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宏达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肺动脉
  • 5篇肺动脉高压
  • 2篇心室
  • 2篇右心
  • 2篇消融
  • 1篇代谢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低能量
  • 1篇多脉冲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活检
  • 1篇心肌疾病
  • 1篇心肌炎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1篇张宏达
  • 5篇荆志成
  • 2篇姜蓉
  • 2篇彭富华
  • 2篇赵勤华
  • 2篇蒋鑫
  • 2篇刘倩倩
  • 2篇于丰源
  • 1篇程春燕
  • 1篇颜艺
  • 1篇王岚
  • 1篇孙凯
  • 1篇宁宁
  • 1篇邱梅红
  • 1篇张澍
  • 1篇华伟
  • 1篇张锐
  • 1篇王晓建
  • 1篇高鑫
  • 1篇姚焰

传媒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心脏与心...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右侧颈内静脉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经右侧颈内静脉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以2014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初步临床诊断为疑诊心肌炎、心肌病、不明原因心力衰竭等,研究排除了冠心病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纽约心脏协会(NHYA)心功能分级、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胸片、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所有患者均经右侧颈内静脉在X线透视、双体位引导下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计算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成功率。观察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包括死亡、需要紧急心脏手术或高级生命支持、心包填塞需心包穿刺引流、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起搏器等;次要并发症包括不需要心包穿刺的心包积液、暂时(持续<24 h)或永久的右束支传导阻滞、一过性莫氏Ⅱ型2∶1房室传导阻滞需要阿托品治疗或需安装临时起搏器、非持续≥10个QRS波的室性心动过速、持续<12 h心房颤动(房颤)或需要转复的房颤;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内膜心肌活检后新出现的三尖瓣腱索断裂或反流。另外,分别观察操作第1、2和3年的术者操作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入选272例接受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患者,其中270例成功完成操作,成功率99.3%。入选患者的年龄(42.7±16.9)岁,其中男性164例(60.3%)。21例(7.7%)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0.7%)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属于主要并发症,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后缓解;18例(6.6%)出现微量心包积液,1例(0.4%)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均属于次要并发症。无患者出现死亡、需紧急心脏手术抢救或需要永久起搏器置入等严重并发症。术�
徐希奇蒋鑫高鑫彭富华张宏达武涛张艺馨荆志成
关键词:心肌炎心肌疾病心内膜心肌活检
双球囊技术辅助乙醇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2例
2022年
以左心室顶部区域为代表的心外膜或心肌中层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成功率较低。近年来国际上陆续有研究表明经冠状静脉途径靶向注射乙醇可有效治疗该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但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本文报道了2例经冠状静脉系统途径行双球囊技术辅助乙醇消融治疗心外膜或心肌中层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
张宏达米利杰丁蕾翁思贤华伟张澍姚焰唐闽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乙醇消融室性心律失常双球囊
2023年美国心律学年会心律失常领域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2023年
2023年5月19日至21日,第44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在美国新奥尔良市举行。本次年会上公布了众多心律失常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现将其重点内容归纳为射频消融新技术相关研究进展、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与管理及创新器械与疗法相关研究3个方面进行介绍。
蒋子涵于丰源张宏达丁蕾米利杰唐闽
关键词:射频消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肺动脉高压从传统诊疗走向精准医学的20年被引量:1
2017年
精准医学是个新名词,但绝不是新概念。它源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一脉相承,二者目的很相似,都是要“辨证论治”,即把传统医学定义的一类疾病,比如高血压,进行更精确的表型鉴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针对每一位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或者说干预和管理方案。
王晓建张宏达荆志成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人类基因组计划个体化医疗辨证论治表型鉴定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筛查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钙拮抗剂(CCB)长程治疗仅对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AVT)筛查阳性患者有效,因此AVT筛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策略具有关键作用,本文综述AVT筛查在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应用。
张宏达邱梅红荆志成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钙拮抗剂
抑郁影响肺血管重构病理生理学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肺动脉高压(PAH)属肺高血压疾病第一大类,是一类以进行性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点,导致肺血管重构,最终引起右心衰竭而死亡的少见病,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及延长生存期。尽管靶向药物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五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前列腺素类似物可改善运动耐力,但治疗费用昂贵,患者体能丧失可能导致失业,加剧了经济负担。因此,疾病进展、生活质量下降、活动能力丧失、社会孤立及失业易成为PAH患者的精神负担而导致抑郁。
程春燕张宏达荆志成
关键词:肺血管重构病理生理学机制抑郁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疾病进展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BMPR2突变患者氧化应激
<正>目的氧化应激是肺动脉高压发病及进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现已明确成人肺动脉高压患者处于严重的氧化应激状态。BMPR2基因不变是特发性(IPAH)和遗传性(HPAH)肺动脉高压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然而,BMPR...
张锐蒋鑫张宏达邱梅红刘岽荆志成
关键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氧化应激
文献传递
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心脏能量代谢
<正>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特征,最终引起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凋亡抵抗是PAH这类疾病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之一...
邱梅红张锐张宏达蒋鑫刘岽张尉华荆志成
文献传递
肺动脉高压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特点和预后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特点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特点,并评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共入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195名,有7名患者资料不全,共188名患者进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其中有4名患者失访,37名患者死亡。研究总体的性别比为女性:男性为3.3:1(144/44)。正常舒张功能、松弛功能破坏、假性正常化和限制性充盈障碍患者比例分别为37.8%,38.3%,3.2%和20.7%。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流速E峰与六分钟步行距离(r=0.337,P值<0.001)、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r=0.417,P值<0.001)和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r=0.493,P值<0.001)正相关;与肺血管阻力(r=-0.367,P值<0.001)负相关。E峰≥0.57m/s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E峰<0.57m/s组,P值=0.020。经过校正年龄等因素后,两组生存率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中松弛功能破坏情况占多数,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流速E峰的降低伴随肺动脉高压更严重的病情和更差的预后。
刘倩倩赵勤华颜艺姜蓉孙凯张宏达蒋鑫荆志成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左心室舒张功能预后
基于吸入伊洛前列素的联合治疗策略挽救合并严重右心衰竭肺高血压的探索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以吸入伊洛前列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对合并严重右心衰竭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 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治疗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肺高血压功能分级为Ⅳ级的第一大类肺高血压患者24例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患者5例,共29例患者.其中13例患者院前已接受波生坦和(或)西地那非治疗,入院后加用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16例无背景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吸入伊洛前列素之后再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或)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观察住院期间患者的预后转归和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入选患者经过平均(23±13)d治疗,3例死亡,26例病情明显改善出院.治疗后,患者心率从(99±14)次/min降至(91±12)次/min(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从5 823(3 029~13 248) ng/L降至3 220(1 678~6 720) ng/L (P<0.001);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由(1.3±0.4) cm增至(1.4±0.3) cm(P =0.018),右心室左右径由(57±11) mm缩至(53±10) mm(P =0.040),上下径由(69±11) mm缩至(64±16) mm(P =0.027),右心收缩功能显著改善;胆红素水平由(41±34) μmol/L降至(26±17) μmol/L(P <0.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 以吸入伊洛前列素为基础联合其他靶向药物治疗合并重症右心衰竭肺高血压安全、有效.
宁宁王岚张宏达刘倩倩彭富华赵勤华蒋鑫何晶姜蓉荆志成
关键词:伊洛前列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