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廉
- 作品数:17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0—2013-05收治的25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起病形式、主要症状、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等情况。结果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亚急性起病,以颅内高压症状多见(头痛、恶心、呕吐,约占80%),约40%患者有视乳头水肿,少部分患者存在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CVST最常累及横窦和乙状窦,其次是上矢状窦。磁共振平扫(MRI)加静脉显影(MRV)能清晰显示病灶。抗凝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一般不增加出血风险。结论 CVST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神经科急症,症状无特异性,易造成漏诊和误诊,MRI+MRV是CVST较好的诊断方法,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 方敬献张钦昌赵学廉
-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骨保护素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PG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 2014年7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为病例组,年龄在40 ~ 81岁之间,为脑梗死病因分型(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CT和/或MRI证实,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26例,小动脉闭塞型(SAO) 25例;选择年龄、性别与脑梗死组患者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均符合入组标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OPG浓度,分析脑梗死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及脑梗死LAA与SAO组间血清OPG水平的差别.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PG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间,LAA组OPG水平高于SAO组,LAA组及SAO组O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患者血清OPG水平与年龄有线性相关关系并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增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血清OPG水平升高更为明显.OPG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提示跟年龄关联的因子可能调节者血清OPG水平.
- 赵学廉方敬献
- 关键词:骨保护素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TOAST分型
- YKL-40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YKL-40(人软骨糖蛋白-39)是一种新发现的炎性因子,属于哺乳动物18-糖基水解酶家族成员。既往研究表明,YKL-40与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等有关。近年来的研究显示,YKL-40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并且与斑块不稳定性相关。YKL-40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具有促进血管平滑肌迁移和增殖、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以及调控细胞外基质重构等作用。YKL-40的检测对于心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预防乃至新的治疗策略建立等均有一定的意义。
- 吴雪松储照虎徐阳赵学廉
- 关键词:糖蛋白类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
-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注射液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注射液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9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戒烟、低脂饮食及营养脑细胞、阿托伐他汀控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判断其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为(3.63±0.83)mmol/L、(2.23±0.44)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3±0.76)mmol/L、(2.52±0.43)mmol/L,HDL-C水平(1.19±0.1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3±0.15)mmol/L(P<0.05);治疗后两组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积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高切、低切及红细胞比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浆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两组的肝肾功能指标ALT、AST、CK、UA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肝肾功能损伤。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注射液较单独用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更好,能有效降低血脂,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
- 赵学廉方敬献朱洋洋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丹参注射液脑动脉硬化症血脂
- 丁苯酞联合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同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2次/d,入院首次负荷量阿司匹300mg、氯吡格雷300mg嚼服,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阿司匹林100mg,均连用14d。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28d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记录2组症状及体征进展的发生率,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进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丁苯酞加负荷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阻止梗死的进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方敬献杨朴赵学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抗血小板药物
- 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从2015年8月—2018年2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众多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112例纳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接受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传统组与创新组(每组各56例)进行针对性治疗(传统组:尿酸激酶;创新组:阿替普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两组患者在上述所有临床相关指标中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创新组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较之采用尿酸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规措施,阿替普酶可在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优化其神经功能,并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赵学廉
-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
-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总结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55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同期选择5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对比观察2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55例酒精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萎缩、肌力减退和肢体麻木等,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肌电图在静息状态、轻收缩相、重收缩相各相异常发生率较高,2组肌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组无论是MCV还是SCV传导速度减慢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酒精重度患者常出现周围神经损害,以神经末端损害为主,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萎缩、肌力减退和感觉障碍等,神经电生理改变以肌电图异常、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降低最为典型,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 方敬献赵学廉张钦昌
- 关键词:慢性酒精中毒神经传导速度神经损害
- 不同分型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0例ACI患者及40位正常人的血清MBP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ACI患者血清M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MBP水平与脑梗死分型(TOAST分型)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ACI患者血清MBP水平明显升高,及时测定ACI患者血清MBP水平对该病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 方敬献赵学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髓鞘碱性蛋白TOAST分型
- 骨保护素与脑血管疾病被引量:3
- 2012年
-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 factorκB,RANK)共同构成骨保护素系统。
- 赵学廉吴雪松徐阳储照虎
- 关键词: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脑血管疾病ACTIVATORLIGAND受体家族
- 甘草苷通过TLR4/IL-6信号通路改善癫痫幼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损伤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甘草苷改善癫痫幼鼠认知功能、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对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苷组、激动剂组和激动剂+甘草苷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幼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癫痫模型。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幼鼠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组织病理形态,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标记测定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LR4、IL-6、IL-1β、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激动剂组幼鼠海马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数减少,甘草苷组和激动剂+甘草苷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甘草苷组幼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血清IL-1β、TNF-α和HMGB1表达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以及Bax、TLR4、IL-6、IL-1β、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激动剂组比较,激动剂+甘草苷组幼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血清IL-1β、TNF-α和HMGB1表达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以及Bax、TLR4、IL-6、IL-1β、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甘草苷可减轻癫痫幼鼠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元损伤程度,改善认知功能和空间记忆能力。甘草苷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IL-6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赵学廉方敬献朱洋洋武跃辉
- 关键词:甘草苷癫痫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