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洁英

作品数:126 被引量:47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8篇细胞
  • 70篇白血
  • 70篇白血病
  • 38篇急性
  • 26篇基因
  • 21篇耐药
  • 19篇白血病细胞
  • 16篇急性白血
  • 16篇急性白血病
  • 15篇蛋白
  • 14篇粒细胞
  • 13篇凋亡
  • 12篇骨髓
  • 12篇PNAS-2
  • 10篇多药
  • 10篇皮素
  • 10篇槲皮素
  • 10篇相关基因
  • 9篇凋亡相关
  • 9篇多药耐药

机构

  • 77篇上海第二医科...
  • 4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镇江医学院
  • 1篇上海血液学研...

作者

  • 126篇韩洁英
  • 103篇陈芳源
  • 100篇欧阳仁荣
  • 42篇钟华
  • 40篇钟济华
  • 36篇邵念贤
  • 28篇王海嵘
  • 25篇黄洪晖
  • 21篇顾春红
  • 18篇沈莉菁
  • 17篇方智雯
  • 16篇王婷
  • 16篇滕晔
  • 16篇钟璐
  • 15篇朱学宏
  • 13篇宣正华
  • 11篇朱坚轶
  • 11篇王燕婷
  • 9篇徐岚
  • 8篇肖菲

传媒

  • 21篇上海医学
  • 17篇中华血液学杂...
  • 1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3篇诊断学理论与...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肿瘤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中国癌症杂志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应用激光
  • 1篇癌症
  • 1篇山西白血病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9篇2009
  • 13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12篇2005
  • 15篇2004
  • 11篇2003
  • 7篇2002
  • 1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4
  • 3篇1993
  • 4篇1992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血病细胞CYP3A5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酶系3A亚家族多肽5(CYP3A5)在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转录、表达、活性及药物的调控作用,探讨CYP3A5基因是否为导致白血病细胞产生多药耐药现象的机制,并应用反义寡核苷酸进行逆转耐药。方法RT-P...
王婷陈芳源韩洁英邵念贤欧阳仁荣
文献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三药联用对U937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2004年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鄄CSF)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阿克拉霉素(ACR)(CAG三药联用)体外对单核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以U937细胞株为实验模型,进行细胞计数和细胞形态观察,MTT法检测不同药物对U937细胞的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标记膜联蛋白V(AnnexinⅤ),细胞分化抗原CD14以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经CAG作用48h后,U937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显示凋亡小体增多;早期凋亡标记AnnexinⅤ明显增高,CD14表达轻度升高,与Ara鄄C联合ACR(CA)组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7)。细胞周期分析显示,CAG作用24h后,与CA组比较,S期细胞比例增高(P=0.032);48h后比例下降,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589)。结论:CAG三药联用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G鄄CSF促使U937静止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S期,增加Ara鄄C、ACR对U937细胞的细胞毒性,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主,轻度诱导分化。
钟济华陈芳源韩洁英滕晔王海嵘欧阳仁荣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三药联用U937细胞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阿糖胞苷对U937细胞作用与端粒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作用U937细胞后其凋亡、坏死比例及端粒酶各组分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ra-C作用相同时间、同一浓度Ara-C作用不同时间处理U937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RT-PCR方法检测端粒酶各组分基因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人端粒酶RNA成分(hTR)和人端粒酶相关蛋白质(hTP1)mRNA水平变化。结果:体外小剂量(0~0.2μg/ml)Ara-C诱导U937细胞12h,细胞凋亡和坏死比例及端粒酶各组分基因在mRNA水平上无明显变化。而2μg/ml和10μg/mlAra-C组的细胞凋亡和坏死比例明显增加;端粒酶hTERTmRNA水平由0.70±0.08分别下调至0.52±0.06和0.40±0.05,而hTR、hTP1mRNA无变化。10μg/ml的Ara-C作用U937细胞后,细胞凋亡比例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2h时达最大值(14.35±2.86)%;细胞坏死比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48h坏死比例最高为(52.28±11.90)%;同时hTERT基因mRNA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48h达最低值0.21±0.06;hTR、hTP1mRNA水平无改变。结论:Ara-C能下调hTERT基因的mRNA水平,且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下调该基因水平主要与诱导细胞坏死有关,与细胞凋亡关系甚微。
陈芳源钟济华李学雷韩洁英王海嵘欧阳仁荣
关键词:阿糖胞苷端粒酶
核受体辅助抑制因子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
2006年
目的:明确核受体辅助抑制因子(N-CoR)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及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RT-PCR半定量检测16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中N-CoR的基因表达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在维A酸作用过程中的变化。结果:N-CoR在所有细胞株中都有表达,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中随着细胞的分化表达增加。结论:N-CoR对维持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起重要作用,其表达量的变化和细胞的分化状态相关。
钟华王海嵘韩洁英陈芳源
关键词:维A酸细胞分化
槲皮素逆转HL-60/ADR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槲皮素在体外逆转耐药细胞株HL-60/ADR的多药耐药。方法:以HL-60/ADR细胞为研究对象,用RT-PCR法检测耐药基因MRP1的表达及槲皮素对其表达的影响;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槲皮素作用前后柔红...
陈芳源韩洁英宣正华滕晔钟济华钟华欧阳仁荣
文献传递
CYP3A5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与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细胞色素P-4503A5(CYP3A5)基因多态性和蛋白表达对患者发病、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患者骨髓原代细胞的CYP3A5*3基因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P3A5在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88例样本中野生型纯合子(CYP3A5*1/*1)23例(26%),杂合子(CYP3A5*1/*3)44例(50%),突变型纯合子(CYP3A5*3/*3)21例(24%)。CYP3A5*3基因型频率为74%,符合中国健康人群分布;CYP3A5*1基因型与耐药显著相关。按基因型分组后,3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3A5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分别为:(36.6±19.2)%、(7.8±9.2)%、(0.5±0.9)%;总生存率分别为(11.6±2.1)月、(30.5±12.2)月、(52.3±8.5)月;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5±1.8)月、(27±15.8)月、(52.3±8.1)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病无关,与CYP3A5蛋白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而CYP3A5的表达高低与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疗效、预后密切相关。对初治AL患者的CYP3A5基因分型检测可以作为预测AL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沈莉菁陈芳源王婷王海嵘钟济华韩洁英欧阳仁荣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CYP3A5基因基因多态性化疗
血管生成因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现状
2003年
肿瘤的血管生成包含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形成管状结构,基底膜形成,血流贯通等步骤.这一过程既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影响,又受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表达的生长因子调控.人体内的血管生成由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来调节.主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IGF)等,其中最主要的是VEGF.主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大部分存在于大分子蛋白质中,有内皮抑素、血管抑素、血小板Ⅳ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等[1].新生血管及血管生长因子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疾病分期、预后的影响仍在研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王晨韩洁英欧阳仁荣
关键词:血管生成因子恶性血液病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7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评估联合化疗的效果及其毒性.方法复习近年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之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剂量甲氨喋呤和地塞米松、甲环亚硝脲、长春新碱加鞘内注射甲氨喋呤的联合化疗方案,并分析部分病例加用放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7例PCNSL病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其中3例加用放疗,有效率100%,完全缓解率86%,3年生存率为42%.出现Ⅲ~Ⅳ度血液学不良反应者12%(5/41疗程);发生肝功能异常者31.7%(13/41疗程);发生脑白质病1例.结论PCNSL的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术后联合化疗、对<60岁者加用放疗等综合措施的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不甚严重,能为患者所耐受.
韩洁英陈芳源胡霄飞韩晓凤沈莉菁欧阳仁荣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联合化疗放疗
β_2微球蛋白对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判断
2007年
目的研究血清、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对于判断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白血病患者初发、缓解、复发时血清、尿液β2-MG水平,分析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患者的血、尿β2-MG水平相同(P>0.05)。初发与缓解,复发与缓解的血、尿β2-MG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而初发与复发的血、尿β2-MG水平相同(P>0.05)。不同年龄、不同染色体核型患者血、尿β2-MG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性别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血、尿β2-MG水平低的患者完全缓解率高、生存期长。结论血、尿β2-MG水平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钟璐沈璟璟韩洁英陈芳源欧阳仁荣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髓细胞性预后指标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 20例MM患者骨髓中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数,比较治疗前、后骨髓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数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后部分显效患者VEGF蛋白的表达及骨髓微血管数显著低于初发未治患者 (P<0. 05),而在化疗后微小显效患者中无显著下降(P=0. 446和 0. 950)。初发未治、部分显效和微小显效患者VEGF蛋白的表达及骨髓微血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 VEGF可能是骨髓瘤细胞的一种自分泌因子,同时可作为一种旁分泌因子调控患者骨髓中的血管新生反应。VEGF可能是MM患者血管生成反应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
王晨陈芳源朱建善许雁萍韩洁英欧阳仁荣
关键词:骨髓VEGF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旁分泌自分泌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