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法复位联合康复练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康复练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该院门诊收治的壶腹嵴帽(BPPV)患者31例,首先予以手法复位治疗,未能治愈者指导进行Brandt-Daroff康复练习。结果 31例患者中经手法复位治愈10例;进行Brandt-Daroff康复练习21例,其中3 d治愈5例,7 d治愈9例,14 d治愈4例;症状减轻3例。结论应用手法复位联合Brandt-Daroff康复练习治疗BPPV能取得良好效果。
- 于吉友
- 关键词:康复
-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纳入治疗组(醒脑静+依达拉奉)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醒脑静30mL+NS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依达拉奉30mg+NS1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指标:①治疗7d后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控制率;②治疗7d和15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③临床疗效比较;④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控制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15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的综合治疗措施能更有效的控制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崔景修袁正光于吉友张园园沈霞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醒脑静依达拉奉
- 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丰县人民医院治疗的伴有高Hcy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疗程均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Hcy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卒中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药物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8.59±2.19)μmol/L、NIHSS评分(12.13±5.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Hcy水平(15.18±2.06)μmol/L、NIHSS评分(15.92±4.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卒中的复发率是3.33%,对照组的复发率是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有效降低伴有高Hcy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卒中患者的血Hcy水平,控制血压,改善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但未观察到降低血Hcy能预防卒中复发的作用。
- 蔡嵩郑成宫海滨王旭光张强于吉友王平
- 关键词:依那普利叶酸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卒中同型半胱氨酸
- 大面积脑梗死26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男15例,女11例,房颤患者14例。病灶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8例,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5例,闭塞6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示颈部动脉不稳定斑块15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心房附壁血栓5例。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8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18例,死亡5例。3个月后存活者ADL评分为(64.2±3.8)分。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中栓塞性病变及大血管狭窄/闭塞为其主要原因,其病情严重,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 刘家敏丁长青于吉友
- 关键词:脑梗死预后
- 手法复位联合体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体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首次就诊时手法复位未能治愈的72例BPPV病人,在体位训练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并给予系统护理。[结果]在体位训练后,39例经3d治愈,18例经7d治愈,15例经14d治愈。[结论]首次就诊时手法复位未能治愈的BPPV病人可在体位训练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 卢慧颖于吉友李美英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体位训练手法复位护理
- 循证护理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施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6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实施循证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13.24±2.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32±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2,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为(84.24±3.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32±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0,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动能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87.57±3.48)分、(85.54±4.57)分、(86.58±4.39)分、(85.73±3.49)分、(84.64±4.18)分、(86.48±5.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5±5.23)分、(75.63±4.12)分、(74.61±3.29)分、(72.69±3.48)分、(73.75±3.51)分、(73.65±3.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47、9.314、12.600、15.312、11.531、11.447,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1,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 陈雨于吉友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SE、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浆NSE和D-二聚体含量、发病后48h、72h、7d、14d的血浆NSE和D-二聚体含量。同时测量发病后72h头颅CT示梗死灶最大直径及各时期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SS)评分。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入院当日血浆NSE、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SE含量呈逐渐升高,3d达高峰,7d后明显下降,14d后降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亦呈逐渐升高,7d达高峰,14d后有下降趋势,但其升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CT检查未见异常者NSE、D-二聚体也呈类似变化,早于影像学改变;7d内NSE、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梗死灶的最大直径、NIHSS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0.70,0.56,P<0.05)。结论血浆NSE、D-二聚体联合测定对于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刘家敏于吉友刘斌袁正光陈正挪
-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二聚体脑梗死
-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早期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早期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100例,均服用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干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眩晕残疾、情绪阻碍量化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DHI及HAMA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眩晕改善率96.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早期疗效具有显著效果。
- 于吉友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副肿瘤综合征(para neoplastic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是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它是由于癌肿影响远隔组织和器官产生症状,而非癌肿直接侵犯该组织和器官。它可影响神经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大脑皮质、小脑、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均可受累。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复杂,病变范围广泛、
- 刘家敏于吉友刘斌陈正挪
- 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神经肌肉接头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群大脑皮质周围神经
- 不同耳石复位法应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不同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BPPV患者126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63例对照组患者统一行Epley耳石复位法,45例研究组PC-BPPV患者行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18例研究组HC-BPPV患者行Barbecue翻滚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与复发次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复发率7.94%、PC-BPPV复发率6.67%与PC-BPPV复发率5.56%均比对照组23.81%、23.91%与23.5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次数(1.27±0.23)次、治疗1月的发作次数(1.28±0.31)次与治疗时间(5.06±3.12)d,均比对照组(2.34±0.46)次、(3.24±4.26)次与(8.87±3.29)d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眩晕、恐惧感、恶心呕吐、强迫体位改善时间比对照组低,治疗1月的前庭功能比治疗前与对照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是PC-BPPV患者的临床有效治愈手段,Barbecue翻滚法是治疗HC-BPPV的可靠有效治疗方案,分型治疗可以有效改善BPPV临床疗效。
- 于吉友刘永海
- 关键词:BPPVBARBECUE翻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