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健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造山带
  • 3篇山带
  • 2篇稳定地块
  • 2篇花岗岩
  • 2篇花岗质
  • 1篇地壳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证据
  • 1篇地质
  • 1篇地质事件
  • 1篇岩浆
  • 1篇杂岩
  • 1篇张裂
  • 1篇始新世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同位素
  • 1篇盆地
  • 1篇碰撞造山

机构

  • 5篇香港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张健
  • 4篇孙敏
  • 3篇赵国春
  • 3篇何艳红
  • 3篇夏小平
  • 2篇刘树文
  • 2篇李三忠
  • 1篇吴福元
  • 1篇蒋映德
  • 1篇张吉衡
  • 1篇徐平

传媒

  • 3篇地质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第七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3
  • 3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华北中部造山带在2560~1850Ma期间发生了什么地质事件?
2006年
赵国春刘树文孙敏李三忠Simon A.WILDE夏小平张健何艳红
关键词:岩浆弧间盆地花岗质下地壳
湾子表壳岩中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对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阜平杂岩的构造与演化的制约
2006年
夏小平孙敏赵国春吴福元徐平张健何艳红张吉衡
关键词:碎屑锆石克拉通稳定地块杂岩同位素
滹沱群花岗质砾岩的U-Pb锆石定年:与五台花岗岩的亲缘性及对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张健赵国春李三忠孙敏刘树文夏小平何艳红
关键词:滹沱群滹沱系花岗质稳定地块花岗岩砾岩
喜马拉雅造山带始新世和中新世的地壳深熔条件:来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2023年
与花岗岩岩浆作用相关的地壳深熔条件与汇聚板块边缘的构造体制和热结构密切相关。对喜马拉雅新生代花岗岩来说,不同时代的地壳源区深熔条件被两组花岗岩记录下来。第一组形成于43~44 Ma的始新世;第二组形成于17~18 Ma的中新世,具有典型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始新世花岗岩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了两个亚组,一组具有高镁铁度、高CaO含量和高Na2O/K2O和Sr/Y值,另一组则恰恰相反。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始新世花岗岩的源区物质由角闪岩和变泥质岩组成。相平衡模拟结果显示,始新世花岗岩的原始熔体由角闪岩和变泥质岩构成的混合源区在(850±50)℃和(0.85±0.05)GPa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而中新世花岗岩的源区熔融条件与典型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一致,为750~770℃和0.6~0.8 GPa,源岩为变泥质岩。综合包括变质岩石学在内的多学科研究结果,碰撞造山带从同碰撞阶段向碰撞晚期和碰撞后阶段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热结构的变化。同碰撞阶段的超高压变质岩记录了低的地温梯度(<10℃/km),碰撞晚期的始新世花岗岩形成于高的地温梯度(约30℃/km),碰撞后阶段的中新世花岗岩也形成于高的地温梯度(约25~35℃/km)。地温梯度的改变可以通过碰撞造山带构造体制的变化来解释,即由同碰撞阶段的挤压体制转变为始新世碰撞晚期和中新世碰撞后的伸展体制。
高彭王艳尹常青张健钱加慧
关键词:花岗岩碰撞造山带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变质作用研究进展:显微构造及变质演化特征
蒋映德张健孙敏龙晓平赵国春肖文交
关键词:阿尔泰造山带显微构造变质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