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春
- 作品数:28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干扰素α-1b、白介素-2联合沙利度胺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调节作用的协同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白介素-2联合沙利度胺(简称"干白沙"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调节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1家医疗单位收治的初治或复发/难治性或行维持治疗的且自愿接受"干白沙"方案治疗的68例AML患者,采集患者用药前1天及规范用药3个月后的晨起空腹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颗粒酶B及穿孔素表达水平;微量样本多重定量技术(CBA)检测血浆中VEGF、IFN-γ、TNF-α、IL-6等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照组为35例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结果:治疗前患者外周血CD4+/CD8+、NK细胞比例、NK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低,外周血血浆中VEGF、IL-6及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白沙"方案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CD8+比例、NK细胞比例、NK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均较用药前升高,外周血血浆中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CD3+CD4+及CD3+CD8+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浆中TNF-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白沙"方案可提高外周血CD4+/CD8+比例及NK细胞比例,增加NK细胞颗粒酶B及穿孔素的表达,促进IFN-γ的产生并减少VEGF的分泌,这可能增强AML患者机体抗肿瘤能力。
- 米瑞华陈琳周亚兰李冬贝刘莎汪小姣刘佳王敏芳马晓苗李志春赵红勉徐禹林陈淑霞杨海平郭志强栾春来郭淑利宋庆林魏旭东
- 关键词:髓系白血病干扰素白介素-2沙利度胺免疫调节
- 血清miR-424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424(miR-424)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硼替佐米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濮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初治MM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4个周期的含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化疗方案,于化疗结束后评定化疗敏感性,并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不敏感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miR-424水平和其他实验室指标。通过点二列相关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miR-424水平与MM患者硼替佐米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入组的102例MM患者中,化疗敏感81例(79.41%),化疗不敏感21例(20.59%)。化疗不敏感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小于化疗敏感组,血清miR-424水平高于化疗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24与MM患者硼替佐米化疗敏感性呈负相关(r=0.304,P=0.0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24会对硼替佐米化疗敏感性产生影响(P<0.05)。结论 血清miR-424与MM患者硼替佐米化疗敏感性有关,其值越高,化疗不敏感发生可能性越高。
- 张振江李志春李晓宁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化疗敏感性
- 沙利度胺辅助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辅助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联合化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使用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H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使用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方案(VDCP),此外观察组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辅助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白细胞、外周及骨髓幼稚细胞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外周及骨髓幼稚细胞3项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辅助治疗急性白血病具有显著疗效。
- 孙富英李志春纪国超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沙利度胺联合化疗
-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李志春郭超张振江扬晓哲
- 关键词: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外周血像及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关系被引量:13
- 2003年
- 为了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病人初诊时血像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的预后价值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2 2 9例ITP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上升速度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ITP病人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疗效无关 ,治疗 2周内血小板达到 10 0× 10 9/L以上的病人 ,其基本治愈率较高 (94 .9% ) ;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越多 ,病人的预后越好 ,每单位涂片 (1.5× 3cm)巨核细胞计数大于 10 0个的病人治愈率达 86 .1%。结论 :ITP病人初诊时进行骨髓检查 ,并计数巨核细胞数 ,对诊断及预后的判定均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血像 ,观察血小板上升速度 。
- 任殿钦高红李志春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人外周血血像骨髓涂片
- 变应性鼻炎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6 9例变应性鼻炎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发作期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3 + 、CD4 + 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金红军李志春高红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T细胞亚群
-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HypoMDS患者的外周血象、骨髓细胞学计数、骨髓组织学检查及各造血细胞系统形态学、演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16例骨髓增生正常/活跃的MDS(Normo/HyperMDS)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Normo/HyperMDS相比,HypoMDS组患者贫血、出血倾向、感染等发生率较高(P<0.01);外周血象3系细胞减少更明显(P<0.00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中位生存期延长(P<0.01),转化白血病的机率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ypoMDS可能是MDS病程中的一个阶段,在病程中可发生同一亚型内或不同亚型间的相互转化。
- 郭超李志春
- C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测定及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48例CML患者及36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期C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且加速期和急变期均明显低于慢性期(P<0.01),但加速期和急变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对CML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郭超李志春
- 关键词: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 IAA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临床观察
- 1996年
- IAA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临床观察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张广志,刑明礼,李志春,李建忠,郭超,濮阳457000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目前国内多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H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做为诱导缓解方案,完...
- 张广志刑明礼李志春李建忠郭超
- 关键词:白血病非淋巴细胞急性药物疗法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分析
- 2009年
- 杨晓哲李志春张振江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