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3D旋转DSA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3D旋转DSA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行PAE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73例,所有患者行常规二维DSA(2D-DSA),以正位血管图像为重点,通过对C型臂旋转完成图像采集,将采集的图片发送到三维工作站,完成前列腺动脉血管重建。所有图片均由介入科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完成阅片,观察常规2D-DSA和3D旋转DSA成像中前列腺动脉数量、起源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支。结果2位医师阅片识别前列腺动脉一致性的Kappa值为0.734。142侧髂内动脉,经常规2D-DSA和3D旋转DSA共准确识别前列腺动脉148支,其中,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前列腺动脉143支(96.62%,143/148),而经常规2D-DSA准确识别的为116支(78.38%,116/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7,P<0.001);有26侧(18.31%,26/142)髂内动脉发出的28支前列腺动脉(18.92%,28/148)仅经3D旋转DSA识别,有4侧(2.82%,4/142)的4支(2.70%,4/148)仅经常规2D-DSA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82,P<0.001),经常规2D-DSA识别而被3D旋转DSA排除的前列腺动脉为6支(4.92%,6/122);9侧(6.16%,9/146)髂内动脉发出的10支前列腺动脉仅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其起源;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的前列腺动脉与邻近动脉存在吻合支的为57支(39.86%,57/143),高于常规2D-DSA的32支(27.59%,32/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P=0.039);经对3D旋转DSA图像分析,143支前列腺动脉最佳投射角度(患者身体向同侧倾斜)为20°~45°,其中,61支(42.66%,61/143)前列腺动脉31°~35°投射角度最佳,26°~30°次之,为38支(26.57%,38/143)。结论3D旋转DSA应用于PAE术中,可更为清楚地识别前列腺动脉数量、起源及其复杂的解剖结构,从而对提高栓塞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刘凯 李晋 蒋贝 袁生武 汤超 郭征昂 方机成 王倩倩 吕军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三维图像重建 3D DSA引导下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3D DSA引导下前列腺动脉栓塞(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DSA引导下PAE的BPH伴中、重度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其中接受3D DSA(3D组)及2D DSA(2D组)引导下PAE各35例。对比分析2组治疗相关资料、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成功完成PAE。3D组左、右侧插管时间及操作时间、辐射时间、辐射剂量、剂量面积乘积(DAP)、总造影次数和造影图像帧数均小于2D组(P均<0.05)。术后2组均有发热、疼痛、泌尿系感染等轻微并发症发生,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70例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 DSA引导下PAE治疗BPH伴中、重度LUTS安全、有效,且能减少造影次数,缩短治疗及插管时间,降低辐射剂量。 王倩倩 吕军 汤超 刘凯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血管造影术 奥沙利铂联合山柰酚动脉介入治疗抑制肺癌移植瘤大鼠肿瘤生长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考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联合山柰酚(kaempferol)动脉介入治疗对裸大鼠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皮下接种A549肺癌细胞,将裸大鼠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静脉注射组、奥沙利铂联合山柰酚静脉注射组,和奥沙利铂联合山柰酚动脉介入治疗组。研究考察不同给药方式对实体瘤生长、对大鼠体重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染色、Hoechst染色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考察瘤组织细胞凋亡水平。结果:首先相比对照组,奥沙利铂静脉注射抑制实体瘤生长,相比奥沙利铂静脉注射组,奥沙利铂静脉注射联合山柰酚对实体瘤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奥沙利铂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山柰酚显著抑制实体瘤生长。其次山柰酚能逆转奥沙利铂对大鼠的体重抑制作用。最后,静脉注射治疗下,山柰酚能促进奥沙利铂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而动脉介入治疗更显著地促进药物联用引起的细胞凋亡作用。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山柰酚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抑制裸大鼠肺癌移植瘤生长并促进细胞凋亡。 汤超 吕军 李德敬关键词:奥沙利铂 山柰酚 A549细胞 介入治疗 前列腺动脉CTA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前应用体会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PA)CTA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术前检查对手术时间、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PAE术治疗的64例BPH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接收CTA检查,分为A组(已行CTA)和B组(未行CTA),均为32例。回顾性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时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后残余尿量等临床疗效相关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参数间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01)。两组间术后6个月前列腺体积、Qmax、残余尿量、IPSS评分、QOL评分等指标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PAE治疗BPH安全有效,临床疗效良好;PAE术前CTA检查能更好地指导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蒋贝 吕军 刘凯 葛亮 李天晓关键词:CTA 良性前列腺增生 手术时间 肝脏含脂质肿瘤患者的磁共振DWI影像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影像在肝脏含脂质肿瘤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医院确诊的120例肝脏含脂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恶性肿瘤50例,良性肿瘤70例。采用磁共振DWI影像技术对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ADC肿瘤/ADC肝脏(rADC)值进行检测,对常规MRI检测患者良恶性的比例进行记录,比较MRI、ADC和rADC鉴别肝脏含脂质肿瘤患者良恶性的准确度。结果含脂质肝细胞癌患者、肝腺瘤患者和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ADC值分别为(1.285±0.212)×10^(-3) mm/s、(1.301±0.231)×10^(-3) mm/s和(1.276±0.256)×10^(-3) mm/s,含脂质肝细胞癌患者、肝腺瘤患者和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rADC值分别为(1.102±0.176)、(0.995±0.112)和(1.143±0.211),三者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恶性肿瘤恶性44例(88.00%)、良性6例(12.00%),检测良性肿瘤良性51例(72.86%)、恶性19例(27.14%),其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鉴别肝脏含脂质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00%、74.50%和81.00%,ADC值鉴别肝脏含脂质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21.00%、80.00%和64.21%,rADC值鉴别肝脏含脂质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10%、32.14%和61.50%,三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和rADC值在肝脏含脂质肿瘤患者鉴别诊断中不具备诊断价值,MRI检测能够成为鉴别诊断肝脏含脂质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范建锋 吕军 白鹏关键词:磁共振DWI 良恶性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UAE患者术后疼痛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后疼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193例接受UAE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术前NLR、PLR、LMR值。采用数值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患者术后1、6、24、48、72 h疼痛程度。Pearson分析NLR、LMR、PLR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NLR、PLR的AUC值并确定最佳截断值,将PLR、NLR组合成高NLR+高PLR组、高NLR+低PLR组、低NLR+高PLR组、低NLR+低PLR组,对比各组术后疼痛的差异。结果术前NLR(R=0.217,P<0.05)、PLR(R=0.475,P<0.05)均与UAE术后疼痛程度呈明显正相关。以NLR=1.78,PLR=166.91为界值,高N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各时间点NRS评分、镇痛药摄入量均大于低NLR和低PLR组(P<0.05)。与低NLR+低PLR组相比,高NLR+高PLR组术后1、6、24、48、72 h NRS评分及镇痛药摄入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NLR、PLR对子宫肌瘤UAE术后疼痛有较高的评估价值,联合指标评估术后疼痛的作用优于单独指标。 沈亚伟 刘凯 吕军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 疼痛 256排CTA诊断阻塞性冠心病的准确性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256排CT血管造影(CTA)诊断阻塞性冠心病(CAD)的准确性。方法分别用256排CT血管造影(ICA)和冠状动脉造影对155例可疑的冠心患者进行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比标准。结果 256排CTA发现107段冠状动脉被诊断为阻塞性冠心病存在于102例患者中。基于血管段落分析,256排CTA对诊断阻塞性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97.0%、80.5%和99.4%,基于患者分析,256排CT对诊断阻塞性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71.6%、87.1%和100.0%。前瞻性门控扫描和回顾性门控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剂量[(4.2±0.5)m Sv和(13.8±3.5)m S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排CT血管造影对诊断阻塞性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性,且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可以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吕军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探讨综合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采用CT引导下药物灌注,研究组采用CT引导下药物灌注联合B超引导下肝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粒子植入等综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肿瘤缩小情况及患者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肿瘤缩小率(82.0%)显著高于对照组(4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个时间段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表明,CT引导下药物灌注联合B超引导下肝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粒子植入等综合介入治疗明显优于单纯性CT引导下药物灌注治疗效果,能够使肿瘤有效缩小,减缓肿瘤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吕军关键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综合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