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家敏

作品数:19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丰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4篇脑梗死患者
  • 4篇急性
  • 3篇血管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血管成像
  • 2篇溶栓
  • 2篇手术
  • 2篇尿激酶
  • 2篇尿激酶静脉
  • 2篇综合征
  • 2篇进展性脑梗死
  • 2篇静脉溶栓
  • 2篇激酶
  • 2篇急性脑梗死患...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低钾

机构

  • 14篇丰县人民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蒙城县第二人...
  • 2篇安徽省蒙城县...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刘家敏
  • 4篇于吉友
  • 4篇陈正挪
  • 4篇李成哲
  • 3篇袁正光
  • 3篇丁长青
  • 3篇王增亚
  • 2篇崔景修
  • 2篇赵辉
  • 1篇姜树军
  • 1篇戚晓昆
  • 1篇赵明芳
  • 1篇刘凤武
  • 1篇余磊
  • 1篇陈正娜
  • 1篇刘斌
  • 1篇熊斌
  • 1篇李成哲
  • 1篇高秀娟
  • 1篇刘斌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社区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今日应用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脑血流、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使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脑血流、凝血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5例,接受抗血小板聚集,并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稳定斑块,同时进行改善脑循环及控压、控糖等常规治疗)和研究组(45例,阿加曲班+常规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颈动脉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外周阻力(RV)、脉动指数(PI)、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清NO、ET-1、VEGF、FMD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较参照组的总有效率(95.56%vs 80.00%)上升;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Qmean、Vmean及血清NO、VEGF、FMD均升高,颈动脉PI、RV及血浆FIB、血清ET-1降低,治疗后两组PT、TT、APTT均延长,且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循环、凝血及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提升。
代航鲲刘家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加曲班脑血流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
伴有感觉异常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11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伴有感觉异常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及感觉异常产生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对照20例无感觉异常和11例伴有感觉异常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感觉异常发生机制。结果感觉异常组与正常组的血钾、肌力、病程、CPK有显著差异。结论低血钾所致的肌细胞膜的功能改变、代谢障碍及继发的肌纤维受损可能是产生感觉异常的原因,感觉异常的患者临床症状重且恢复时间延长。
李成哲刘家敏赵辉
关键词: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低血钾
大面积脑梗死26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男15例,女11例,房颤患者14例。病灶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8例,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5例,闭塞6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示颈部动脉不稳定斑块15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心房附壁血栓5例。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8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18例,死亡5例。3个月后存活者ADL评分为(64.2±3.8)分。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中栓塞性病变及大血管狭窄/闭塞为其主要原因,其病情严重,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刘家敏丁长青于吉友
关键词:脑梗死预后
25例烟雾病临床影像特点观察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烟雾病患者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烟雾病发病平均年龄较轻,女性多于男性;少儿烟雾病患者以缺血改变为主(87.5%),成年烟雾病患者缺血改变(58.8%)与出血改变(41.2%)相当;临床以头痛、头晕、肢体无力或偏瘫或交替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失语、智能下降、视力下降、癫痫发作、小舞蹈发作等表现。14例行头CT检查仅示颅内病灶,均未提示烟雾病;25例均行MRI和MRA检查发现颅内病灶,显示颈内动脉虹吸末段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及侧支循环形成,均被诊断为烟雾病。其中9例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与其MRA相符。结论头颅MRI和MRA是诊断烟雾病理想的非介入性检查方法。
刘家敏戚晓昆姜树军
关键词:烟雾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百优解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百优解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其他治疗相同。分别于治疗后2、4、6周末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抑郁改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改善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抗抑郁治疗不但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高秀娟刘家敏李成哲袁正光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百优解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2005年
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完成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mesh plug hernia repair,简称mesh plug修补术)1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刘凤武王增亚刘家敏慕永超
关键词: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疗效观察
89例进展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寻找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方法对89例进展性脑梗死的一般情况、基础病及发病诱因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男49例,女40例,男/女=1.2:1;年龄48.6~89.4岁,平均68.8岁;基础病中糖尿病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3例.颈部彩超示血管粥样斑块37例,纤维蛋白原〉5g/L18例,大量嗜烟、酒15例,冠心病房颤14例,有TIA发作史10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2例;早期应用降压药且血压降低〉20%的29例,脱水药应用不适宜20例,腹泻、饮食不佳14例,合并肺部、泌尿系感染6例,心功能不全5例。结论基础病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大动脉粥样斑块等与医源性处理不当(急性期过分积极地降血压、血糖调节不当及过早或过量使用利尿脱水剂、液体量补充不足)均为进展性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刘家敏李成哲崔景修陈正挪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小骨窗开颅治疗急性硬膜外小血肿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急性硬膜外小血肿的疗效。 方法  4 5例硬膜外小血肿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 ,负压引流治疗。以同期 30例血肿量 <30ml的硬膜外小血肿患者为对照组 ,均采用保守治疗。 结果 手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肿均完全吸收 ,无并发症 ,恢复良好。 结论 小骨窗开颅治疗急性硬膜外小血肿能明显减轻症状 ,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 ,优于保守治疗 ,值得推广应用。
刘家敏王增亚
关键词:血肿量小骨窗开颅手术急性颅血肿负压引流
不同类型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头颈CTA临床观察
刘家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SE、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浆NSE和D-二聚体含量、发病后48h、72h、7d、14d的血浆NSE和D-二聚体含量。同时测量发病后72h头颅CT示梗死灶最大直径及各时期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SS)评分。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入院当日血浆NSE、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SE含量呈逐渐升高,3d达高峰,7d后明显下降,14d后降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亦呈逐渐升高,7d达高峰,14d后有下降趋势,但其升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CT检查未见异常者NSE、D-二聚体也呈类似变化,早于影像学改变;7d内NSE、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梗死灶的最大直径、NIHSS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0.70,0.56,P<0.05)。结论血浆NSE、D-二聚体联合测定对于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刘家敏于吉友刘斌袁正光陈正挪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二聚体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