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海
-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4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规律服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剂量≥1a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7例,根据有无卒中复发分为无卒中复发组119例和卒中复发组28例,2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YP2C19*2、*3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卒中复发组患者合并糖尿病(39.3%)、既往卒中史比率(28.6%)高于无卒中复发组(19.3%、11.8%)(P<0.05);卒中复发组CYP2C19*1/*1基因型和*1等位基因频率(28.6%、53.6%)低于无卒中复发组(46.2%、67.2%)(P<0.05),CYP2C19*2/*2基因型和*2等位基因频率(14.3%、39.3%)高于无卒中复发组(6.7%、26.9%)(P<0.05);卒中复发组CYP2C19*3等位基因频率(7.1%)与无卒中复发组(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215,95%CI:1.284~12.214,P=0.008)、既往卒中史(OR=3.236,95%CI:1.324~10.329,P=0.015)和CYP2C19*2等位基因(OR=2.792,95%CI:1.245~6.436,P=0.014)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效果差,卒中复发的风险增高。
- 张建平李志强贺显君代允义路文革徐忠海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
-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经积极治疗,基本痊愈11例(占23.40%)、显著有效22例(占46.81%)、有效6例(占12.77%)、无效6例(占12.77%)、死亡2例(占4.26%);有效率为87.23%,其中1例形成脑疝、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其主要原因为梗死后血管损伤和血流再灌注;梗死灶大小、部位、合并症以及出血发生早晚、出血类型等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及时明确诊断及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徐忠海张建平
-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
- 血浆GFAP、FN及LMP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出血性转化及预后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血浆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纤维连接蛋白(FN)及低分子量蛋白酶2型(LMP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出血性转化(HT)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介入术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32例)和非HT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GFAP、FN、LMP2水平,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血浆GFAP、FN、LMP2对HT的预测效能。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11例)、显效组(33例)、有效组(27例)和无效组(9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浆GFAP、FN、LMP2水平,使用Spearman法分析患者血浆GFAP、FN、LMP2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HT组患者血浆GFAP、FN、LMP2水平高于非HT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浆GFAP、FN、LMP2均具备较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T的预测效能(AUC=0.810、0.733、0.972,P<0.05)。治愈组、显效组、有效组、无效组患者血浆GFAP、FN、LMP2水平依次上升(P<0.05)。Spearman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GFAP、FN、LMP2水平均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P<0.05)。结论HHT患者血浆GFAP、FN、LMP2水平高于非HT患者,GFAP、FN、LMP2水平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HT发生,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 徐忠海代允义马瑜代全德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将2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 DSA 检查结果分组,其中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43例),其他分为单纯颅外狭窄组(41例)、单纯颅内狭窄组(93例)和颅内外合并狭窄组(47例)。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设计问卷收集包括姓名、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影响因素指标。结果所有研究者中患有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81例。单因素分布情况显示: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溶血磷脂酸水平是造成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χ2/t =8.744、5.562、10.736、11.032、9.812、10.002、9.083、2.57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都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纤维蛋白原是单纯颅外狭窄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长期饮酒,及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等因素都是颅内外合并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最为多发。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具有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大,颅外、颅内外合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溶血磷脂酸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代全德司金春徐忠海杨春海张建平
-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动脉
- 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04~2020-12在本院确诊的949例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将949例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22例,无出血转化组927例。记录两组脑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性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组与无出血转化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脂血症、吸烟史及酗酒史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组与无出血转化组患者在溶栓前收缩压(SBP)、溶栓前舒张压(DBP)、糖尿病、脑梗死量表评分(NIHSS)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SBP(≥140mmHg)及NIHSS评分≥21分是导致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现出血转化与患者的血压及NIHSS评分相关。
- 马瑜代全德刘琴杨红徐忠海王经忠张亮孟珊珊靳久增
-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出血转化
- 中青年脑出血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总结其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中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9例脑出血患者,11例患者(28.21%)基本恢复,无明显后遗症,24例患者(61.54%)存在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4例脑出血患者(10.26%)发病后6 h内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脑疝、呼吸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和脑血管瘤是中青年脑出血主要病因,临床以颅内高血压、卒中样表现为主要特征,病情与出血量以及出血部位呈正相关,针对年轻人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 徐忠海张建平
- 关键词:中青年脑出血临床诊治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的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80例健康对照者及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3 d、7 d及14 d时血清TNF-α、IL-1β、IL-6、IL-8、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含量,并分别将以上指标与急性脑出血出血量大小、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其对急性脑出血恶化的临床预测意义。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不同时期内血清TNF-α、IL-1β、IL-6、IL-8、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总抗氧化能力含量则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血清浓度与患者脑出血量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负相关;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的血清浓度对急性脑出血恶化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患者病情控制、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代全德司金春徐忠海杨春海张建平
- 关键词:脑出血氧化性应激血清炎症因子动态监测
- 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介质、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介质、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急性脑梗死住院治疗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炎症介质、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马瑜代全德刘琴杨红徐忠海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替罗非班神经功能炎症介质
- 神经内科患者感染情况及其与病房环境细菌分布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及其与病房环境的细菌分布情况的相关性,为神经内科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及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并发院内感染的患者共100例,分析并发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其所居住病房环境主要细菌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主要为呼吸道感染者,共42例(42.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与黏膜和颅内等部位感染;神经内科病房环境监测结果发现病原菌共1 500株,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构成(分别占65.87%和16.13%),主要为藤黄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黑色枯草芽孢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及格兰阴性球菌占少部分。神经内科感染者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9.41%和28.71%),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较多见。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情况与病房环境细菌相对一致,故洁净的病房环境对于预防及控制医院获得性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 代全德司金春徐忠海杨春海张建平
- 关键词:神经内科病房环境细菌
- 介入栓塞术对脑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和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对脑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手术的方式分为夹闭组(102例)和介入组(102例),夹闭组患者采用显微镜夹闭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采用Rankin量表分析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比色法检测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夹闭组患者手术时间[(89.22±10.03)min]低于介入组患者[(74.41±10.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9,P<0.05)。夹闭组患者出血量和住院时间[(157.22±15.03)ml和(14.16±1.82)d]高于介入组患者[(117.61±11.81)ml和(11.01±1.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0、17.050,P<0.05)。夹闭组患者治愈率68.63%(70/102)明显低于介入组患者[83.33%(8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5)。夹闭组患者瘫痪率21.57%(22/102)和死亡率9.80%(10/102)明显高于介入组患者瘫痪率14.71%(15/102)和死亡率1.96%(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3、2.947,P<0.05)。夹闭组患者术后部分栓塞发生率[10.78%(11/102)]明显高于对照组[1.96%(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3.92%(4/102)]明显低于对照组[15.68%(1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8,P<0.05)。夹闭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31.44±3.01)分]明显高介入组患者NIHSS评分[(23.2±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0,P<0.05)。夹闭组患者治疗后Rankin评分[(3.03±0.48)分]明显高介入组患者Rankin评分[(2.44±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0,P<0.05)。夹闭组患者治疗后vWF和ET-1水平[(112.00±9.83)ng/ml、(72.38±9.46)pg/ml]明显高于�
- 徐忠海许斌代全德
- 关键词:介入栓塞术脑动脉瘤神经功能内皮功能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