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敬献
- 作品数:33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心通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估盐酸纳洛酮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予以对照组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段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盐酸纳洛酮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应用安全性较高。
- 李光斌方敬献
- 关键词:脑梗死盐酸纳洛酮脑心通胶囊
- GPNMB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小胶质细胞M2极化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蛋白B(GPNMB)调节小胶质细胞M2极化减轻缺血性脑卒中(CIS)后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氧缺糖(OGD)培养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测定组织与细胞GPNMB的表达情况;分别向大鼠脑组织注射腺病毒相关病毒(AAV)包裹的Gpnmb或sh RNA-Gpnmb过表达或抑制GPNMB,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转棒疲劳试验(Rotarod)与胶带去除试验测试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测定脑梗死比例,免疫荧光与RT-PCR检测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标志物,Western blot测定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通路表达情况;体外OGD培养小胶质细胞,过表达Gpnmb的同时使用LY294002抑制PI3K表达,测定M1/M2极化标志物。结果:与正常大鼠/正常培养细胞比较,MCAO模型/OGD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GPNMB表达均上调(P<0.05);在MCAO大鼠脑组织内过表达Gpnmb后,mNSS评分下降,Rotarod延迟降落时间延长,胶带去除试验中接触时间与去除时间缩短,且脑梗死比例降低,小胶质细胞M1极化水平降低,M2极化水平升高,PI3K/Akt通路激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PI3K表达能逆转过表达Gpnmb促进体外小胶质细胞M2极化的效果(P<0.05)。结论:GPNMB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小胶质细胞M2极化,从而减轻CIS后的神经损伤。
- 刘梦朱洋洋方敬献
- 关键词:PI3K/AKT通路神经损伤
-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尼莫地平、血塞通、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14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14d,治疗前后2组分别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及肝肾功能检测,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CHOL、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 方敬献杨朴许世玲
- 关键词:氦氖激光脑梗死血脂血液流变学
- 无症状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 2000年
- 目的:总结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CT表现、血压、血糖、血脂、血流动力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绝大多数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部位多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病因。结论: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可防止其发生及发展成血管性痴呆及假性球麻痹。
- 方敬献张钦昌张文召
-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病因
- 甘草苷通过TLR4/IL-6信号通路改善癫痫幼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损伤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甘草苷改善癫痫幼鼠认知功能、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对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苷组、激动剂组和激动剂+甘草苷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幼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癫痫模型。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幼鼠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组织病理形态,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标记测定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LR4、IL-6、IL-1β、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激动剂组幼鼠海马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数减少,甘草苷组和激动剂+甘草苷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甘草苷组幼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血清IL-1β、TNF-α和HMGB1表达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以及Bax、TLR4、IL-6、IL-1β、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激动剂组比较,激动剂+甘草苷组幼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血清IL-1β、TNF-α和HMGB1表达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以及Bax、TLR4、IL-6、IL-1β、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甘草苷可减轻癫痫幼鼠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元损伤程度,改善认知功能和空间记忆能力。甘草苷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IL-6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赵学廉方敬献朱洋洋武跃辉
- 关键词:甘草苷癫痫神经元
-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量增加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量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8例,分别于发病后6小时内及24小时内进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分析两组平均动脉压、首次CT检查出血量及血肿形态、血肿位置、早期渗透性利尿剂使用情况与出血增加的关系。结果:血肿扩大多发生在6小时以内(85.3%),血肿扩大组平均动脉压141.75±18.69mmHg,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的120.02±17.74mmHg,P<0.05;血肿扩大组患者躁动不安、血肿形态不规则、破入脑室及外侧裂及早期使用渗透性利尿剂也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P<0.05)。结论:高平均动脉压、首次CT检查血肿体积、患者躁动不安、血肿形态不规则、血肿破入脑室系统、渗透性利尿剂早期使用可能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有关。
- 方敬献王炎平杨朴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量相关危险因素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骨保护素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PG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 2014年7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为病例组,年龄在40 ~ 81岁之间,为脑梗死病因分型(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CT和/或MRI证实,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26例,小动脉闭塞型(SAO) 25例;选择年龄、性别与脑梗死组患者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均符合入组标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OPG浓度,分析脑梗死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及脑梗死LAA与SAO组间血清OPG水平的差别.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PG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间,LAA组OPG水平高于SAO组,LAA组及SAO组O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患者血清OPG水平与年龄有线性相关关系并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增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血清OPG水平升高更为明显.OPG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提示跟年龄关联的因子可能调节者血清OPG水平.
- 赵学廉方敬献
- 关键词:骨保护素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TOAST分型
- 颈动脉注射治疗脑梗塞80例报告
- 1997年
- 颈动脉注射抗偏瘫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使药物经颈动脉直接弥散到脑组织,病灶处药物浓度较大,通过消除脑水肿,改善脑部微循环,清除自由基,活化脑组织细胞代谢等多种途径作用,使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重新得到血氧供应,迅速发挥功能。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 吕晔方敬献王金荣
- 关键词:脑梗塞颈动脉注射
- 急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其rDNA转录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张继中张钦昌方敬献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RDNA转录活性
- 脑出血患者住院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住院并发症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37例脑出血患者出院时巴塞尔指数和残疾指数和出院时减少的脑卒中评分百分数进行评定,并统计病死率,分析有无住院并发症,两组预后的差别。结果:有住院并发症者出院时脑卒中评分百分数减少明显低于无并发症者(P<0.01),出院时及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均低于无并发症者(P<0.01),残疾指数明显高于后者(P<0.01),有并发症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结论:脑出血住院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可增加病死率,积极防治住院并发症对预后有积极意义。
- 方敬献许世玲杨朴
-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