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琳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喷他佐辛预防儿童腭裂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对减轻儿童腭裂修复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3岁,符合入选标准的择期全麻下行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即P1组、P2组和NS组,每组20例。在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即刻,分别静注喷他佐辛0.5 mg/kg(P1组)、0.3 mg/kg(P2组)和0.9%NaCl(NS组)。比较3组患儿在苏醒期间的呛咳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儿童全麻躁动评分(PAED)和儿童疼痛评分(m-CHEOPS);观察各时间点HR、MBP、RR、SPO2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P1和P2组在苏醒期间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5);呛咳评分显著低于NS组(P<0.05);P1组的PAED评分和m-CHEOPS评分显著低于NS组(P<0.01),P2组低于NS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转出麻醉恢复室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注射0.5 mg/kg喷他佐辛,可有效降低腭裂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使患儿在苏醒期间更加平稳安全。 张凌 仇琳 纪均关键词:喷他佐辛 腭裂 苏醒期躁动 儿童 全麻 动静脉畸形患者无水乙醇栓塞后发生循环抑制和溶血反应1例报告 被引量:1 2016年 无水乙醇在动静脉畸形硬化剂治疗中最为有效,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也较大。本文报告1例无水乙醇治疗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和循环抑制的患者,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谨慎选择无水乙醇治疗剂量和加强实时监测,以提高治疗安全性。 蔡美华 苏立新 仇琳关键词:无水乙醇 动静脉畸形 溶血反应 不同麻醉维持药物对长时间手术婴幼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全凭静脉、七氟烷全凭吸入及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静吸复合3种不同全麻维持药物对长时间手术婴幼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24月龄、手术时间>3 h的择期头颈颌面外科手术患儿51例,随机分为3组,即P组(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S组(七氟烷全凭吸入维持)和C组(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静吸复合维持),每组17例。所有患儿均行快速诱导经口腔气管内插管,术中根据麻醉深度监测、调整各组麻醉维持药物的用量。手术划皮前(T0)及手术结束即刻(T_(1))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Hcy浓度,比较各组术前、术后Hcy浓度及其变化。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组患儿心率(HR)均显著下降(P<0.05),无创血压(NI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无显著变化。与术前相比,C组患儿术后血清Hcy浓度显著下降(P<0.01),S组、P组无显著变化。3组间术前、术后Hcy浓度及手术前、后Hcy变化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和丙泊酚单独或联合用于婴幼儿长时间手术麻醉维持,对血清Hcy浓度影响都较小。 仇琳 李静洁 张凌 蒋超关键词:婴幼儿 七氟烷 同型半胱氨酸 长时间手术 不同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在全麻儿童龋齿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在全麻儿童龋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全麻龋齿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D1组、D2组、D3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术中均使用七氟烷1.5 MAC维持麻醉,D1组术中不给予右美托咪定;D2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后给予0.5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10 min;D3组于手术结束前泵注0.5μg/(kg·h)右美托咪定10 min。记录3组患儿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1 h时(T2)、术毕时(T3)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从七氟烷关闭至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麻醉苏醒躁动评分(PAED)和疼痛评分(FLACC)。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同组T0时相比,3组T1、T2和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与D1组相比,D2组T1、T2和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D3组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与D1组相比,D2组D3组PAED和FLACC评分显著低于D1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插管后泵入0.5μg/(kg·h)右美托咪定10 min,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苏醒躁动,同时不会影响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是较为合理的临床用药时机。 蒋超 仇琳 林宇关键词:龋齿 儿童 右旋美托咪啶在气道管理中的镇静应用 被引量:33 2009年 仇琳 姜虹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啶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气道管理 受体结合 右旋异构体 交感神经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全麻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4年 目的:构建并验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术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665例全麻下行OSAS手术的3~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n=499)和验证组(n=166)。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苏醒期躁动,分为EA组和非EA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儿童OSAS术后EA的危险因素,以此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通过C-index、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并用该风险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SPSS 26.0软件包和R软件(V4.1.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S手术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8.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494,95%CI:0.313~0.778)、拔管时间(OR:0.971,95%CI:0.953~0.990)、术后疼痛(OR:1.530,95%CI:1.378~1.699)是儿童OSAS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0.741~0.823),灵敏度为0.599,特异度为0.837。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CI:0.697~0.849),灵敏度0.676,特异度为0.814。结论:年龄、拔管时间、术后疼痛是OSAS儿童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此类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王家慧 段晓雯 周徐慧 仇琳 李静洁 蔡美华 郑永超关键词: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齿槽裂修复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比较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齿槽裂修复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择期行齿槽裂修复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R组为瑞芬太尼组,B组为丙泊酚组。术中R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0~0.30μg/(kg.min),B组静脉泵入1%丙泊酚2.0~5.0mg/(kg.h)进行控制性降压。比较两组在控制性降压前(T0),降压后5min(T1)、10min(T2)及停止降压后10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降压起效时间(自降压开始至MAP达目标值55~65mmHg所需的时间)、降压停止后血压恢复时间,并进行Fromme术野质量评分(scores of surgical field quality,SSFQ)。结果:与降压前比较,降压时两组的HR、MAP、SSFQ均有明显改变(P<0.05),其中R组的HR、MAP等变化较B组显著,且R组的降压起效时间及降压后血压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P<0.05)。降压停止后,两组均未发生血压反跳现象。结论:在短小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能安全、有效、迅速、稳定地控制性降压,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术野条件。 仇琳 姜虹 朱也森关键词:瑞芬太尼 丙泊酚 控制性降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全麻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行腭咽成形术/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消融术)等具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表现的患儿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消融术)OSAS患儿529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12岁)。将术后拔管时间按从快到慢排列,四分位的前75%定义为“快拔管”,其余25%定义为“慢拔管”。其中术后慢拔管患儿137例,快拔管患儿392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躁动、麻醉方式(全凭吸入∶全凭静脉)、芬太尼总量、右美托咪定及新斯的明使用、镇痛泵使用,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躁动、麻醉方式、芬太尼总量、右美托咪定及新斯的明使用、镇痛泵使用是行腭咽成形术、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消融术)患儿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施金雅 李静洁 刘锦星 仇琳关键词:拔管时间 全身麻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儿童 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困难气道患者(Mallampati分级≥Ⅲ级)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NS组)或右美托咪定0.5μg/kg(DEX组),推注时间为10min。比较2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拔管期间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拔管事件的回忆情况;观察HR、SBP、DBP、RR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期间DEX组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显著低于NS组(P<0.01);Ramsay评分和回忆度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1)。与诱导前相比,用药后DEX组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拔管时HR、SBP略上升,拔管后1、5、10min时HR、SBP、DBP、RR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NS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EX组(P<0.01)。NS组寒颤发生率高于DEX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能明显减少患者呛咳和躁动,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仇琳 严伟民 姜虹关键词:全麻苏醒期 气管拔管 应激 困难气道 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对全麻术中面神经监测的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在需要监测面神经的颅颌面手术中,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状态下进行面神经监测的可行性,并确定其合适的肌松程度。方法:选择107例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需行颅颌面择期手术及面神经监测的患者,术中使用异丙酚、咪唑安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实施全凭静脉麻醉(TIVA)维持全麻,术中由外科医师分别在TOF%(T4/T1)及T1%(T1/T0)处于不同肌松区间时刺激面神经,记录不同肌松程度下面神经肌电图(EMG)的反应及数值,同时记录术中患者体动评分及是否存在呼吸机对抗。采用SPSS 26.0软件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面神经监测最佳肌松临床界值;χ2检验分析体动评分及麻醉机对抗与不同肌松程度的关系。结果:面神经监测有效的最佳肌松临床界值TOF%为15%,T1%为35%,T1%优于TOF%;TOF%>50%、T1%>60%时,患者在术中可能出现体动,呼吸机对抗增加。结论:全麻使用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状态下可有效进行面神经监测,适合的肌松范围推荐TOF%为15%~50%,T1%为35%~60%。 黄慧敏 刘锦星 仇琳 刘文辉 陈欢 姜虹关键词:面神经监测 顺式阿曲库铵 肌松监测 全凭静脉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