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真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栓弹力图对骨科创伤患者输血治疗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指导骨外科创伤输血治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接受常规凝血和TEG检测的创伤患者122例,根据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进行输血治疗分为输血组(81例)和未输血组(41例)。进行TEG和常规凝血检测的相关性分析,TEG和常规凝血检测各指标的预测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常规凝血检测参数与TEG参数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凝块形成时间为负相关(r=-0.580),与凝固角(Angle)、血栓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均为正相关(r=0.620、0.741、0.579)。TEG中Angle、CI和M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0.736、0.631,灵敏度分别为65.8%、55.3%、60.6%,特异度分别为78.7%、86.2%、63.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5.75°、-0.45、58.35 mm。结论:TEG参数Angle、CI和MA对骨外科创伤术后输血治疗的预测价值较大,Angle<65.75°,CI<-0.45,MA<58.35 mm可作为术后进行输血治疗的阈值。
- 李佳真李佳真李海彬林朝金妍张俏忻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骨科创伤输血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B系及髓系相关抗原交叉表达情况研究
- 2017年
-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T、B系特异性抗原及髓系相关抗原的交叉表达情况,指导ALL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1例ALL患者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及细胞质抗原标记,分析ALL分型结果。结果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78.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占21.6%。在ALL中,髓系抗原表达率为68.6%(35/51),在B-ALL和T-ALL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5%(29/40)和54.5%(6/11),两个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3在CD34+B-ALL及CD34B-ALL中的表达分别为(52.2%、21.4%,P<0.05),CD13在CD34+T-ALL及0034丁-八1^中的表达分别为(42.9%、25.0%,尸<0.05)。0033在0034+:6-八〇^及0034B-ALL中的表达分别为46.2%、14.3%,P<0.05),CD33在CD34+T-ALL及CD34T-ALL中的表达分别为(42.9%、25.0%,P<0.05)。CD4在B-ALL中表达率为17.5%(7/40),4/7例伴CD13/CD33表达,其他T系抗原表达极少:1例表达CD7,同时伴CD13/CD33表达;1例表达CD2,同时伴CD13/CD33;2例表达CD3、3表达例CD5,均不伴CD13/CD33表达;1例共表达CD7和CDL结论对ALL细胞交叉表达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理解造血前体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对ALL的治疗及颈后提供帮助。
- 张苏伟李佳真林朝李海彬曾嫦林祥伟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化抗原髓系抗原预后
- 血栓弹力图参数对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对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3组:轻度组(NIHSS评分<4分)、中度组(4分≤NIHSS评分<15分)和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比较入院次日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和凝血综合指数(CI)等TEG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EG参数对轻/中度与重度急性脑梗死的鉴别价值。结果 重度组患者R、K值均短于轻、中度组患者,α角、MA均大于轻、中度组(均P<0.05);中度组与轻度组的R、K值、α角和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K值、α角、MA单独诊断重度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779、0.831、0.823,灵敏度分别为100.00%、73.68%、84.21%、94.65%,特异度分别为60.82%、66.70%、75.44%、66.11%,其中R诊断重度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最高,α角的特异度最高。结论 TEG参数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对于鉴别轻/中度与重度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价值。
- 张苏伟范丽英李佳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疾病程度血栓弹力图
- 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等在M3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 2015年
-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 TOP700凝血分析仪和贝克曼库尔特LH750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M3病人治疗前、治疗缓解后的FIB、PLT、MPV和PDW进行测定。结果缓解组FIB较治疗前组显著升高,且治疗前后2组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学治疗达缓解后PLT比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2组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MPV和PDW较治疗前组明显降低,治疗前后2组MPV和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PLT、MPV、PDW是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良好指标。
- 林朝李佳真张苏伟
-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