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文朝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麻醉
  • 6篇针刺
  • 6篇针刺麻醉
  • 5篇针灸
  • 4篇针灸针
  • 4篇针具
  • 4篇针药
  • 4篇针药复合麻醉
  • 4篇复合麻醉
  • 3篇电针
  • 3篇医用
  • 3篇医用胶布
  • 3篇针柄
  • 3篇针帽
  • 3篇头端
  • 3篇腔体
  • 3篇切除
  • 3篇埋针
  • 3篇缓释
  • 3篇胶布

机构

  • 17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7篇沈卫东
  • 17篇樊文朝
  • 13篇马文
  • 3篇赵创
  • 3篇童秋瑜
  • 3篇杨士成
  • 2篇王永强
  • 2篇傅国强
  • 2篇员孙卉
  • 1篇王文礼
  • 1篇王莹
  • 1篇杨敏

传媒

  • 2篇上海中医药杂...
  • 2篇陕西中医
  • 1篇World ...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缓释针具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缓释针具,包括内设有柱形腔体的套管,腔体用于盛放冷冻针。其中,套管的头端开有直径大于或等于腔体针口,针口与腔体连通;套管的尾端设有用于将冷冻针从针口弹出并脱离缓释针具的弹出机构。该缓...
沈卫东杨士成马文樊文朝
不同频率电针在针药复合麻醉中对肺切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方法对肺切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3例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药物麻醉)、B组(经穴2 Hz)、C组(经穴2/100 Hz)、D组(经穴100 Hz)、E组(经皮穴位电刺激2/100 Hz),分别为31例、34例、32例、34例和32例。采集术前1 d、术中和术后1 d的静脉血心功能的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与A组、C组及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乳酸脱氢酶与B组、D组及E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乳酸脱氢酶与C组、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乳酸脱氢酶与C组、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针刺麻醉4组中,C组、D组、E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优于B组,但不如A组稳定。B组、D组、E组乳酸脱氢酶优于A组。
樊文朝马文赵创童秋瑜沈卫东
关键词:针刺疗法电针针刺麻醉针药复合麻醉
'项八针'防治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总结
目的 观察&quot;项八针&quot;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索颈椎病治疗的新思路.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将6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quot;项八针&quot;组和牵引组各30例.两组患...
沈卫东马文王莹童秋瑜樊文朝王文礼
关键词:颈椎病颈痛
针刺麻醉针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刺麻醉针,包括改良针灸针、针帽、胶垫和贴片,针帽下端设有斜面与胶垫固定连接,针帽下端中间有孔形凹陷部分;针帽顶端与改良针灸针的部分针柄牢固连在一起,改良针灸针包括针柄、针根和针身;胶垫位于针帽下端,部分...
沈卫东樊文朝
文献传递
针刺麻醉针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刺麻醉针,包括改良针灸针、针帽、胶垫和贴片,针帽下端设有斜面与胶垫固定连接,针帽下端中间有孔形凹陷部分;针帽顶端与改良针灸针的部分针柄牢固连在一起,改良针灸针包括针柄、针根和针身;胶垫位于针帽下端,部分...
沈卫东樊文朝
文献传递
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2
2012年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筛选针药复合麻醉中的最佳电针频率。方法:将163例择期行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4例)、C组(32例)、D组(34例)和E组(32例)。5组均穴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A组采用假针刺,将无针体针灸针粘贴在穴位处,针柄连接电针;B组采用频率2Hz电针刺激;C组采用频率2Hz/100Hz的电针刺激;D组采用100Hz的电针刺激;E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2Hz/100Hz,均诱导30min后行静脉诱导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电刺激至手术结束。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1天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用量B组和D组较少,芬太尼用量B组、D组、E组较少。各组CD3+、CD4+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P<0.01),E组和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3+、CD4+的降低(均P<0.05);各组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和D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CD4+/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4+/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NK细胞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均P<0.01),各组对NK细胞的调节功能相当(均P>0.05)。结论:经穴2Hz、经穴100Hz和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在镇痛方面效果最佳。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和经穴2Hz/100Hz在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作用最佳。推荐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不仅能减少术中镇痛药用量,而且能明显改善肺切除手术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樊文朝马文赵创童秋瑜沈卫东
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电针肺切除术免疫功能
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方法对肺切除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方法对肺切除患者NK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法,将90例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术中监测心率、血压。采集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1天的静脉血免疫指标(NK细胞)做比较。结果:术前3组患者间NK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B组NK活性较A组高(P<0.05),A与C、B与C间NK细胞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间NK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以提高机体NK细胞的活性;术中经穴100Hz及经皮穴位电刺激2/100Hz均能提高NK细胞活性,提高人体免疫力。
员孙卉樊文朝马文赵创沈卫东
关键词: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刺麻醉针,包括改良针灸针、针帽、胶垫和贴片,所述针帽下端设有斜面与胶垫固定连接,所述针帽下端中间有孔形凹陷部分;所述针帽顶端与所述改良针灸针的部分针柄牢固连在一起,所述的改良针灸针包括针柄、针根和针...
沈卫东樊文朝
文献传递
不同频率电针对甲状腺手术针药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比较甲状腺手术中不同频率针药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4例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分为A组(32例)、B组(29例)和C组(33例),分别使用2 Hz、100 Hz、2/100 Hz电针刺激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位进行针药复合麻醉,记录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和芬太尼的用药量。结果 C组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A组(P<0.05);与A、B两组比较,C组患者在术中的心率和血压波动较小(P<0.05);不同组别间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3组患者均无缺氧情况发生。结论与2 Hz、100 Hz比较,2/100 Hz电针刺激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位进行针药复合麻醉时阿片类镇痛药追加量少,循环较平稳,麻醉效果更好。
王永强马文樊文朝傅国强杨敏沈卫东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针药复合麻醉不同频率电针
医用托玛琳耳穴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托玛琳耳穴贴,包括医用胶布和耳穴压丸,所述耳穴压丸是托玛琳压丸,或所述耳穴压丸是包含托玛琳的混合材料压丸,所述耳穴压丸贴附于所述医用胶布上。使用托玛琳珠作为耳穴按摩压丸,因此本发明的医用托玛琳耳穴贴具...
沈卫东樊文朝马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