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广原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彻底清创持续灌注冲洗引流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 2013年
- 目的:探讨对关节腔彻底清创后持续灌注冲洗引流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关节腔清创后实施持续灌洗引流的术后处理方法,结合抗生素使用以及术后康复训练治疗48例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结果:术后Noye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1例,良10例,差7例,优良率8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关节腔清创、置管及术后持续灌注冲洗引流,结合全身抗生素使用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损伤小,病程短,术后恢复效果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张继学贺瑞蔡善保侯广原张志军任文涛
- 关键词:化脓性膝关节炎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的效果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1例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使用 VSD 治疗技术,使用 VSD 过程中,需根据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创面彻底清创后使用 VSD,VSD 调整压力为300~500 mm Hg 负压,维护 VSD 管腔通畅,确保创面进行有效负压吸引,5~12 d 后拆除 VS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行清创、VSD 置入,VSD 使用次数2~13次。结果14例(34%)患者经过 VSD 治疗后创面一期愈合,21例(51%)患者经过 VSD 治疗后再联合植皮、转移皮瓣创面愈合,6例(15%)患者经过 VSD 治疗后,创面缩小明显,肉芽组织新鲜,辅助联合换药后愈合。结论四肢骨折术后感染彻底清创后使用 VSD,可以改善创面血液循环,抑制创面细菌增殖,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可直接闭合创面,或为植皮、转移皮瓣提供良好条件,预防感染复发,治疗结果满意。
- 侯广原蔡善保侯宇宸张继学张志军
-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手术后并发症骨折四肢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的1年随访被引量:14
- 2021年
-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脊椎外科手术常用治疗方案,对于骨脆性较大的老年患者来说,骨骼弹性不足,对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不够,从而有螺钉松动、拔出的风险,导致脊柱复位和固定失败,所以需要探索新的方式来增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的稳定性。目的:探究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60例伴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例,完善术前检查及X射线片、CT、MRI检查。对照组使用常规椎弓根螺钉技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水泥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周、6个月、1年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此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中,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试验组术后6个月及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试验组术后内固定棒松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④说明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长期治疗效果尚可。
- 侯广原侯广原张继学张志军孟祥晖段文
- 关键词:退行性变骨水泥椎弓根螺钉
-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过度填充现象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前方及后方过度填充的发生率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2018年6月因终末期膝骨关节炎行保留髌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X线片资料。假体均为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平台假体(Gemini MKⅡ, Link,德国)。其中,男19例,女60例,拍摄术前及术后非负重位标准侧位X线片。于数字成像软件测量:术前股骨前髁厚度、术前股骨后髁厚度、术后股骨前髁厚度、术后股骨后髁厚度。将术后股骨前髁厚度大于术前股骨前髁厚度定义为膝关节前方过度填充;将术后股骨后髁厚度大于术前股骨后髁厚度定义为膝关节后方过度填充。比较各组测量数据的差异,计算过度填充率。[结果]术前股骨前髁厚度(6.77±1.28) mm与术后股骨前髁厚度(6.47±1.1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股骨后髁厚度(23.09±2.66) mm与术后股骨后髁厚度(22.51±2.88) mm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前方过度填充发生率35.44%(28/79),膝关节后方过度填充发生率30.38%(24/79)。女性和男性患者过度填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髌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前方过度填充发生率35.44%,后方过度填充发生率30.38%,股骨前后髁的厚度及假体的尺寸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 张继学孟祥晖侯广原张志军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后并发症髌股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