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金根

作品数:9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市医用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亚甲基
  • 3篇壳聚糖
  • 3篇甲基
  • 3篇N-
  • 2篇毒性
  • 2篇转染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毒性
  • 2篇基因转染
  • 2篇非病毒载体
  • 2篇病毒载体
  • 1篇短肽
  • 1篇修饰
  • 1篇乙烯
  • 1篇止血
  • 1篇质粒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细胞

机构

  • 8篇天津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市口腔医...

作者

  • 9篇柏金根
  • 7篇姚康德
  • 5篇朱敦皖
  • 4篇王海
  • 4篇冷希岗
  • 4篇刘兰霞
  • 4篇宋丽萍
  • 3篇张海玲
  • 3篇李俊杰
  • 2篇宋存先
  • 2篇唐丽娜
  • 2篇李秀兰
  • 2篇陈亦平
  • 2篇董霞
  • 2篇金旭
  • 2篇马军阳
  • 2篇张杨
  • 1篇刘文广
  • 1篇姚晖
  • 1篇张超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7
  • 3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RGD肽表面修饰聚苯乙烯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以聚苯乙烯二维平面为模板研究了蛋白表面修饰技术,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材料表面。方法采用物理包被法依靠疏水作用在PS表面架构明胶、胶原和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的生物活性层。通过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修饰表面的元素含量变化,N元素含量显著提高,说明蛋白分子在表面存在。Bradford方法定量分析明胶、胶原和RGD多肽的表面吸附量。结果XPS证实了表面N原子的引入,存在酰胺键,确定蛋白分子存在于PS表面。结论动态接触角下降显著,证明修饰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提高。并在明胶、胶原和RGD多肽修饰表面接种人表皮细胞,对比考察其对细胞行为的影响,提高了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能力。
朱敦皖葛泉波柏金根张海玲张杨李秀兰宋丽萍刘兰霞唐丽娜王海冷希岗姚康德
关键词:聚苯乙烯RGD肽细胞相容性
N-亚甲基磷酸化修饰的壳聚糖非病毒转基因载体的研究
本工作采用均相反应法制备N-亚甲基磷酸化壳聚糖衍生物(NMPCS),研究了其与DNA的复合能力,并将所形成的复合物用于介导体外基因转染,同时考察了载体及其复合物的细胞毒性,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以红...
柏金根
关键词:细胞毒性
文献传递
十二烷基化壳聚糖基因支架血管内基因转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估新型十二烷基化壳聚糖质粒DNA支架向局部动脉血管内转运基因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十二烷基化壳聚糖同质粒DNA按文献制备纳米粒并进行表征。将纳米粒涂布于金属支架表面同时进行电镜观察。分别将十二烷基化壳聚糖质粒DNA支架进行细胞转染(pEGFP-C1)和兔颈动脉在体转染实验(pGL3-control),观察细胞转染效果。结果十二烷基化壳聚糖质粒DNA纳米粒为球形,稳定,平均粒径126nm,Zeta电位(+28±3)mV。该纳米粒涂布于支架表面,电镜下呈片状不规则粒子。细胞转染实验显示,支架表面细胞及支架邻近细胞大量转染,远离支架细胞未见转染。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支架植入部位荧光素酶高表达,同时有2只动物肝脏标本有微量表达,其他部位未见表达。结论十二烷基化壳聚糖质粒DNA支架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血管内基因转运体系,可能对诸如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这一基因运载思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质粒DNA的转运。
金旭朱敦皖张超唐丽娜王海柏金根姚康德宋存先
关键词:基因质粒壳聚糖
N-亚甲基磷酸化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及基因转染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考察N-亚甲基磷酸化壳聚糖( NMPCS)基因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及基因转染效率.方法 采用均相反应法制备了NMPCS,用复凝聚法制备了NMPCS/DNA纳米粒子;通过MTT实验考察了NMPCS及其与DNA复合物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以荧光索酶质粒为报告基因考察了NMPCS及NMPCS-CaZ+载体介导的体外基因转染效率.结果 NMPCS及其与DNA的复合物在体外表现出很小的细胞毒性,远远低于同等浓度时聚乙烯亚胺(PEI)的毒性.通过对壳聚糖进行亚甲基磷酸化修饰后,可大幅提高载体的基因转染效率.结论 N-亚甲基磷酸化壳聚糖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宋丽萍朱敦皖刘兰霞董霞王海柏金根冷希岗
关键词:非病毒载体基因转染
N-亚甲基磷酸化壳聚糖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双亲性壳聚糖衍生物与质粒DNA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形成基因纳米粒子的可行性,考察载体与质粒DNA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开发安全高效的非病毒载体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合成了一种双亲性壳聚糖衍生物N-亚甲基磷酸化壳聚糖(NMPCS),利用复凝聚的方法制备NMPCS/DNA纳米粒子复合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手段对NMPCS进行了表征,通过凝胶电泳阻滞实验、动态光散射、原子力显微镜、圆二色谱等实验对NMPCS与质粒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改性后的壳聚糖的特征基团有显著变化,证明了亚甲基磷酸基团成功的引入。NMPCS与DNA能自组装形成类似球形的基因纳米粒子。结论壳聚糖基双亲性分子可能与细胞膜中的双亲性分子具有潜在相容性,使得载体/DNA复合物通过一种膜的去组装过程跨越细胞膜而最终表达,从而有望研制出高效的非病毒载体。
朱敦皖宋丽萍刘兰霞张海玲董霞王海柏金根姚康德冷希岗
关键词:DNA自组装
生长因子及其与体内微环境的多重相互作用被引量:7
2006年
细胞、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ces,ECMs)共存于一个动态的组织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多重相互作用研究对生长因子有效发挥生物学活性、调节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利用工程化手段设计和制备外源性载体对生长因子进行控制释放,引导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长因子的特点及功能,生长因子与ECM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作用于细胞的方式和相关信号,简要总结了生长因子控制释放载体的仿生化要求,以期为组织工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柏金根杨健朱敦皖李俊杰姚康德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
甲壳素/壳聚糖止血机理及应用被引量:41
2007年
甲壳素通过蛋白质介导黏附血小板,形成的甲壳素/血小板复合物加速血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并共同形成凝块;另一方面,甲壳素诱导红细胞聚集,刺激血管收缩,最终形成血栓,封合伤口。壳聚糖的止血机理基本类似于甲壳素,但两者对红细胞的聚集程度和对补体的激活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甲壳素独特的三次结晶结构(包括α型和β型)赋予甲壳素优良的止血功能;壳聚糖的止血效果则与它的分子量、脱乙酰度、质子化程度和物理形式等有关。本文综述了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止血机理及应用情况。
马军阳陈亦平李俊杰柏金根姚康德
关键词:甲壳素壳聚糖止血
精氨酸修饰壳聚糖提高基因转染效率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富精氨酸短肽由于其独特的内在化机理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结果表明,精氨酸和胍基能有效转运穿透细胞膜,在细胞穿膜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将精氨酸接枝到壳聚糖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衍生物——精氨酸修饰的壳聚糖(Arg-CS),并用复凝聚的方法制备了Arg-CS/DNA纳米复合物.对Arg-CS及Arg-CS/DNA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以HeLa细胞为宿主细胞研究了Arg-CS/DNA复合物的转染行为和效率.Arg-CS介导的荧光素酶质粒的表达较壳聚糖介导的荧光素酶的表达提高了大约100倍,而MTT实验表明,Arg-CS及其与DNA复合物在整个实验浓度范围内细胞毒性均很小,Arg-CS有望成为一种高效、安全的壳聚糖基非病毒载体.
朱敦皖张海玲柏金根刘文广冷希岗宋存先杨健李晓卫金旭宋丽萍刘兰霞李秀兰张杨姚康德
关键词:壳聚糖非病毒载体
微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6年
寻找理想的支架材料是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性能和力学性能,是一类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替代材料。本文从羟基磷灰石的特点、制备科学以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科学和性质加以综述。
李俊杰姚晖陈亦平柏金根马军阳姚康德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骨组织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