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向华

作品数:28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肾缺血
  • 6篇灌注
  • 5篇肾缺血再灌注
  • 4篇再灌注
  • 4篇肾小管
  • 4篇小管
  • 3篇血液
  • 3篇氧化物歧化酶
  • 3篇肾功能
  • 3篇肾小管间质
  • 3篇肾小管间质损...
  • 3篇视黄醇结合
  • 3篇视黄醇结合蛋...
  • 3篇歧化酶
  • 3篇小管间质
  • 3篇小管间质损害
  • 3篇灌注损伤
  • 3篇超氧化物
  • 3篇超氧化物歧化...

机构

  • 28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同济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28篇孙向华
  • 9篇陆紫敏
  • 9篇蒋晓峰
  • 8篇李江涛
  • 7篇吴毅泰
  • 5篇梁萍
  • 5篇纪黎明
  • 5篇祖亚钧
  • 4篇李素
  • 3篇方琦
  • 3篇盛慧球
  • 3篇钟沛霖
  • 3篇张全
  • 2篇伏虹
  • 2篇汤如勇
  • 2篇谢晓恬
  • 2篇郑伟萍
  • 2篇马骏
  • 2篇丁懿
  • 2篇方建萍

传媒

  • 5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铁道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9篇2002
  • 3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对肾缺血再灌注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黄芪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细胞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治疗组。应用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别检测大鼠正常、肾缺血1h、再灌注 2 4、48、72、96h时肾小球内ICAM 1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大鼠肾小球内未见ICAM 1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治疗组再灌注 2 4h大鼠肾小球内ICAM 1明显表达 ,48、72h达高峰 ,96h回落。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黄芪治疗组大鼠肾小球内ICAM 1表达受到显著抑制 (P <0 .0 1)。结论 黄芪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 ,减轻肾内炎症细胞浸润的作用较慢 。
蒋晓峰吴毅泰汤如勇方建萍孙向华李江涛
关键词:肾脏缺血再灌注细胞粘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高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相关性
2008年
中高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情发展迅速,危及患者生命,是常规治疗失败和复发较多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不明,有研究显示较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TNF)与淋巴瘤的不良预后有关。研究发现,TNF基因具有多态性,而这种多态性可能导致TNFα转录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TNFα在肿瘤增殖过程中的自分泌模式。有关TNFα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瘤关系的报道较少。我们通过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及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研究TNFα-308位点在江苏、浙江地区NHL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分布特点,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陆紫敏张全祖亚钧梁萍孙向华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血清TNFΑ转录水平
血液置换在部分血液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液置换应用于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按疾病分组选用不同治疗项目对53名血液病患者进行血液置换。结果 53名患者进行了1—5疗程不等共157疗程。与治疗前比较:11名白血病患者WBC明显下降;7名红细胞增多症患者Hb、RBC、Hct均明显下降;4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 lt上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名溶血性贫血患者和3名冷凝集素综合症患者Hb上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名巨球蛋白血症和5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中M蛋白明显下降。血液置换治疗总有效率在93.7%—100%。结论血液置换能有效缓解患者血液中因一种成分过高所致的高黏滞综合征;尤其适合于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
陆紫敏纪黎明祖亚钧方琦王秀芹孙向华
关键词:血液血液病
丙酮酸盐腹透液保护中性粒细胞一氧化氮的生成
2002年
目的 研究以丙酮酸盐替代乳酸盐作缓冲碱的酸性高糖腹透液 (PDS)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影响 ,探讨丙酮酸盐腹透液 (P PDS)优良生物相容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PDS的缓冲碱分为乳酸盐和丙酮酸盐 2种 ,分别配制成酸碱度 (pH)为 5 .2和7.4及葡萄糖浓度为 1.5 %和 4.2 5 %等 8种 ,并以Han ks’平衡盐溶液 (HBSS ,pH 7.4)为对照 ,采用紫外分光法 ,分别测定各种不同 pH、不同葡萄糖浓度和不同缓冲碱的PDS对PMN产生一氧化氮 (NO)功能的影响。结果 酸性和高糖对PMN产生NO的功能有明显的抑制 ;而且葡萄糖浓度愈高对PMN功能的抑制愈明显。但是在相同葡萄糖浓度 ,不论 pH为 5 .2或 7.4,P PDS均较乳酸盐腹透液 (L PDS)显著改善PMN产生NO的功能。同时 pH 7.4的P PDS较HBSS明显减轻高糖抑制PMN产生NO的功能。结论 丙酮酸盐作缓冲碱能显著减轻非生理性PDS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保护细胞的功能 ,提高PDS的生物相容性。
吴毅泰吴兆龙周方强蒋晓峰李素孙向华
关键词:乳酸盐腹透液中性粒细胞一氧化氮PDS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在评价肾功能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评价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 ,CysC)在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5 6例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及 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及血肌酐 ,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肾功能损害患者中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血肌酐均显著增高 (P <0 .0 0 1) ,且在肾功能损害早期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较血肌酐的升高更显著 (P <0 .0 2 5 )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与GFR呈负相关 (r =- 0 .92 ) ,较血肌酐与GFR负相关 (r=- 0 .86 )更好。结论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对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有一定临床价值 ,尤其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更敏感。
王慧芳马骏李江涛孙向华邵志红
关键词:肾功能胱蛋白酶抑制剂C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
氯沙坦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氯沙坦干预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分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氯沙坦组 (预先喂服氯沙坦 )。检测各组在急性肾缺血 1h、再灌注 1h和 2 4h肾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与丙二醛 (MDA )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氯沙坦组MDA含量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0 .0 1) ;氯沙坦组在再灌注 1h和 2 4h ,MDA含量(7.7± 1.0 )nmol·mg- 1pro和 (9.2± 0 .5 )nmol·mg- 1pro较模型组 (9.5± 0 .4 )nmol·mg- 1pro和(11.9± 0 .9)nmol·mg- 1pro明显降低 (P <0 .0 5 )。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SOD活力明显降低 (P <0 .0 5 ) ;氯沙坦组在缺血 1h ,再灌注 1h和2 4h ,SOD活力分别为 (81.3± 1.6 )NU·mg- 1pro ,(79± 4 )NU·mg- 1pro和 (48± 4 )NU·mg- 1pro)较模型组 (6 8± 8)NU·mg- 1pro ,(48± 11)NU·mg- 1pro和 (18± 4 )NU·mg- 1pro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蒋晓峰吴毅泰李江涛孙向华
关键词:氯沙坦肾缺血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改良分离培养
2012年
目的探讨人间脐血来源的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与扩增的方法。方法用重力离心-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细胞,用含15%FBS的DMEM低糖培养基培养并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24 h即开始贴壁,主要表现为破骨样细胞和间充质样细胞。经自然纯化法传代后,可得到形态单一的长梭形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该细胞表达CD44。结论脐血来源的MSCs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细胞表面标记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一致。
何晓婷李怀芳王建军孙向华
关键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黄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组织一氧化氮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正常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组。分别在缺血1h、再灌注1h及24h检测肾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O含量在再灌注1h显著下降(P<0.05)、24h显著升高(P<0.01);黄芪组NO含量在缺血1h和再灌注1h均显著下降(P<0.01),再灌注24h则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和黄芪组各时间点SOD活力均下降,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但黄芪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熏黄芪可能通过减轻NO含量过低或过高的变化及减少氧自由基积聚造成的损伤而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蒋晓峰吴毅泰李江涛孙向华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肾组织急性肾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动力蛋白激活蛋白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小鼠足细胞中的表达
2012年
目的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动力蛋白激活蛋白1(dynactin-1)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小鼠足细胞中表达。方法以总RNA反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小鼠dynactin-1的全长cDNA,将该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和pEGFP-N1;利用部位特异性突变插入方法构建突变型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各载体转染小鼠足细胞MPC5后,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法检测dynactin-1蛋白表达。结果 PCR扩增得到大小为3.8kb的小鼠dynactin-1片段,连接到载体后,酶切鉴定电泳结果分别显示pcDNA3.1(+)-FLAG(5.4kb)、pEGFP-N1(4.7kb)以及小鼠dynactin-1(3.8kb)片段,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dynactin-1序列与数据库序列相同;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到重组dynactin-1的蛋白条带;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到dynactin-1主要表达在小鼠足细胞的细胞质。结论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dynactin-1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足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开展细胞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王春花李林傅鹏李金花原爱红孙向华蒋晓峰余晨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足细胞
黄芪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5
2002年
蒋晓峰吴毅泰李江涛孙向华
关键词: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肾脏保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