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全胜

作品数:143 被引量:48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交通厅重点科技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建筑科学
  • 97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1篇斜拉
  • 38篇斜拉桥
  • 22篇应力
  • 22篇桥梁
  • 21篇有限元
  • 18篇受力
  • 17篇预应力
  • 15篇荷载
  • 13篇转体
  • 13篇箱梁
  • 12篇荷载试验
  • 11篇有限元分析
  • 11篇公路
  • 10篇体外预应力
  • 10篇混凝土
  • 9篇拱桥
  • 8篇悬索
  • 8篇悬索桥
  • 7篇钢箱
  • 7篇钢箱梁

机构

  • 141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哈尔滨学院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佐治亚理工学...
  • 2篇黑龙江工程学...
  • 2篇天津市市政工...
  • 2篇哈绥高速公路...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辽宁省交通勘...
  • 1篇重庆交通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苏州混凝土水...
  • 1篇哈尔滨市市政...
  • 1篇华设设计集团...

作者

  • 143篇孙全胜
  • 9篇高红帅
  • 6篇吴桐
  • 6篇余海燕
  • 5篇孙永存
  • 4篇王世杰
  • 3篇岳英龙
  • 3篇李锋丹
  • 3篇常继峰
  • 3篇王立峰
  • 3篇苗建伟
  • 3篇曹军
  • 3篇许大为
  • 3篇李茂奇
  • 3篇宋金良
  • 3篇张可心
  • 3篇李静辉
  • 3篇张立东
  • 3篇王艳琪
  • 2篇张冬久

传媒

  • 29篇低温建筑技术
  • 23篇中外公路
  • 9篇公路
  • 9篇山西建筑
  • 8篇世界桥梁
  • 8篇公路工程
  • 6篇森林工程
  • 5篇世界地震工程
  • 5篇中国安全科学...
  • 4篇黑龙江交通科...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新型建筑材料
  • 2篇中国市政工程
  • 2篇土木工程与管...
  • 1篇交通科技与经...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建筑结构
  • 1篇机械强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17篇2016
  • 16篇2015
  • 13篇2014
  • 17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响应面法的自锚式悬索桥有限元模型修正被引量:5
2014年
自锚式悬索桥一般采用先架设主梁后安装主缆的施工方式,在体系转化过程中非线性受力状态非常复杂,因此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计算难以准确把握真实桥梁的力学行为,所以对自锚式悬索桥有限元模型修正是必要的。依据能够反映真实桥梁结构响应的测试结果对桥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得到一个准确反映桥梁受力状况和健康状态的模型。该文通过对阳明滩大桥进行环境振动试验测试得到了桥梁固有频率,并以此为目标控制阳明滩大桥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各项参数配置。应用基于响应面法对该自锚式悬索桥实现基于动力测试的有限元模型修正,使得模型的准确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其他结构相近的自锚式悬索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孙全胜宫剑
关键词:自锚式悬索桥模型修正动力分析
BP神经网络法在斜拉桥换索施工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运用神经网络理论,结合一座双塔三跨混凝土斜拉桥换索施工过程,对斜拉桥换索过程索力和主梁标高进行预测研究。运用平面杆系有限元理论计算出施工状态的理论索力和理论标高,再通过数值计算软件MATLAB7.1建立神经网络仿真模型得出各施工阶段的索力和标高预测值,为具体的换索工程提供参考。通过对比该斜拉桥换索过程中索力及主梁控制点标高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可知,预测数据与目标数据相近,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BP神经网络在换索施工控制中进行参数预测的可行性。
孙全胜吴桐
关键词:斜拉桥换索施工控制BP网络MATLAB实现
MPC复合材料加固空心板梁桥静载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为研究MPC复合材料加固空心板梁桥的有效性,在某跨径13m的空心板梁桥主梁跨中11m范围内浇筑MPC复合材料进行加固,桥梁加固前与加固后分别进行静载试验,并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加固前后主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加固前后主梁的挠度、裂缝和应变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工况1(跨中最大弯矩横向对称加载)、工况2(跨中最大弯矩横向偏载加载)下主梁加固后的挠度较加固前分别降低了13.4%、12.6%,加固后主梁的挠度明显减小;在试验过程中,加固后主梁裂缝未见明显变化,裂缝区应变水平降低,较好地抑制了原有裂缝的发展;工况1、工况2下主梁加固后的应变较加固前分别降低了13.75%、14.79%,加固后主梁受拉区应变显著降低;加固后校验系数改善率最大为13.89%,该加固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和刚度。
谷丹丹孙全胜
关键词:空心板梁桥挠度荷载试验有限元法
空间主缆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施工控制被引量:7
2013年
体系转换是悬索桥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决定着结构体系能否实现自锚。空间主缆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中主缆的横桥向位移、吊索转角和吊杆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使得吊索张拉过程极其复杂。该文依托哈尔滨市阳明滩大桥——556m五跨双塔空间主缆自锚式悬索桥,针对空间主缆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遵循体系转换方案的原则,分析了两种张拉方案,即从短索开始张拉和从长索开始张拉。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模型,综合考虑成桥目标、结构受力安全等原则,给出了具体的吊索张拉路径。张拉过程中根据索力和位移两个参数的敏感性,对于不同的施工阶段,采用不同的控制原则。主缆放张尝试,完成吊索张拉,依据吊索无应力长度不变的原则,进行吊索微调。阳明滩大桥体系转换结束后,吊索索力误差在7%以内,主缆线形误差在5cm以内,主梁线形误差最大值为5.9cm。
孙全胜高红帅
关键词:空间主缆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
碳纤维聚氨酯水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为进一步研究碳纤维聚氨酯水泥(CPU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讨论了影响CPUC压缩、劈拉、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确定其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硅灰掺量是影响CPUC压缩强度的主要因素,碳纤维掺量是影响CPUC劈拉和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CPUC作为抗压加固材料时,最优组合为聚灰比1∶0.7、8%硅灰替代水泥;CPUC作为抗拉加固材料时,最优配合比为聚灰比1∶0.7、3%硅灰替代水泥并添加质量分数不大于2%的碳纤维。
杨楠孙全胜
关键词:聚灰比复合材料
基于转体阶段的斜拉桥地震易损性研究
2022年
文中以黑龙江某转体斜拉桥施工为依托,研究转体斜拉桥施工转体过程的地震易损性。标定构件损伤指标,建立斜拉桥转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主塔和斜拉索构件进行易损部位识别和增量动力分析,据损伤概率计算公式,绘制转体阶段构件和系统的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在同等地震强度下,主塔易损截面各级损伤超越概率对横桥向地震作用更敏感,易损斜拉索则对纵桥向地震作用更敏感;在损伤概率相同的前提下,相比于构件,系统所需的地震动强度至多可降低0.35g;在地震强度相同的前提下,系统损伤概率比构件损伤概率最多可提高6.6%。为斜拉桥转体阶段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于海涛张海鹰王晓东孙全胜
关键词:转体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公路桥梁自动检测系统研究
2005年
介绍一种基于自行研制的CKDL-8A型采集板的桥梁自动检测系统,一次可进行32个点的位移或应变信号的自动测量。检测系统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了多次滤波,使所获得数据比较准确合理,并结合桥梁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一套自动实现检测中的数据采集、处理、有限元分析的检测、评价为一体的评价系统以及检测报告自动生成系统。
白涛孙全胜
关键词:公路桥梁自动检测系统自动生成系统自动测量结合桥梁采集板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足尺静力荷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针对正交异性桥面板自重轻、承载能力大以及施工周期短等优点,本文以某城市连续钢箱梁桥中U肋设计参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桥面板易出现开裂的位置和有限元模拟钢箱梁桥U肋截面变化对全桥竖向位移、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连续钢箱梁桥细部U肋处容易产生开裂,但钢箱梁并未发生破坏,只在局部焊缝和弧形缺口处发生开裂和应力集中;进而通过有限元模拟U肋的参数值(U肋高度、U肋厚度),对U肋的参数进行改变,与足尺模型中的设计尺寸进行挠度和应力对比,对比结果显示,U肋高度越高,主要截面的应力和挠度值越小,但不成线性关系,U肋高度为0.28 m和0.30 m时,受力性能最优;随U肋厚度增加,主要截面也呈现应力和挠度值减小的情况,下降最大的截面厚度为12 mm。本试验研究结论可为同类型连续钢箱梁桥中U肋的设计提供思路。
孔丹丹孙全胜刁万民胡丹丹于莹林铁
关键词: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足尺模型试验挠度
城市矮箱梁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文中以某城市内的一座单箱多室连续矮箱梁为背景,对桥梁进行外观和材质检测,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并进行静载试验。根据该桥的竣工图纸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然后根据加固设计方案,对比分析再经过施加体外预应力后的桥梁的应力以及变形;经过计算分析表明,经过体外预应力加固后的桥梁截面能有效的增加应力储备和控制截面的变形。加固后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桥梁的实测挠度值和实测应变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说明该桥通过体外预应力加固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孙全胜梁道宇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试验分析
连续刚构桥非高温顶推合拢试验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连续刚构桥在非高温情况下进行顶推合拢主要目的是改善矮主墩的受力情况,本文以梅山跨海大桥主桥为例,分析了顶推对连续刚构桥矮主墩内力及跨中长期挠度的影响,在顶推施工过程中主要监控千斤顶顶推位移量、墩顶水平位移及墩底应力变化值,从而保证整个顶推过程的安全。
马卫华孙全胜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合拢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