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创 作品数:19 被引量:193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针刺复合麻醉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镇静作用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麻醉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镇静作用。方法:以90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局麻组、针刺复合麻醉组和针刺复合麻醉减量组,后2组穴位选取印堂、迎香,主要观察术中生理指标、镇静量表等。结果:针刺复合麻醉组、针刺复合麻醉减量组的心率均低于常规麻醉组;3组组间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针刺复合麻醉组和针刺复合麻醉减量组的OAA/S评分均低于常规局麻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常规局麻组。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可有效稳定术中循环,保护患者心血管功能,针刺复合麻醉较常规局麻安全;针刺复合麻醉患者术中镇静程度较常规局麻者高,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术中操作。 童秋瑜 马文 赵创 张治军 沈卫东关键词:功能性鼻内窥镜术 针刺复合麻醉 镇静评分 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观察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鼻三针(迎香、上迎香、印堂)透刺治疗,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片口服作为阳性对照。治疗20天后观察两组受试者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进行6个月后的随访跟踪,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鼻症状、体征评分及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随访时,观察组的鼻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且6个月内效果稳定。 梁薇 梁薇 李尊元 李晓燕 赵创 刘志丹 陈春兰关键词:针刺治疗 透刺 鼻三针 变应性鼻炎 不同频率电针在针药复合麻醉中对肺切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方法对肺切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3例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药物麻醉)、B组(经穴2 Hz)、C组(经穴2/100 Hz)、D组(经穴100 Hz)、E组(经皮穴位电刺激2/100 Hz),分别为31例、34例、32例、34例和32例。采集术前1 d、术中和术后1 d的静脉血心功能的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与A组、C组及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乳酸脱氢酶与B组、D组及E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乳酸脱氢酶与C组、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乳酸脱氢酶与C组、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针刺麻醉4组中,C组、D组、E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优于B组,但不如A组稳定。B组、D组、E组乳酸脱氢酶优于A组。 樊文朝 马文 赵创 童秋瑜 沈卫东关键词:针刺疗法 电针 针刺麻醉 针药复合麻醉 针刺治疗面瘫机制的fMRI研究概述 被引量:3 2021年 目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从以合谷穴为主的单穴刺激研究发展到以合谷、太冲、后溪等穴位为主的组穴干预研究,并逐渐采用任务态与静息态并重的设计方式。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可能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而针刺对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的激活以及对不同脑区功能连接的特异性调节,可能是针刺治疗的神经功能学基础。目前,研究存在以下问题:针刺具体能够调节大脑的哪些功能连接网络有待研究;患者康复后脑功能存在的差异和皮层功能重组时间尚未明确;针刺与面瘫康复相关的fMRI研究方案缺少空白对照组的设置,针刺单穴对大脑皮层的激活研究缺少假穴治疗对照组;毫针型号及刺激方式不同导致穴位刺激量存在差异,影响试验结果的统一性。故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大脑的网络化分区研究,深入探索不同穴位及针刺参数对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网络的调节作用,同时严格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强操作的规范性和针具选择的标准化。 李晓燕 赵创 赵创 陈春兰 刘志丹 梁薇 陈春兰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FMRI 针刺 合谷穴 太冲穴 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2012年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筛选针药复合麻醉中的最佳电针频率。方法:将163例择期行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4例)、C组(32例)、D组(34例)和E组(32例)。5组均穴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A组采用假针刺,将无针体针灸针粘贴在穴位处,针柄连接电针;B组采用频率2Hz电针刺激;C组采用频率2Hz/100Hz的电针刺激;D组采用100Hz的电针刺激;E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2Hz/100Hz,均诱导30min后行静脉诱导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电刺激至手术结束。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1天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用量B组和D组较少,芬太尼用量B组、D组、E组较少。各组CD3+、CD4+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P<0.01),E组和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3+、CD4+的降低(均P<0.05);各组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和D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CD4+/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4+/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NK细胞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均P<0.01),各组对NK细胞的调节功能相当(均P>0.05)。结论:经穴2Hz、经穴100Hz和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在镇痛方面效果最佳。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和经穴2Hz/100Hz在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作用最佳。推荐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不仅能减少术中镇痛药用量,而且能明显改善肺切除手术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樊文朝 马文 赵创 童秋瑜 沈卫东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 电针 肺切除术 免疫功能 艾灸调节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Treg/Th17细胞及Galectin-9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艾灸对小鼠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炎症、Th17和Treg细胞的影响及Galectin-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并予以艾灸治疗,观察艾灸治疗及Galectin-9注射对关节肿胀、关节滑膜病理表现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Treg细胞变化,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7、TGF-β、Galectin-9的含量。结果:CIA模型建立后,小鼠关节明显红肿,关节面粗糙、滑膜层变薄。经治疗,艾灸组、Galectin-9组小鼠关节红肿相对模型组有较明显的消退;而不治疗组、PBS组小鼠关节红肿无明显消退。上述4组小鼠关节评分组间差异经秩和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经艾灸治疗的小鼠病变关节面恢复平整,滑膜层较治疗前变厚,接近正常组。CIA模型小鼠Treg细胞显著下降、Th17细胞明显上升(P〈0.01);艾灸治疗和Galectin-9注入后,Treg细胞的数量有显著上升(P〈0.01),且两组无明显差异(P=0.36);艾灸治疗和Galectin-9注入后,Th17细胞数量显著性下降(P〈0.01),且两组无明显差异(P=0.71)。细胞因子Galectin-9在CIA模型小鼠脾脏中含量降低(P〈0.01),艾灸治疗和Galectin-9均能使其增高(P〈0.01),但艾灸治疗组不及Galectin-9组(P〈0.01)。CIA模型小鼠脾脏中IL-1β、IL-6、IL-17等致炎因子表达增高(P〈0.01);艾灸治疗及注入Galectin-9后它们的含量相应降低(P〈0.01),与不治疗组、PB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抑炎因子IL-10、TGF-β在CIA模型小鼠脾脏中表达降低,艾灸治疗及Galectin-9注入后它们的表达明显提高(P〈0.01),与不治疗组、PBS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alectin-9注入后,Galectin-9组IL-1β、IL-6、IL-17含量提高(P〈0.01),与PBS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艾灸组中IL-1β、IL-6、IL-17、IL-10、TGF-β含量与Galecti 赵创 李晓燕 李晓燕 陈春兰 李淼 陈春兰 张玲 李淼 刘志丹关键词:灸法 艾灸 痹证 针刺臂穴后脑皮层功能连接变化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2022年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比较针刺干预前后静息态相关脑皮层功能连接变化,探讨针刺臂臑穴对脑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0人,先后作为针刺假臂臑穴组和针刺臂臑穴组进行针刺干预下的功能磁共振扫描。Siemens Avantol3.0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fMRI扫描,Matalab平台DPABI软件进行rs-fMRI数据处理与分析,以中央后回、丘脑、扣带回、颞下回作为种子点,采用种子区方法分析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链接。结果:在针刺健康受试者假臂臑穴和臂臑穴的配对T检验中,丘脑、扣带回、颞下回分别于全脑的功能链接,均表现出针刺臂臑穴针刺的显著性强于针刺假臂臑穴。结论:针刺臂臑穴能增强丘脑、扣带回、颞下回的功能连接。 李晓燕 赵创 赵创 陈春兰 郭思思 杨艳 陈春兰关键词:眼睑闭合不全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方法对肺切除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方法对肺切除患者NK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法,将90例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术中监测心率、血压。采集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1天的静脉血免疫指标(NK细胞)做比较。结果:术前3组患者间NK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B组NK活性较A组高(P<0.05),A与C、B与C间NK细胞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间NK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以提高机体NK细胞的活性;术中经穴100Hz及经皮穴位电刺激2/100Hz均能提高NK细胞活性,提高人体免疫力。 员孙卉 樊文朝 马文 赵创 沈卫东关键词:针刺麻醉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microRNA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17年 微小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微小的、非编码的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多个靶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在调节免疫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伴随关节破坏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在RA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滑液中大量miR.NA表达异常。因而研究miR-16、miR-146a、miR-155等相关miRNA在RA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潜在分子标志、治疗靶标具有重要意义。 李淼 刘志丹 赵创关键词:微小RNA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病 滑膜细胞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Treg/Th17细胞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6 2017年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失衡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治疗组和艾灸组,每组6只。将正常组之外的小鼠用Ⅱ型胶原加佐剂于尾部皮下注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艾灸组小鼠在"足三里""肾俞"穴予以1 mg/壮的艾灸治疗,每只小鼠每穴灸6壮,连续治疗6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假治疗组仅进行与艾灸组一样的抓取。采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评分标准观察艾灸对关节肿胀的影响,病变关节矢状面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关节炎症病理表现,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Th17、Treg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的含量,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基因Foxp3、Galectin-9、RORγt、CARMA1、核转录因子(NF-κB)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二次免疫后10~12d,小鼠1~2个后足踝关节及脚掌、足趾关节出现红肿,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成功建立。艾灸治疗开始后第15天,艾灸组和假治疗组小鼠关节肿胀均有所好转,艾灸组疗效优于假治疗组(P<0.05)。病理形态上,RA模型小鼠关节面较正常小鼠粗糙,滑膜层变薄,假治疗组小鼠上述变化有一定程度的自行恢复,而艾灸组小鼠关节面恢复平整,滑膜层较治疗前变厚,与正常组表现较为接近。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RA模型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数量较正常组下降、Th17数量细胞上升(均P<0.01);艾灸治疗能使Treg细胞数量显著上升(P<0.05),而对Th17细胞数无显著影响(P>0.05)。ELISA检测 刘志丹 刘志丹 赵创 李晓燕 李淼 赵创 张玲 陈春兰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灸法 痹症 免疫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