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倩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男性患者血浆促卵泡激素水平的变化及预后价值
- 目的 评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男性患者血浆中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的变化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选IPAH男性患者83例.所有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并入选年龄匹配的85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血浆性激...
- 袁平高兰刘倩倩刘岽张锐荆志成刘锦铭
-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类以小肺动脉血管重构为特征的恶性心肺血管疾病。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可减少环鸟苷酸的降解而舒张肺血管平滑肌,有效降低肺血管阻力。本文综述PDE-5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郑璐刘倩倩荆志成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肺血管阻力血流动力学
- 基于吸入伊洛前列素的联合治疗策略挽救合并严重右心衰竭肺高血压的探索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观察以吸入伊洛前列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对合并严重右心衰竭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 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治疗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肺高血压功能分级为Ⅳ级的第一大类肺高血压患者24例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患者5例,共29例患者.其中13例患者院前已接受波生坦和(或)西地那非治疗,入院后加用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16例无背景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吸入伊洛前列素之后再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或)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观察住院期间患者的预后转归和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入选患者经过平均(23±13)d治疗,3例死亡,26例病情明显改善出院.治疗后,患者心率从(99±14)次/min降至(91±12)次/min(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从5 823(3 029~13 248) ng/L降至3 220(1 678~6 720) ng/L (P<0.001);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由(1.3±0.4) cm增至(1.4±0.3) cm(P =0.018),右心室左右径由(57±11) mm缩至(53±10) mm(P =0.040),上下径由(69±11) mm缩至(64±16) mm(P =0.027),右心收缩功能显著改善;胆红素水平由(41±34) μmol/L降至(26±17) μmol/L(P <0.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 以吸入伊洛前列素为基础联合其他靶向药物治疗合并重症右心衰竭肺高血压安全、有效.
- 宁宁王岚张宏达刘倩倩彭富华赵勤华蒋鑫何晶姜蓉荆志成
- 关键词:伊洛前列素
- 伐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小动脉血管重构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往往由于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并最终导致患者右心力衰竭而死亡。5型磷酸二酯酶在肺组织中高表达为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药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了理论基础。伐地那非是一种新型选择性的磷酸二酯酶抑制药,通过减少环鸟苷酸(cGMP)的降解而舒张肺血管平滑肌,降低肺血管阻力。本文通过对伐地那非的药代动力学、伐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及其在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应用方面阐述伐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 刘倩倩刘岽荆志成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 安立生坦单药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研究高选择性内皮素A型受体拮抗剂安立生坦治疗中国成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间接受安立生坦2.5或5 mg每日1次、口服至少6个月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主要疗效终点为安立生坦治疗前后运动耐量,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情况.患者服用安立生坦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通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共计纳入1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平均年龄(39 ± 17)岁,女性患者8例(55.6%),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Ⅲ级患者11例(61.1%).安立生坦单药治疗中位时间为17个月(6 ~ 26个月).治疗后患者6 min步行距离由平均(400±91)m增加至(495±97)m(P<0.001);NT-proBNP由中位数308 (53~1 645) ng/L下降至80 (22 ~454) ng/L(P =0.005);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由平均(82±41) mmHg(1 mmHg二0.133 kPa)下降至(62 ± 30) mmHg(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由平均(40± 6) mm增加至(44±6) mm (P<0.004);11例(61.1%)患者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较基线时改善,7例(38.9%)无变化.研究期间,无患者死亡或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结论 长期安立生坦单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降低肺动脉收缩压和NT-proBNP水平,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文莉蒋鑫安培何晶郑璐刘倩倩彭富华徐希奇荆志成
- 肺动脉高压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特点和预后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究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特点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特点,并评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共入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195名,有7名患者资料不全,共188名患者进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其中有4名患者失访,37名患者死亡。研究总体的性别比为女性:男性为3.3:1(144/44)。正常舒张功能、松弛功能破坏、假性正常化和限制性充盈障碍患者比例分别为37.8%,38.3%,3.2%和20.7%。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流速E峰与六分钟步行距离(r=0.337,P值<0.001)、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r=0.417,P值<0.001)和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r=0.493,P值<0.001)正相关;与肺血管阻力(r=-0.367,P值<0.001)负相关。E峰≥0.57m/s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E峰<0.57m/s组,P值=0.020。经过校正年龄等因素后,两组生存率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中松弛功能破坏情况占多数,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流速E峰的降低伴随肺动脉高压更严重的病情和更差的预后。
- 刘倩倩赵勤华颜艺姜蓉孙凯张宏达蒋鑫荆志成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左心室舒张功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