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莹坤
- 作品数:126 被引量:37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癌转移相关标志物过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当前除临床病理分期被广泛应用外,分子分期可以使结直肠癌的分期更准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个或某一类转移相关标志物过表达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1998年95例结直肠癌的石蜡标本,用组织阵列仪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黏附分子(Homing celladhesion molecule variant-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atalloproteinase-2,MMP-2)、COX-2(cyclooxygenase-2)、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复发转移率的差异和多个肿瘤标志物过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Dukes'A、B期患者中,CD44v6、EGF和EGFR蛋白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0.9%、38.1%和27.5%,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复发转移率8.3%、8.8%和11.8%(P=0.045、0.022和0.047);Dukes'C期患者中,MMP-2、COX-2和VEGF蛋白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为73.3%、69.2%和62.5%,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复发转移率37.5%、25.0%和25.0%(P=0.045、0.017和0.049)。Dukes'A/B期中4~6个以上指标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高于1-3指标阳性组,而5年生存率低于1~3指标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和0.030);而Dukes'C期中两组患者的5年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EGF和EGFR蛋白过表达与Dukes'A/B期患者高复发转移相关;MMP-2、COX-2和VEGF蛋白过表达与Dukes'C期患者高复发转移相关。对于Dukes A/B期患者,肿瘤转移标志物高表达越多,复发转移的概率越高,5年生存率越低。
- 万相斌潘志忠任莹坤丁培荣陈功万德森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标志物组织芯片
- 带蒂大网膜覆盖肠道吻合口周围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高危性肠道吻合口周围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3例具有肠道吻合口瘘高危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分为两组。改良组(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患者69例;对照组(带蒂大网膜未覆盖吻合口周围)患者64例。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肠道重建均使用同一家公司吻合器吻合,肠道肿瘤患者均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病情程度和治疗转归。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改良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3%(3/69),其中小肠吻合口瘘、小肠结肠吻合口瘘、结肠吻合口瘘各1例。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5%(8/64),其中十二指肠吻合口瘘1例、小肠吻合口瘘2例、小肠结肠吻合口瘘2例、结肠吻合口瘘3例。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SL(χ2=5.483,P〈0.05)。改良组3例吻合El瘘患者最高体温〈38.2℃,平均WBC计数为8.4×10^9/L;体格检查无明显腹膜炎播散表现;吻合口区域腹腔引流管有少量浑浊样引流物,无明显肠内液引流物;腹部和盆腔cT检查示局部炎性包裹,吻合口周围少量的液气混杂密度影。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患者最高体温〉38.5℃、平均WBC计数为14.4×10^9/L;体格检查具有明显的按压痛、反跳痛表现;腹腔引流管有肠内容物流出。改良组3例吻合口瘘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患者中,7例患者二次手术行清创引流,同时1例行空肠造瘘,3例行回肠造瘘;经过二次手术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腹部疼痛症状消失;二次术后2个月后拔除空肠造瘘管,4个月后行回肠造瘘还纳术。1例患者因全身炎症反应、MODS死亡。�
- 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程勇
- 关键词:吻合口瘘带蒂大网膜腹膜炎
- 三阶段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三阶段法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11年2月203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三阶段法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用三阶段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5年生存率与常规手术组相当。结论应用三阶段手术进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保证手术根治性。
- 赵玉洲韩广森任莹坤李智顾焱晖鲁朝敏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生存率
- CXCL1在食管胃交界处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 2018年
-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1(CXCL1)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癌症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010年至2012年被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且有组织蜡块的121例癌症患者组织中CXCL1的表达,并经随访统计各位患者生存期情况。用χ2检验的方法比较CXCL1的表达差异,用Kaplan Meier法分析其生存情况,并用Log rank test比较,预后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结果 92例(76.03%)为CXCL1阳性表达,29例(23.97%)为阴性表达,且CXCL1的表达在高中分化、III或IV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均显著增高。CXCL1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较表达阴性的患者显著缩短,且经Cox多因素分析,CXCL1的表达、癌症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的转移都是影响无病存活期与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 CXCL1可能与食管胃交界处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或可作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判断预后及治疗的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 李剑韩广森任莹坤顾焱晖冯稳刘雯曹养辉
-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部腺癌预后
- 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价值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对63例病人采用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回顾性分析其基本资料和病理结果,并和同期脾脏切除组30例病人资料相比较。结果保脾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总数409枚,阳性淋巴结51枚,No.10淋巴结阳性率为12.4%;切脾组清除总淋巴结205枚,阳性淋巴结24枚,No.10淋巴结阳性率为11.7%。两组清扫出淋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可以安全的、彻底的清除脾门淋巴结。
- 万相斌任莹坤韩广森徐勇超孙亚冬李智王刚成张健赵玉洲张薛磊
- 关键词:腹膜后入路胃癌根治术
- 血管控制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总结血管控制技术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10年7月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中37例应用血管控制技术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组的差异。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5.2±23.6)min和(198.3±15.2)min,(206±42)ml和(637±186)ml,(6.7±1.8)个和(6.3±2.2)个,(13.9±1.7)h和(17.1±2)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28.8%。显示应用血管控制技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清扫个数及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组相一致。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应用血管控制技术手术切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赵玉洲韩广森李智任莹坤鲁朝敏顾焱晖
- 关键词:壶腹周围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
- Treitz韧带附近小肠肿瘤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42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介绍幽门旷置术用于42例Treitz韧带附近小肠肿瘤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42例小肠Treitz韧带附近肿瘤行根治性切除并行幽门旷置式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未有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改良幽门旷置术对Treitz韧带附近小肠肿瘤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 赵玉洲韩广森任莹坤鲁朝敏顾焱辉张健
- 关键词:小肠肿瘤十二指肠肿瘤消化道重建TREITZ韧带
- 盆腔肿瘤手术大出血的常见类型和手术技巧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手术中常见大出血的类型及临床特点、处理理念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03月,19例盆腔肿瘤患者手术大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盆腔肿瘤手术中大出血的经验教训,分析大出血的手术技巧.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7例,术中髂内静脉出血5例,骶前静脉丛出血并髂内静脉出血6例,髂内外静脉出血1例.6例骶前静脉丛和4例髂内静脉大出血行缝扎止血;6例骶前合并髂内静脉大出血、1例骶前静脉、1例髂内静脉出血经腹会阴切口或经腹行棉垫压迫止血;1例髂内外静脉出血,髂外静脉直接给予结扎,髂内静脉给予压迫止血.19例患者中,18例术中有效止血,术中出血量为400~1500 ml,术后恢复尚可.1例术中大出血死亡,术中出血量约为4500 ml.结论 盆腔肿瘤术中大出血多为骶前静脉丛及髂内静脉出血,术者应掌握手术止血技巧,视术中情况行缝扎或压迫止血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徐勇超张建鲁朝敏赵玉洲李剑顾焱晖
- 关键词:盆腔肿瘤外科手术出血
- 环形缝合控制骶前静脉丛出血临床观察(附10例报告)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总结环形缝合法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环形缝合处理骶前出血10例,其中复发性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例,行Hartmann术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行部分乙状结肠加直肠切除术1例。结果10例均止血满意,缝合完成后未再出血,痊愈出院。结论环形缝合能安全地控制骶前出血,适用于能明视出血点的无休克病人。
- 韩广森任莹坤徐勇超孙亚冬李智王刚成张健万相斌赵玉洲李保东张薛磊
- 关键词:骶前静脉丛出血止血手术
- 消化道重建方式和胃肠减压管放置对十二指肠空肠交界部肿瘤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重建方式和减压管放置对十二指肠空肠交界部肿瘤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是否放置胃肠减压管,将入组研究的71例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肿瘤切除术患者分为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术未放置减压管组(端侧吻合未减压组,16例)、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术放置减压管组(端侧吻合减压组,18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未放置减压管组(RY吻合未减压组.21例)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放置减压管组(RY吻合减压组,16例)。比较4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RY吻合组(减压或不减压)的手术时间较端侧吻合组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而放置减压管并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术中出血量(p〉0.05)。端侧吻合未减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16),明显高于其他3组[端侧吻合减压组5.6%(1/18),RY吻合未减压组4.8%(1/21),RY吻合减压组0%(0/16);P:0.024]。术后恢复方面,无论是术后排气时间、营养管拔除时间还是术后住院时间,端侧吻合组均优于RY吻合者,而胃肠减压组亦优于未减压组。结论虽然传统的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Roux-en-Y吻合明显增高,但放置胃肠减压管后,其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
- 顾焱晖韩广森张世甲赵玉洲任莹坤李剑马鹏飞曹养辉霍明科
-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胃肠减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