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庆复

作品数:35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理学
  • 9篇化学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8篇酞菁
  • 11篇分子
  • 8篇电子转移
  • 8篇卟啉
  • 7篇光谱
  • 6篇染料
  • 6篇分子内
  • 5篇光电
  • 5篇光致
  • 4篇蒽醌
  • 4篇吸收光谱
  • 4篇化合物
  • 4篇光致电子转移
  • 3篇氧化钛
  • 3篇酸酯
  • 3篇相互作用
  • 3篇锌酞菁
  • 3篇甲酸
  • 3篇甲酸酯
  • 3篇光诱导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作者

  • 35篇周庆复
  • 30篇许慧君
  • 14篇沈淑引
  • 14篇田宏健
  • 5篇刘恺
  • 4篇李顺来
  • 4篇毛海舫
  • 3篇李洪武
  • 3篇沈耀春
  • 3篇沈涛
  • 3篇张新夷
  • 3篇陆祖宏
  • 2篇周圣泽
  • 2篇张先付
  • 2篇周亚琳
  • 2篇肖绪瑞
  • 1篇刘志斌
  • 1篇沈家聪
  • 1篇熊国祥
  • 1篇王维波

传媒

  • 15篇感光科学与光...
  • 3篇Chines...
  • 3篇发光学报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应用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有机化学
  • 1篇量子电子学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8篇1997
  • 5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4
  • 4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LB成膜材料—两亲性侧链取代酞菁锌的合成被引量:9
1996年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亲性硬脂酸侧链取代的酞菁化合物。利用LB膜技术制备了致菁化合物与正十六烷混合的单层和多层LB膜,LB膜内酞菁分子大环与基片大体平行,表明该分子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
李洪武周庆复许慧君
关键词:酞菁LB膜酞菁锌成膜性能
杂蒽类染料与给体和受体之间的光致相互作用
1991年
沈淑引周庆复袁振利杨琥赵占功周亚琳刘蓉蓉沈涛
关键词:光致电子转移染料
超分子的电荷分离态光学非线性增强的动力学行为
1996年
超分子的电荷分离态光学非线性增强的动力学行为司金海,王友贵,杨启光,叶佩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l2)光学非线性材料的研究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前沿课题。人们一方面致力于寻...
司金海王友贵杨启光叶佩弦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
关键词:动力学行为
蒽醌类染料的合成及其薄膜性能被引量:2
1997年
合成了两种带不同取代基的蒽醌类衍生物.用扫描量热法测定了它们的晶化温度,用632.8nm处非晶态和晶态的反射率计算这两种化合物的反衬度分别为20%和60%,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相变前后晶粒的变化.
沈淑引黄河李顺来刘恺周庆复
关键词:蒽醌染料晶化温度反衬度有机相变材料
共吸附对卟啉、酞菁/二氧化钛复合电极光电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1997年
制备了ZnTSSP/TiO2、GaTSPC/TiO2和共吸附ZnTSSP、GaTSPc/TiO2电极,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电特性.结果表明,共吸附的ZnTSSP、GaTSPc/TiO2电极不仅拓宽了光电响应范围,而且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特别是提高了GaTSPc的光电转换效率.其原因可能是GaTSPc的聚集体没有敏化作用,而卟啉和酞菁分子与TiO2共吸附可以减少GaTSPc的聚集。
毛海舫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沈耀春陆祖宏
关键词:卟啉二氧化钛共吸附电极光电特性
烷氧基取代金属酞菁的合成和在有机溶液中聚集性质的研究被引量:7
1993年
酞菁化合物的结构与卟啉类似,对光和热稳定性好,在可见光区有强的吸收,而且它还具有半导体性能和光生伏打效应。因此作为光导材料,信息记录和储存材料,以及在模拟光合作用研究光敏电子转移反应中作为光敏剂。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一般水溶性酞菁在水溶液中容易形成聚集体。聚集体与单体的性质有很大差别。
沈淑引刘恺张先付周庆复许慧君
关键词:酞菁
锌酞菁-紫精-二茂铁三元化合物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及光电转换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合成了锌酞菁、紫精与二茂铁经共价键相连接的两亲性新的三元化合物,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瞬态吸收及其衰减,并与二元化合物锌酞菁-紫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DMF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三元化合物都发生了有效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给出了稳定的电荷转移离子对,其寿命长达100μs以上,表明存在着一个两步电子转移过程,用LB膜技术成功地组装了三元化合物的分子,并检测到明显的光电效应。
周庆复刘纪祥许慧君徐京梅贾建光肖绪瑞
关键词:酞菁紫精二茂铁光致电子转移
吖啶、苯甲酸酯二元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
1997年
电子转移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被称为生命能量之源的光合作用中,正是由于电子转移反应将太阳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 就影响电子转移过程因素而言,结构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深入地认识影响电子转移过程的结构因素,人们设计并合成了各种连接链连接不同电子给体和受体的二元分子体系来研究化学结构对电子转移的影响,本文目的在于在亲水性的聚乙二醇的两端分别接上亲脂性的电子给体受体形成柔性链二元分子体系,并通过研究各种电子给体的荧光被受体狡灭过程来认识柔性链体系在溶液中电子转移规律,我们合成了以9-氨基吖啶为电子给体,带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酯为电子受体,聚四乙二醇为连接链的一类新型二元化合物,化合物结构如下所示:
李顺来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李宗和
关键词:光化学反应电子转移吖啶苯甲酸酯电子受体
新型卟啉-酞菁二元分子内光物理过程的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合成了以哌嗪连接的含卟啉-酞菁的双发色团分子,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并计算了在不同溶剂中两发色团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EnT和电子转移效率ET.结果表明:在非极性溶剂苯中,两发色团之间的光物理过程以激发态单线态能基传递为主(EnT80%).而在极性溶剂DMF中,则以电子转移为主(ET69.8%)该二元化合物在DMF中的电子转移效率明显高于我们以前合成的以氧或柔性链连接的二元化合物.这可能是由于在DMF中,哌嗪以船式构象存在,两个发包团呈较固定的,相互平行的面对面构象.从CPK分子模型可以算出卟啉环和酞菁环中心至中心的距离为3.56A.
李希友田宏健周庆复许慧君
关键词:二元化合物光诱导电子转移卟啉酞菁
不同链长二元分子卟啉酞菁(TTP-O-(CH_2)_n-O-Pc的三阶光学非线被引量:4
1994年
利用简并四波混频(DFWM)方法测量二元分子卟啉酞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系数X(3)值.得到二元分子卟啉酞菁的x(3)值比它们单元分子卟啉、酞菁的x(3)值大;二元分子卟啉酞菁的x(3)值起初是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加,链长增至n=3时,x(3)值达到最大值.当链长进一步增加时,二元分子卟啉酞菁的x(3)值反而下降.这同二元分子中卟啉、酞菁分子由柔性链连接有关.本文对结果给出可能的解释.
刘志斌张新夷田宏健许慧君周庆复艾希成张岩费浩生
关键词:卟啉酞菁非线性光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