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丽娜

作品数:29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斜视
  • 11篇手术
  • 7篇手术治疗
  • 7篇综合征
  • 7篇斜肌
  • 6篇下斜肌
  • 4篇眼肌
  • 4篇眼球后
  • 4篇眼球后退综合...
  • 4篇上斜肌
  • 4篇球后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DUANE眼...
  • 3篇动眼肌
  • 3篇眼球震颤
  • 3篇眼外科
  • 3篇眼外科手术
  • 3篇震颤
  • 3篇外科

机构

  • 26篇天津市眼科医...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眼科研...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朱丽娜
  • 24篇赵堪兴
  • 22篇郭新
  • 19篇陈霞
  • 17篇马惠芝
  • 13篇张伟
  • 9篇杜翠琴
  • 7篇宋坤英
  • 7篇岳以英
  • 5篇李宁东
  • 4篇马慧芝
  • 3篇杨士强
  • 3篇李月平
  • 3篇张伟
  • 3篇张伟
  • 2篇陈遐
  • 2篇王犁明
  • 1篇王乐今
  • 1篇郝瑞
  • 1篇孙侠

传媒

  • 9篇中华眼科杂志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眼科研究
  • 2篇2012年斜...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瘤所致斜视的分析
1999年
朱丽娜马慧芝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斜视
双侧眼球后退综合征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双侧眼球后退综合征(DRS)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DRS患者123例,其中双侧DRS24例(19.5%),回顾性分析双侧DRS的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24例双侧DRS中男14例(58.3%),女10例(41.7%),年龄2~23岁。Ⅰ型16例(66.7%),Ⅱ型1例(4.2%),111型7例(29.1%),其中Ⅲ型内斜3例,Ⅲ型外斜4例。伴有内转眼急速上转或下转现象11例,术后8例(73%)明显改善或消失。合并异常头位者15例,术后均消失或明显改善。有眼或全身合并症者7例(29%)。水平斜视手术行单眼内或外直肌减弱术13例,双眼手术者11例;术后视远视近水平斜视均≤10者21例(91%),水平斜视欠矫1例,过矫2例;并且所有患者术前眼球运动受限和眼球后退情况不同程度改善。术前原在位垂直斜视度〉10者7例(64%),均伴内转眼急速上转或下转现象,其中行垂直肌或斜肌手术者4例。结论双侧DRS男性较常见,水平斜视明显,合并垂直斜视多见,明显的垂直斜视与内转眼急速上转或下转现象有关。双侧DRS的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前对是否存在水平直肌和垂直肌异常神经支配因素的评价;术前术中被动牵拉试验比较,判断是否解除了机械性限制因素。
李月平赵堪兴马惠芝郭新张伟陈霞朱丽娜
关键词: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眼外科手术
一个X连锁遗传的先天性眼球震颤家系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一个X连锁遗传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为回顾性研究。通过询问病史、临床检查确定遗传表型;进行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通过连锁分析进行致病基因定位;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致病基因突变。结果经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Xq25-Xq27上微卫星位点DXS8044和DXS1227之间;基因序列分析发现FRMD7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两个碱基的缺失。结论FRMD7基因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出现疾病的主要原因。
李宁东王犁明崔丽红陈霞朱丽娜郭新赵堪兴
关键词:眼震先天性系谱膜蛋白质类
眼底照相法在下斜肌亢进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以眼底照相为客观性定量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观察下斜肌功能异常(原发性下斜肌亢进,继发于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下斜肌亢进)患者手术前后的客观旋转状态,探讨其在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日本Canon眼底照像机拍摄眼底像,使用Auto CAD R14绘图软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orea-disc angle,FDA)。其中正常人70例(140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29例(58眼)。结果本研究中正常人的FDA为:右眼5.24°±2.63°,左眼6.68°±2.86°,双眼总FDA为11.92°±4.24°,双眼之差为3.11°±2.11°。18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中16例(占89%)的FDA超出正常值范围,11例原发性下斜肌亢进患者中9例(占82%)的FDA超出正常值范围,表现为外旋转斜视。V征与外旋转有关。斜肌手术后眼底的FDA均趋于正常。下斜肌亢进的程度越强,V现象越明显,眼底照相显示的FDA超出正常值越多,术后改善得越明显。结论眼底照相技术可以客观描述旋转斜视患者的眼球旋转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也可对手术效果做出评价。
陈遐赵堪兴郭新陈霞朱丽娜韩颖宋春颖张淑丽
关键词:眼底照相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合并屈光不正患者集合与调节比率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 探讨集合与调节比率(AC/A)与合并屈光不正的间歇性外斜视发生的关系.方法 临床回顾性研究.观察和分析135例2008至2010年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根据检影屈光性质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间歇性外斜视组(屈光度数为-0.50~ +3.00 D的3~6岁患者及屈光度数为-0.50~ +2.00的7~ 40岁患者)、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组(-0.50 ~7.75 D)及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远视组(≥+3.00D的3~6岁患者及≥+2.00 D的7~40岁患者).同视机法测定AC/A,三棱镜中和法测定视远(5 m)和视近(33 cm)斜视度数,比较各组AC/A、视近斜视度及视远斜视度,分析AC/A与屈光度及年龄的相关性.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近视与远视斜视度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法.结果 单纯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及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远视三组患者A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86±1.372、1.773±1.110、4.581±1.552;F=36.323,P<0.01);视远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333Δ±19.474Δ、44.052Δ±23.722Δ、35.590Δ±11.143Δ;F=1.444,P=0.24);视近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73Δ±19.008Δ、53.621Δ±20.749Δ、34.455Δ±13.292Δ;F=8.762,P<0.01).合并近视和合并远视的两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AC/A与屈光度数呈负相关(分别为r=0.320,P=-0.469;r=-0.046,P=0.036).无屈光不正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AC/A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r=-0.320,P=0.019);在合并近视组及合并近视组,未发现AC/A与年龄存在相关性(r=-0.023,P=0.865;r =0.246,P=0.296).结论 远视性和近视性屈光不正合并异常高或低的AC/A可能破坏了眼外肌的平衡,易导致外斜视的发生.
谢芳张伟郭新马惠芝陈霞朱丽娜赵堪兴
关键词:外斜视屈光不正年龄因素
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DVD的矫正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原在位垂直斜视的矫正作用。方法应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34例(46只眼)伴有下斜肌亢进DVD患者的垂直斜视,18例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手术前后测量原在位垂直斜视度及下斜肌亢进程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原在位垂直斜视度5m远距离平均矫正(13.57±9.74)PD(t=9.450,P〈0.01),95%置信区间为(10.67,16.46)PD。33cm近距离平均矫正(13.28±9.98)PD(t=9.029,P〈0.01),95%置信区间为(10.32,16.25)PD。下斜肌亢进程度从术前平均+2降至术后0(Wilcoxon符号秩检验,Z=5.957,P〈O.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DVD的有效手段,合并之下斜肌亢进同时得以消除。
孙侠赵堪兴郭新马惠芝杜翠琴朱丽娜陈霞
关键词:下斜肌亢进
不同术式治疗外直肌麻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外直肌麻痹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外直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不全麻痹者角膜映光+5°~+25°,行内直肌后徙+外直肌截除术,67例完全麻痹者角膜映光+15°~>+45°,后者分为3组:A组31例,行内直肌悬吊+Jensen术;B组30例,行患眼内直肌后徙+Jensen术;C组6例,行患眼内直肌后徙+1/2上下直肌移植术。结果术后1个月,不完全麻痹组术后眼位及眼球运动情况好于完全麻痹组(P=0.010,0.000);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退截手术对外直肌不全麻痹效果理想;3种术式对外直肌完全麻痹者的疗效无差别。
刘艳丽赵堪兴陈霞郭新张伟张伟马惠芝
关键词:斜视眼肌麻痹手术治疗
Helvesto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Helveston综合征为DVD、A型外斜视和上斜肌功能过强组成 ,本文详细介绍了Helvesto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方法为对上斜肌功能过强明显者可行上斜肌断腱术 ,DVD多采用行上直肌退后术 ,外斜视矫正基本同常规外斜视 ,手术原则为尽量通过一次手术矫正其复合斜视。结果 :共 19例病人 ,均行了斜视矫正术 ,其中 5例术中同时行了上斜肌断腱术 ,所有术后病人消除或改善了外斜A、上斜肌功能过强和DVD ,结果可以看出效果良好。结论 :通过一次手术同时矫正Helveston综合征的外斜A、上斜肌功能过强和DVD 。
朱丽娜赵堪兴杜翠琴马慧芝宋坤英
关键词:手术治疗HELVESTON综合征DV
67例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DRS)的临床特征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7例因DRS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观察项目包括患者的性别和年龄、DRS类型和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结果单眼受累63例,双眼受累4例。Ⅰ型内斜视35例,外斜视12例;Ⅱ型外斜视8例;Ⅲ型内斜视1例,外斜视11例。37例患者合并内转眼急速上转和(或)下转现象,其中31例为外斜视者。行单眼内直肌和(或)外直肌后徙术或双眼内直肌后徙术可改善代偿头位、眼球后退及睑裂变小体征,术后斜视度数≤10△者60例(89.6%)。行患眼内直肌和(或)外直肌后徙术,可使内转眼急速上转和下转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不同类型DRS的临床表现不同,内转眼上、下转现象多见于DRS外斜视者。减弱内、外直肌功能可改善DRS的临床表现;外直肌后徙术是改善内转眼急速上、下转现象的主要方法;内、外直肌同时后徙术适用于眼球后退和急速上、下转现象严重者;减弱一侧直肌功能后,眼球向对侧转动的受限程度得到改善。
陈霞赵堪兴宋坤英郭新马惠芝杜翠琴朱丽娜
关键词: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手术治疗动眼肌
改良Tenon氏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水平斜视矫正术NRS疼痛评分的研究
杨士强李月平赵堪兴郭新马惠芝岳以英张伟李宁东陈霞朱丽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