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丽

作品数:41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脑脊液
  • 7篇细胞
  • 7篇病理
  • 6篇脑梗
  • 6篇肌病
  • 5篇脑梗死
  • 5篇脑膜
  • 5篇梗死
  • 5篇病理学
  • 4篇脑膜炎
  • 4篇活检
  • 4篇基因
  • 4篇病理分析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硬化
  • 3篇血管
  • 3篇综合征
  • 3篇误诊
  • 3篇细胞学

机构

  • 40篇焦作市人民医...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焦作市第二人...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0篇马晓丽
  • 22篇吕海东
  • 22篇秦东香
  • 15篇钱琪
  • 14篇杨斌
  • 8篇袁利
  • 7篇梁军利
  • 5篇卢燕婉
  • 5篇瞿千千
  • 4篇杨彬
  • 4篇李增富
  • 4篇陈芳
  • 3篇宋学云
  • 3篇张三军
  • 3篇郜建卫
  • 2篇秦冬香
  • 2篇李树林
  • 2篇郑献召
  • 2篇张林洁
  • 2篇郜建伟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神经...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河南实用神经...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实用神经疾病...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0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青年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20例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120例病人中,痊愈39例,明显好转45例,恢复较差33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病和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颈内动脉系统腔隙性梗死常见,其临床预后并非均为良性过程,积极控制高血压病及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中青年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吕海东杨斌秦东香马晓丽
关键词:脑梗死中青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侧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净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高。本文报道应用侧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CSF)净化加常规内科疗法治疗SAH,并与常规内科疗法治疗SAH相比较,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降颅压、抗纤...
郜建卫杨斌马晓丽钱琪秦东香
文献传递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与肌肉病理学特点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的临床及肌肉病理学的特点。方法对6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呈慢性病程,以肌无力、肌强直和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多伴有脱发、白内障、心脏传导阻滞等多系统损害。肌电图检查结果为肌源性损害,6例均可见肌强直电位发放。病理学检查见肌纤维核内移、核袋及核链现象,部分患者可见肌质块及肌纤维分布异常。结论DM是一种以肌无力和肌强直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损害的遗传性疾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肌纤维核内移、核链以及肌质块、肌纤维分布异常。
吕海东李增富张三军秦东香钱琪马晓丽袁利卢燕婉
关键词: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病理学
非典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2012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非典型GBS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首发症状为单侧周围性面瘫2例,四肢麻木2例,腰酸背痛2例,偏侧肢体力弱1例,四肢无力2例。误诊为面神经炎2例,脑血管病3例,腰椎间盘突出病2例,末肢神经炎2例,误诊时间为2~20d,均行肌电图检查,9例脑脊液检查显示蛋白-细胞分离,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GBS。结论 GBS起病多样,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应及时进行脑脊液和肌电图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和治疗。
马晓丽
关键词:误诊
血液学异常协诊艾滋病一例诊疗分析
2011年
隐球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最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其次是肺部和皮肤,而感染骨髓较为少见。有典型的血液学异常改变及真菌感染的证据时,需对患者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避免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增加传染的机会。现报道1例患者通过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及骨髓隐球菌感染协助早期诊断艾滋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梁军利袁利马晓丽陈芳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血液学异常隐球菌感染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
18例小量脑干出血的临床分析
2002年
秦东香吕海东马晓丽杨斌
关键词:症状体征转归
包涵体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附2例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包涵体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包涵体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例患者分别于41岁及54岁发病,均以双下肢无力起病,远端重于近端,并逐渐向上肢发展;血清肌酶轻~中度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内出现镶边空泡,少数变性坏死纤维,伴炎性细胞浸润。电镜观察证实肌浆内有大量涡轮状髓样小体及管状细丝包涵体。结论包涵体肌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肌肉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包涵体肌炎的重要手段。
吕海东张三军李增富秦东香钱琪韩凯马晓丽宋学云杨斌
关键词:包涵体肌炎病理学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早期血清中IL-23和IL-17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血清中IL-23和IL-17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RRMS患者(RRMS组)及2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患者(NIDNS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MP冲击治疗(1.0g静脉滴注1次/d×3,之后0.5g静脉滴注1次/d×4)前后血清中IL-23、IL-17A的水平并计算阳性检出率〔以治疗前后450nm处D(λ)值均为阴性对照D(λ)值的2.1倍以上者为阳性,阳性检出率=阳性例数/总例数×100%〕。结果 RRMS组IL-23和IL-17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NIDNS组(IL-23:79.17%vs.35.00%,χ2=7.071,P=0.008;IL-17A:83.33%vs.30.00%,χ2=10.725,P=0.001);RRMS组治疗后血清中IL-23、IL-17A水平〔分别(382.4±124.7)pg/mL;(32.8±20.2)pg/mL〕较治疗前〔分别(610.6±102.5)pg/mL;(74.6±21.7)pg/mL〕明显下降(IL-23:t=14.672,P=0.000;IL-17A:t=11.108,P=0.000),但仍高于NIDNS组〔IL-23:(88.7±8.4)pg/mL,t=10.344,P=0.000;IL-17A:(18.1±0.9)pg/mL,t=9.205,P=0.000〕。结论 IL-23和IL-17A可能与MS发病有关,MP冲击治疗可降低RRMS患者血清中IL-23和IL-17A水平。
梁军利赵丽君钱琪吕海东袁利马晓丽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甲泼尼龙
维生素B_(12)联合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联合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入选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100mg口服,1次/d,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12联合叶酸片,3次/d,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治疗组血浆半胱氨酸浓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2联合叶酸片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临床应用价值。
马晓丽
关键词:维生素B12叶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包涵体肌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5年
目的探讨包涵体肌炎(IBM)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总结1例IBM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肌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本例41岁发病,以双下肢无力起病,远端重于近端。血清肌酶轻度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光镜下主要病理改变为肌纤维内出现镶边空泡,有少数变性坏死纤维,伴炎性细胞浸润。电镜证实肌浆内有大量涡轮状髓样小体及管状细丝包涵体。结论IBM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肌肉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诊断IBM的重要手段。
吕海东杨斌秦东香马晓丽
关键词:包涵体肌炎肌活检文献复习双下肢无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