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金春
- 作品数:46 被引量:279H指数:8
- 供职机构: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商丘市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国普及初级心肺复苏术(C PR)的倡议
- 2010年
- 初级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抢救措施,不言而喻其关乎我们每个公民的生命.本文先给出心肺复苏术的概念,紧接着从各个方面剖析论述我国心肺复苏术的现状并给出对比资料和调研数据进一步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然后引出普及心肺复苏术这个主题并强调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唤醒了人们沉睡的意识,最后详细具体的给出各种改变我们落后现状实现普及心肺复苏术这个目标的措施.
- 司金春
- 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
-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8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8例接受微创动力髋螺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内置物松动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术后有限负重时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6.37±20.42)min,(529.85±73.82)ml,(7.46±1.23)dVS(66.84±18.63)min,(152.79±37.35)ml,(14.32±2.62)d,t=5.653,24.117,12.542,P〈0.01],两组FRS评分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5±3.59)分,(89.84±4.17)分vs(26.41±3.16)分,(88.68±3.92)分,P〉0.05];对照组高危骨质疏松组内置物松动率要明显高于低危组(66.7%VS18.8%,x2=4.745,P〈0.05),实验组高危骨质疏松组与低危组内置物松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10.0%,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3.6%VS28.6%,x2=4.766,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选择手术方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也应得到重视。
- 王传文黄久勤王红旗司金春吴新宝
- 关键词:骨螺丝并发症骨质疏松并发症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方法用颈动脉超声检测64例ICVD患者颈内动脉中层厚度,依据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2例)与斑块组(42例),并依据斑块性质再将斑块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25例)与稳定斑块组(17例)。对各组既往病史、血清炎性标志物等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炎性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β(IL-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斑块组的年龄、入院时舒张压、收缩压及TNF-α、hs-CRP、IL-17、IL-β、MMP-9等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IL-17、MMP-9是不稳定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VD患者TNF-α、hs-CRP、IL-17、IL-β、MMP-9等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存在及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IL-17、MMP-9是斑块不稳定独立预测因素。
- 路颜羽司金春陈润都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炎性标志物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的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80例健康对照者及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3 d、7 d及14 d时血清TNF-α、IL-1β、IL-6、IL-8、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含量,并分别将以上指标与急性脑出血出血量大小、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其对急性脑出血恶化的临床预测意义。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不同时期内血清TNF-α、IL-1β、IL-6、IL-8、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总抗氧化能力含量则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血清浓度与患者脑出血量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负相关;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的血清浓度对急性脑出血恶化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患者病情控制、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代全德司金春徐忠海杨春海张建平
- 关键词:脑出血氧化性应激血清炎症因子动态监测
- 心血管护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心血管护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冠心病出院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未进行心血管护理门诊护理,观察给予心血管护理门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急性心脑血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急性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提供心血管护理门诊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刘子硕刘星司金春
- 关键词:冠心病发生率
- IL-37对脂多糖诱导AR42J细胞炎症反应及p38MAPK/NF-κB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37(IL-37)对脂多糖(LPS)诱导AR42J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42J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细胞不进行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1质粒)与IL-37过表达组(转染pcDNA3.1-IL-37重组载体),转染后在培养液中添加10μg/mL LPS,诱导AR42J细胞炎症反应。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β水平;酶动力学法检测淀粉酶分泌率;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p38MAPK、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IL-37过表达组AR42J细胞中IL-37蛋白表达量升高,AR42J细胞增殖率升高,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细胞淀粉酶分泌率降低,AR42J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降低,细胞质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IL-37能够抑制LPS诱导AR42J细胞炎症反应,上调细胞增殖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NF-κB通路活化有关。
- 韩永艳司金春杨林赵国尧刘慧丽陈培莉
- 关键词: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
- 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2例接受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治疗的患者作为VSD组,36例接受传统换药与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VSD组患者体温高于正常的时间、创面愈合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t=6.000、6.769,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0.05);VSD组患者治疗1周后WBC、N%、ALT、AST和Ccr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239、5.474、2.679、3.092、4.697,P<0.05);VSD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后Maj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4,P>0.05)。结论在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治疗中,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VSD技术能够使得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创面与骨折部较好地愈合,值得推广。
- 王传文黄久勤王红旗司金春
-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负压封闭引流开放性骨盆骨折会阴撕裂
- 我国民众初级心肺复苏术(CPR)知信行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深入了解我国民众心肺复苏术(CPR)技能的知信行现状,并给出相应对策。方法设定自行问卷方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国内大中小城市及不同地域的农村人口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城市调查结果总体明显好于农村(P<0.05),但不管城市或是农村居民对CPR的知晓情况均不理想,所以我国民众对CPR技能的知信行总体水平较差。但经调查统计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均具有较高的学习CPR的意愿(城市居民97.9%;农村居民95%)。结论我国普及初级CPR势在必行,而普及的前提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大力的支持,在此前提下依照课题组设计的严密实施方案逐步达到普及。
- 司金春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修正评分及白细胞监测鉴别脑外伤患者应激反应与早期感染的价值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修正(ASS)评分及白细胞监测鉴别应激反应和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80例,根据是否发生早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每组各40例。在入院7 d内对患者进行ASS评分,并于入院后前7 d以及第10、14、21 d对患者进行外周WBC监测并记录最高体温。结果感染组患者ASS平均得分(8.873±2.366)分;非感染组平均得分为(3.896±1.350)分,感染组ASS评分显著高于未感染组(t=12.347,P<0.05);应激反应所致体温及外周白细胞水平异常在伤后第1天最为明显,以后呈下降趋势,感染组患者下降后再次上升。结论患者伤后14~21 d的体温及白细胞走势对早期感染的诊断具有指示意义,ASS评分对早期感染有预测价值,可有助于鉴别应激反应与早期感染。
- 肖志强司金春许志杰申明峰
- 关键词:脑外伤应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8至2012年收治的127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非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感染部位,并对AML组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结果 AML患者感染率为71.65%,显著高于对照组(3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52,P<0.05);AML患者和对照组最易出现感染的部位均为呼吸系统,分别占38.46%和47.17%,其次为口腔和肠道,均占13%以上;两组患者呼吸系统、口腔以及肛周发生感染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部位发生感染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91例感染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阶段、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住院时间、是否进行侵入治疗、有无肛周疾病、使用激素治疗及是否进行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与疾病发病密切相关(P均<0.05),均是该类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L患者是院内感染高发人群,对感染高危人群应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护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肖喜春司金春陈淑霞谷月丽朱立梅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