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宏健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0篇酞菁
  • 9篇卟啉
  • 7篇电子转移
  • 5篇化合物
  • 5篇分子
  • 4篇光谱
  • 3篇酸酯
  • 3篇甲酸
  • 3篇甲酸酯
  • 3篇光诱导
  • 3篇光诱导电子转...
  • 3篇分子内
  • 2篇电荷
  • 2篇电特性
  • 2篇电子转移反应
  • 2篇氧化钛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吖啶
  • 2篇相反电荷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作者

  • 16篇许慧君
  • 16篇田宏健
  • 14篇周庆复
  • 4篇毛海舫
  • 3篇李顺来
  • 3篇张新夷
  • 2篇李希友
  • 2篇沈耀春
  • 2篇沈淑引
  • 2篇陆祖宏
  • 1篇刘志斌
  • 1篇沈家聪
  • 1篇孙轶鹏
  • 1篇张希
  • 1篇叶佩弦
  • 1篇李宗和
  • 1篇艾希成
  • 1篇杨启光
  • 1篇王友贵
  • 1篇费浩生

传媒

  • 4篇感光科学与光...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发光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量子电子学

年份

  • 1篇1998
  • 7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吸附对卟啉、酞菁/二氧化钛复合电极光电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1997年
制备了ZnTSSP/TiO2、GaTSPC/TiO2和共吸附ZnTSSP、GaTSPc/TiO2电极,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电特性.结果表明,共吸附的ZnTSSP、GaTSPc/TiO2电极不仅拓宽了光电响应范围,而且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特别是提高了GaTSPc的光电转换效率.其原因可能是GaTSPc的聚集体没有敏化作用,而卟啉和酞菁分子与TiO2共吸附可以减少GaTSPc的聚集。
毛海舫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沈耀春陆祖宏
关键词:卟啉二氧化钛共吸附电极光电特性
以聚醚链相连的萘甲酸酯-氨基吖啶体系的合成及分子内能量传递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分别用聚三乙二醇及聚四乙二醇柔性链将α萘甲酸与9氨基吖啶连接起来,合成了新型二元发色团分子体系,发现在两个体系中,选择性激发α萘甲酸酯,都可以发生从α萘甲酸酯到9氨基吖啶的高效率的单重态单重态能量转移,并讨论了溶剂极性对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
李顺来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
关键词:聚醚吖啶感光材料
吖啶、苯甲酸酯二元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
1997年
电子转移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被称为生命能量之源的光合作用中,正是由于电子转移反应将太阳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 就影响电子转移过程因素而言,结构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深入地认识影响电子转移过程的结构因素,人们设计并合成了各种连接链连接不同电子给体和受体的二元分子体系来研究化学结构对电子转移的影响,本文目的在于在亲水性的聚乙二醇的两端分别接上亲脂性的电子给体受体形成柔性链二元分子体系,并通过研究各种电子给体的荧光被受体狡灭过程来认识柔性链体系在溶液中电子转移规律,我们合成了以9-氨基吖啶为电子给体,带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酯为电子受体,聚四乙二醇为连接链的一类新型二元化合物,化合物结构如下所示:
李顺来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李宗和
关键词:光化学反应电子转移吖啶苯甲酸酯电子受体
新型卟啉-酞菁二元分子内光物理过程的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合成了以哌嗪连接的含卟啉-酞菁的双发色团分子,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并计算了在不同溶剂中两发色团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EnT和电子转移效率ET.结果表明:在非极性溶剂苯中,两发色团之间的光物理过程以激发态单线态能基传递为主(EnT80%).而在极性溶剂DMF中,则以电子转移为主(ET69.8%)该二元化合物在DMF中的电子转移效率明显高于我们以前合成的以氧或柔性链连接的二元化合物.这可能是由于在DMF中,哌嗪以船式构象存在,两个发包团呈较固定的,相互平行的面对面构象.从CPK分子模型可以算出卟啉环和酞菁环中心至中心的距离为3.56A.
李希友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
关键词:二元化合物光诱导电子转移卟啉酞菁
不同链长二元分子卟啉酞菁(TTP-O-(CH_2)_n-O-Pc的三阶光学非线被引量:4
1994年
利用简并四波混频(DFWM)方法测量二元分子卟啉酞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系数X(3)值.得到二元分子卟啉酞菁的x(3)值比它们单元分子卟啉、酞菁的x(3)值大;二元分子卟啉酞菁的x(3)值起初是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加,链长增至n=3时,x(3)值达到最大值.当链长进一步增加时,二元分子卟啉酞菁的x(3)值反而下降.这同二元分子中卟啉、酞菁分子由柔性链连接有关.本文对结果给出可能的解释.
刘志斌张新夷田宏健许慧君周庆复艾希成张岩费浩生
关键词:卟啉酞菁非线性光学
以共价键相连的卟啉-酞菁化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及光诱导电子转移被引量:7
1992年
合成了叶啉与酞菁以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双发色团分子。测定了它们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计算了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的效率(φ_(EnT))及速率常数(κ_(EnT))。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卟啉与酞菁等克分子混合时,观察不到分子间能量传递过程现象的发生;而双发色团分子的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则明显发生了,其效率(φ_(EnT)=13~70%)与速率常数(κ_(EnT)=1.2×10~7~2.0×10~8s^(-1))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类型。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过程与介质性质有关。在极性溶剂中有利于电子转移过程的进行,而不利于能量传递过程;在非极性溶剂中,则有利于能量传递过程的进行,而不利于电子转移。 选择性激发酞菁发色团,观测到了只有电子转移发生的过程,其电子转移效率达到38%。
周庆复田宏健沈淑引许慧君
关键词:光致电子转移卟啉酞菁共价键
相反电荷取代的卟啉和酞菁化合物分子沉积膜被引量:1
1998年
利用分子沉积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多种卟啉 /卟啉、酞菁 /酞菁、卟啉 /酞菁化合物的分子沉积膜 (MD膜 ) .运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跟踪了MD膜的交替沉积过程 ,说明这类MD膜具有很好的层状均匀成膜的特点 .并且用膜天平 (QCM)技术和偏振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技术对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卟啉和酞菁大环在MD膜中具有一定的取向 ,卟啉大环与基片法线的平均取向为 38℃ ,而酞菁大环为32℃ .
毛海舫李洪武孙轶鹏田宏健周庆复张希沈家聪许慧君
关键词:酞菁卟啉吸收光谱
具有相反电荷取代基的卟啉和酞菁异聚体荧光光谱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用荧光光谱的方法研究了由水溶性的中位-四-[对-(N,N,N-三甲基苯基)铵基]卟啉的碘化物和2,6,9,15-四(4’-磺酸基)镓酞菁形成的超分子体系,在水溶液中阴离子酞菁与阳离子卟啉能形成杂聚集体。荧光光谱滴定的结果表明:聚集体为杂二聚体,形成平衡常数为1.17×10 ̄8L/mol。说明了卟啉-酞菁杂二聚体是非常稳定的。没有观察到聚集体的荧光发射。
毛海舫田宏健许慧君
关键词:卟啉碘化物荧光光谱相反电荷
以聚醚链相连的9-氨基吖啶、苯甲酸酯二元体系的合成及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
1997年
本文用聚四乙二醇柔性链将9-氨基啶和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酯连接起来,合成了一类新型二元分子体系。对各体系中9-氨基啶的电子转移荧光猝灭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稳态荧光猝灭计算了体系中的荧光猝灭效率和荧光猝灭速率常数。
李顺来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
关键词:聚醚电子转移光诱导
超分子的电荷分离态光学非线性增强的动力学行为
1996年
超分子的电荷分离态光学非线性增强的动力学行为司金海,王友贵,杨启光,叶佩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l2)光学非线性材料的研究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前沿课题。人们一方面致力于寻...
司金海王友贵杨启光叶佩弦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
关键词:动力学行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