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晓燕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狼疮
  • 3篇蛋白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透析患者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多态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事件
  • 2篇血管
  • 2篇血管事件
  • 2篇肾炎
  • 2篇梗阻
  • 2篇梗阻性
  • 2篇腹膜透析
  • 2篇腹膜透析患者
  • 2篇CTLA-4...

机构

  • 11篇东莞东华医院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苏晓燕
  • 4篇黄湖辉
  • 4篇宛霞
  • 4篇李劲高
  • 3篇陈丽
  • 2篇尹培达
  • 2篇苏伟平
  • 2篇徐安平
  • 2篇彭洪泉
  • 2篇唐杏明
  • 2篇郑伟平
  • 2篇梁翔
  • 2篇关晓东
  • 1篇叶茎宇
  • 1篇尹良红
  • 1篇邹原方
  • 1篇李扬彬
  • 1篇杜绍林
  • 1篇赵文
  • 1篇魏丽萍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早期预测价值
苏晓燕黄辉郭发良袁冰张坤唐杏明邹朝晖魏丽萍苏伟平关晓东郑伟平陈丽邹原方梁翔
该成果针对临床工作中腹膜透析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诊断和预测的困境,研究了新型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预测腹膜透析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价值。该项目采用国际公认的白蛋白钴结合试验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
关键词:
关键词:腹膜透析缺血修饰白蛋白
吡格列酮介入18F-FDG PET/CT多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PIO)介入后,18F-FDG PET/CT多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东莞东华医院核医学科2020年10月~2023年1月共86例SPN患者,对其行18F-FDG PET/CT多时相(1 h、2 h、4 h)显像,PIO介入后显像的42例为实验组(PIO组),常规显像的44例为对照组(非PIO组),分别测量各结节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1)、SUV_(max2)、SUV_(max4)),计算2 h、4 h延迟显像滞留指数(RI2、RI4),结合病理及随访,分析实验组是否提高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ROC曲线分析数据。结果各组SUV_(max2)、SUV_(max4)分别与SUV_(max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O组内恶性SPN的SUV_(max1)、SUV_(max2)、SUV_(max4)、RI4均高于良性S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2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非PIO组内恶性与良性SPN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性病变的RI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余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良性病变以上各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RI>10%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PIO组诊断SPN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非PIO组,4 h各指标均高于2 h。ROC曲线显示,PIO组RI4诊断恶性S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32,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SPN经PIO作用后,4 h 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可一定程度提高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
贾志斌高中山曾祥高吴竟雄李扬彬苏晓燕魏帮建黄威陈昌伟
关键词:吡格列酮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孤立性肺结节多时相氟代脱氧葡萄糖
病例汇报比赛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病例汇报比赛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参加住院医师病例汇报比赛的55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由参赛住院医师对参赛前后的“病例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病例相关临床诊治能力”“演讲能力”“PPT制作水平”进行自评,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评分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参赛住院医师对比赛在提升住院医师综合能力作用方面的主观评价。结果住院医师对赛后的4项技能评价得分均高于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技能进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病例汇报比赛在提升住院医师综合能力作用的评价中,选择“非常有帮助”“有一定帮助”“不确定”“无帮助”的分别为41.82%(23/55)、56.36%(31/55)、1.82%(1/55)、0%。结论病例汇报比赛对提升住院医师综合能力有积极帮助,是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建设的有效途径。
丁苇徐宝华杜绍林叶茎宇蒋舒雅苏晓燕
关键词:住院医师
喜辽妥联合鲜土豆片外敷对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改善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喜辽妥联合鲜土豆片外敷对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6例发生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照皮下血肿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喜辽妥+土豆片外敷组(n=26)、冷热外敷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三组的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改善情况。结果与冷热外敷组和对照组比较,喜辽妥+土豆外敷组的皮下血肿范围较小,疼痛评分较低,疼痛缓解时间较短(P<0.01)。结论喜辽妥联合鲜土豆片外敷能够显著改善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造成的肢体疼痛和肿胀,值得临床推广。
罗慧嫦肖庆璇陈丽谢应业苏晓燕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喜辽妥
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有效性与经济性评价
2025年
目的为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接受MHD的肾性贫血患者111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重组人促红素(rHuEPO)组(63例)和罗沙司他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铁代谢指标、贫血指标、血脂指标变化;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性评价,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经济学评价的可靠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罗沙司他组患者治疗后的总铁结合力(TIBC)显著升高,血清铁蛋白(S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TIBC显著高于rHuEPO组(P<0.05)。罗沙司他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较基线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rHuEPO组,且血红蛋白变化值≥10 g/L的比例更高(58.33%比38.10%,P=0.034)。与治疗前比较,罗沙司他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rHuEPO组(P<0.05)。罗沙司他组成本-效果比为464.14,相对于rHuEPO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19.00(<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之一致。结论与rHuEPO相比,罗沙司他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经济性良好。医师可结合患者支付意愿及疾病进展选择治疗方案。
钟婉平李爱婷苏晓燕苏建伟王衍洪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素肾性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成本-效果分析
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再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以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LN)与经典方案比较,探讨大剂量疗法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入选的L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CTX8~12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250ml,连续2d,每2周重复1次,总量≤150mg/kg;对照组CTX每月冲击1次1g共6次。治疗前、治疗期及追踪期间观察SLEDAI评分、蛋白尿、补体C3等,并记录药物副作用。结果:在6周时治疗组尿蛋白及SLED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尿蛋白的阴转率达到94%;而对照组在6周时尿蛋白的阴转率仅有71%。半年时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泼尼松联合大剂量CTX冲击并配合中药治疗对于活动期临床症状明显且严重的LN患者可以起到快速诱导缓解、改善预后的作用,且毒副作用未见明显增加。
苏晓燕赵文关晓东苏伟平唐杏明刘云
关键词:环磷酰胺狼疮性肾炎副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TLA-4基因-1661位点多态性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启动子区 16 6 1位点 (A/G)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方法 ,对 10 3例SLE患者和 110例中国南方地区汉族正常对照者进行CTLA 4基因 16 6 1位点多态性检测。 结果 CTLA 4基因 16 6 1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普遍存在 ,SLE患者CT LA 4基因 16 6 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而CTLA 4基因 16 6 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按性别分层后 ,男性SLE患者与同性别正常对照者之间及正常男性和女性对照者之间分别进行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女性SLE患者与同性别正常对照者之间和男性与女性SLE患者之间分别进行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在不同人种CTLA 4基因 16 6 1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 (P <0 0 5 )。 结论 CTLA 4基因 16 6 1位点多态性与SLE的易感性无关。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正常人群CTLA 4基因 16 6 1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性别差异。
徐安平尹培达苏晓燕
关键词:T淋巴细胞红斑狼疮
贝利尤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60例中、重度活动性SLE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将60例中、重度活动性SLE患者分为对照组(激素+免疫抑制剂)30例和试验组[激素+免疫抑制剂+贝利尤单抗(8次)]3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6、9、12个月时评估患者疾病活动度、甲泼尼龙片用量、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补体、抗双链DNA抗体(Ds-DNA)等]及不良事件发生;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的临床症状及脏器受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前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试验组的SLE应答指数(SRI-4)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vs.33.33%,P=0.038);两组患者多数临床症状和脏器受累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白蛋白下降、肌肉骨骼受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蛋白下降、肾脏受累的改善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LE疾病活动指数-2K(SLEDAI-2K)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甲泼尼龙片用量方面,在治疗3、6、9、12个月,试验组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在常规治疗下,联合贝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SLE,可明显提高患者SRI-4应答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脏器受累情况,降低疾病活动度,并且更有助于激素减量,贝利尤单抗的临床安全性良好。
黄文辉邓运明黄晓春陈腾云苏晓燕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疾病活动度
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89例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以412例无新月体IgA肾病患者为对照。对其中27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人、肾存活情况,用非参数乘积限估计法(Kaplan-Meier法)分析肾存活率。结果新月体形成在IgA肾病中的发生率为17.8%,39例(43.9%)表现为急进性肾炎,明显高于不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均较无新月体组重,并随着其形成范围及纤维性新月体增加而加重。新月体组平均随访(40.3±29.6)月,其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5.24%、80.95%和61.9%;无新月体组平均随访(45.1±26.9)月,其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1.67%和79.17%。结论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较重,预后较差。
宛霞李劲高白婕黄湖辉苏晓燕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IGA新月体肾存活率预后
中国人CTLA-4基因-1722位点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 CTLA-4)基因启动子区-1722位点(T/C)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103例患者诊断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其中男13例,女90例。正常对照组110例,其中男21例,女89例。全部研究对象均为无血缘关系的中国南方汉族人群。采用微量全血提取法,从EDTA抗凝血中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所有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进行CTLA-4基因-1722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CTLA-4基因-1722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地区人群中普遍存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CTLA-4基因-1722位点TC基因型频率明显升高(42% vs58%,P<0.05), CC基因型频率明显降低(25% vs15%,P<0.05),TT基因型频率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33% vs27%,P>0.05);而SLE患者等位基因频率和携带者频率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人种CTLA-4基因-1722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结论CTLA-4基因-1722位点多态性与SLE明显相关,CTLA-4基因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
徐安平尹培达苏晓燕
关键词:多态性红斑狼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