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慧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B组。采用免疫印迹条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自身抗体[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体(SP100)、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LKM-1)、血清抗核胞膜糖蛋白210抗体(GP210)、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抗核抗体(ANA)及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结果 A组患者SP100、SLA、GP210、AMA-M2、ANA检出率及肝功能各指标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KM-1、LC-1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与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刘小慧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抗体检测肝功能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A)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间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MDS住院患者,均给予CCA及FISH技术检查,统计对比单独CCA与联合FISH技术在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1)70例MDS患者中常规染色体分析检测出23例染色体异常,总异常检出率为32.8%;两者联合检测出36例染色体异常,其异常检出率为51.4%,明显高于CCA单独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FISH技术对基于CCA的IPSS评分结果有影响,通过CCA联合FISH技术检测可以明显提高低危患者的危险度分级。结论 FISH技术联合CCA可有效提高MDS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且能更加准确的检测出用于MDS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的异常核型,在MDS预后评估分析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进一步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依据。
- 刘小慧李志春王洪建孟德涛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分析
- 荧光原位杂交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诊断典型及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诊断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及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CML)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最后确诊为CML患者78例及aCML患者9例的染色体核型结果及FISH检测结果。结果78例CML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显示其中9例无有效分裂相,无核型结果,69例可分析核型患者中4例为正常核型,65例Ph(+),其中6例除Ph(+)外还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所有CML患者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9例aCML患者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发现Ph均为阴性,而有其他染色体异常6例,FISH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对疑似CML及aCML患者应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以避免将CML误诊为aCML,同时可发现复杂染色体核型,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王洪建李志春孟德涛刘小慧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核型分析
- Th1与Th2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发生发展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和健康者的Th1、Th2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组间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探究细胞因子和肿瘤生长因子联合检查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之间,在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血浆标本共114例作为观察组,将相同时间在我院健康体检者共9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体检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浆中的Th1、Th2型细胞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同时探究细胞因子和常见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探究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Th1型中,观察组血浆中的IFN-γ、IFN-α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标本中I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P<0.05);Th2型中,观察组患者血浆中的IL-6、IL-8以及IL-10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肺癌患者血浆中的VEGF浓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肺癌患者的VEGF浓度显著低于男性患者(t=18.001,P=0.000),临床III/IV期患者血浆中的IL-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II期表达水平(t=9.546,P=0.001),其余细胞因子在病情不同程度的分期上差别不大(P>0.05);肺癌患者中,IL-6、IFN-γ、IL-8的浓度越高,NSE、糖类抗原CA125以及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水平也越高,均呈正相关,IL-10的表达和糖类抗原CA125呈正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细胞因子为正相关。结论通过检查健康者细胞因子以及患者细胞因子和常见肿瘤标志物,同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有效的了解机体内免疫系统的情况,并且有可能为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 王洪建刘小慧刘燕飞李智全张子弋牛新清
- 关键词:TH1TH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肺癌
- 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效能的影响评价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1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收治的30例非败血症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及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行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统计分析各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并统计各指标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对照组血清MCP-1、IL-8、IL-10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敏感度为96.77%(30/31),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漏诊率为3.23%(1/31),低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结论败血症新生儿血清IL-10、IL-8、MCP-1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较健康者及非败血症感染者高,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 王洪建刘小慧刘燕飞李智全武欣
- 关键词:败血症新生儿中性粒细胞CD64血清MCP-1IL-8IL-10
- IgG重/轻链比值对IgG型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化疗患者生存的预测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重/轻链(HLC)比值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MM)伴肾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患者化疗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7月—2020年7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IgG型MM伴肾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院后均参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接受规范性治疗,对首次疗效评估为微小缓解以上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同时检测上述患者化疗前、首次疗效评估时IgG的HLC比值及一般资料及化疗前其他实验室指标,观察不同HLC比值表达的IgG型MM伴肾损伤患者生存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生存状况患者HLC比值变化情况及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22例患者中24例首次进行疗效评估时为微小缓解或疾病稳定或疾病进展,5例失访,3例中途放弃治疗,均给予剔除。最终93例IgG型MM伴肾损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不同治疗效果患者化疗前HLC比值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者HLC比值异常率低于非常好的缓解、部分缓解者,且非常好的缓解HLC比值异常率低于部分缓解者(P<0.05)。以首次进行疗效评估时HLC比值进行分组,正常65例,异常28例。HLC比值异常组化疗前血清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HLC比值异常患者2年生存时间(18.12±1.07)个月,低于正常表达患者(23.12±0.31)个月(χ^(2)=25.555,P<0.001)。随访2年,24例病死,病死率为25.81%,病死组ISS分期程度、化疗前血清BUN、β2-MG水平及游离轻链比值(rFLC)异常占比均高于正常组(P<0.05);病死组化疗前后HLC比值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化疗后HLC比值异常低于化疗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ISS分期、化疗前BUN与β2-MG过表达、rFLC异常及化疗后HLC比值异常是IgG型MM伴肾损伤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LC比值与IgG型MM伴�
- 刘小慧刘燕飞纪国超杨若林李志春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免疫球蛋白G
- 混合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血型定型和抗体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混合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的血型定型和抗体情况,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3例AIHA患者,均对患者进行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将红细胞进行轻度热放散和氯喹放散试验,采用血型抗原分型的自身吸收实验,取适当血清,加入等量O型红细胞进行抗体吸收、吸收后的血清用于ABO反定型试验,采用PEG法和自身吸收法对自身抗体进行吸收,比较两者在吸收时间、吸收次数和吸收后抗体情况,采用乙醚放散法进行抗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ABO血型得到正确确定,15例Rh血型得到确定,2种吸收方法处理后血清抗体结果相近,检测自身抗体中有6例合并同种抗体,其中4例得到确定,2例为不确定,其他的均为单纯自身抗体, PEG吸收法在吸收时间上明显较自身吸收法短。结论轻度热放散和氯喹放散法结合适合于临床上混合抗体型AIHA患者血型定型前红细胞处理。 PEG吸收法快速、简单、吸收效果良好。
- 王洪建刘小慧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放散氯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