潘燕路风云张保朝
关键词:误诊误诊原因
复发性脑梗死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清CRP水平,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清CRP的关系。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非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均高于非急性脑卒中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CRP高于初发患者(P<0.01),且高血清CRP比率亦高于初发患者(P<0.05)。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CRP高于初发患者提示脑梗死复发与血清CRP升高有一定关系,高血清CRP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潘燕张保朝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超敏C反应蛋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