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
- 作品数:55 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现状调查——一项多中心调查研究报告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省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通过网络直报,入选无锡九家医院STEMI患者共1 410例,分析其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结果 院内发生患者诊治延迟时间(发病至就诊、发病至第一份心电图、发病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耗时最少,其次为呼叫“120”急救车入院患者,自行入院者耗时最多.“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就诊至溶栓时间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在再灌注治疗患者中,就诊至溶栓、就诊至球囊扩张、发病至溶栓,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3 h组、3~6 h组、6~12 h组和≥12 h组的院内全因病死率(4.23% vs.10.54%vs.18.67%vs.23.67%,x2=83.372,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47% vs.13.24% vs.18.98% vs.34.63%,x2=116.325,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接PCI治疗组、溶栓组及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的院内全因病死率(1.50% vs.10.00% vs.18.20%,x2=50.896,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76% vs.12.27%vs.20.86%,x239.934,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锡地区急性STEMI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最多;药物治疗基本规范化;再灌注治疗(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患者比例偏低;就诊后30 min内溶栓,90 min内球囊扩张患者比例偏低.PCI治疗院内全因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溶栓其次,早期保守治疗最高.院内发病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最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其次,自行入院患者最长.就诊时间延迟大于12 h后就诊,院内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
- 王强郭素峡羊镇宇吴丁烨杨承健陶以嘉陈风苏伟郑若龙杨松李旭东陈景开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主要心血管事件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EH合并MS患者69例(EH+MS组)、单纯EH患者57例(EH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FFA、体重指数(BMI)、颈动脉IMT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情况。结果@EH+MS组的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均高于单纯EH组和健康对照组[(26.0±2.1)、(24.9±2.3)、(23.6±1.6)kg/m^2,(2.40±0.81)、(1.93±0.55)、(1.49±0.36)mmol/L,(5.64±0.82)、(5.10±1.08)、(4.70±0.90)mmol/L,F值分别为20.06、30.96、15.17,P〈0.05或〈0.01]。②EH+MS组血清FFA高于单纯EH组及健康对照组[(562.11±55.12)、(402.65±49.53)、(356.23±45.93)μmol/L,F=277.28,P〈0.01]。⑨3组颈动脉IMT依次为(1.10±0.13)、(0.82±0.12)、(0.70±0.11)m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依次为28.99%(20/69)、17.54%(10/57)、2.00%(1/5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EH合并MS患者血中FFA水平升高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相关。
- 陈风高长征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游离脂肪酸
-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体力活动指数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体力活动代谢当量(METS)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评估体力活动代谢当量值,并分为3组:Ⅰ组(〈4 METs,22例),Ⅱ组(4~7 METs,40例),Ⅲ组(〉7 METs,38例)。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1天及术后第1、2天每例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术后第1天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术前增高(P〈0.05)。Ⅰ组患者术后第1、2天心肌缺血发生率、缺血次数及缺血时间均高于Ⅱ组及Ⅲ组(P〈0.05,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患者术后第1天心肌缺血发生率较低(P〈0.01),术后第2天无统计学差异。Ⅲ组患者总的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的心肌缺血阳性患者缺血程度明显降低(P〈0.01);而Ⅲ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能低的老年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术前明显增高,而且严重;体能良好的患者术后1天的发生率、缺血次数及持续时间低于体能中等的患者。
- 张军龙陈风杨定清沈志耘屠伟峰张焰
- 关键词:心肌缺血手术期间
- 硝酸甘油联合利尿合剂治疗心衰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联合利尿合剂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心衰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联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给予硝酸甘油联合利尿合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且观察组治疗后平均LVEF及BN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利尿合剂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衰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田明玉陈风陈彩萍过晶
- 关键词:利尿合剂硝酸甘油BNP
- 创伤性心包炎诊断体会(附3例报告)被引量:3
- 1997年
- 陈风
- 关键词:创伤性心包炎心包炎
- ^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心肌缺血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川崎病患儿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15例、亚急性期9例和恢复期7例3组。对照组5例患儿系怀疑川崎病而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后经实验室检查排除川崎病和其他心肌疾病者。所有病例均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部分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者于治疗后6~12个月随访复查,并与其临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31例川崎病患儿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41.9%(13/31)。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的阳性数分别为6/15例、4/9例和3/7例。其中8例显像阳性者治疗后6~12个月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复查结果显示:缺血明显改善3例,恢复正常4例,1例仍见明显心肌缺血。结论^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能无创、直接、客观地评价川崎病心肌缺血,对川崎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魏福祥王耀明陈风过晶万卫星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IBI
- CD14基因启动区C(-260)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研究CD14基因启动区C(-269)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的关联。方法:用PCR技术检测了5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及90例健康人CD14基因启动区含(-269)多态位点的基因片段,HaeⅢ酶切分型。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无酶切位点)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00%Vs32.78%;OR=2.13;95% CI,1.30~3.50;P<0.01)。结论:CD14基因启动区C(-269)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相关。
- 潘闽顾卫东陈风朱健华魏福祥袁瑾龚亚池崔之础
- 关键词:抗原
-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19例临床分析
- 1996年
- 临床资料本组19例中,男10例,女9例。年龄在50~79岁,平均61.9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1例。基础心脏病诊断为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肥厚(?)梗阻心肌病1例,疑为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及其它原因不明者8例,使用起搏器均为埋藏式心室同步型起搏器(WI),均为国外进口。使用导管也均为配(?)进口心(?)膜单极起搏导管,导管头端均为伞状。(?)器及(?)均为两部(?)消毒密封包装。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插管16例,右侧头静脉2例,右侧颈外静脉1例。心室起搏电极定位于右心室心(?)部。
- 陈风武维恒吴晓琴
- 关键词: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 Tei指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室功能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运用脉冲型组织多普勒技术(PW-TDI)测算左心室心肌综合指数(Tei指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心室功能,并探讨其与右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测量30例MS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在PW-TDI条件下测算左心室二尖瓣环四个位点(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的Tei值及其均值(t-Tei)以及三尖瓣环位点(右心室游离壁)的Tei值,对各组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患者左、右心室的Tei值明显增大(P<0.001);左心室二尖瓣环四个位点t、-Tei、右心室三尖瓣环位点的等容舒张时间延长(P<0.001)、射血时间缩短(P<0.01或P<0.05),前壁、下壁及t-Tei等容收缩时间延长(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MS患者左、右心室的Tei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0.73,P<0.001)。结论MS患者左心室在收缩功能正常时舒张功能已减退,左、右心室功能状态可能相互影响,重视改善MS患者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陈新颜陈风过晶陈彩萍高秀玲
- 关键词:左心室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组织多普勒成像TEI指数
- 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后一种特殊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探讨
- 1998年
- 我院在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共对7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再通率为64.0%(48例)。其中发现14例于溶栓后短时间的ST段极度抬高,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再灌注性ST段抬高。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均符合溶栓条件,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为49~65岁,平均54.4岁。梗塞部位:前壁3例,前间壁4例。
- 郭虹陈风
-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疗法ST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