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昌荣

作品数:196 被引量:3,824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0篇农业科学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天文地球
  • 7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8篇地膜
  • 36篇土壤
  • 32篇水分
  • 20篇农业
  • 19篇污染
  • 17篇地膜覆盖
  • 17篇膜覆盖
  • 16篇流域
  • 16篇黄河流域
  • 16篇河流域
  • 14篇玉米
  • 13篇土壤水
  • 13篇气候
  • 13篇小麦
  • 13篇利用效率
  • 13篇降水
  • 13篇残膜
  • 12篇冬小麦
  • 12篇水分利用
  • 12篇水分利用效率

机构

  • 188篇中国农业科学...
  • 26篇中华人民共和...
  • 9篇新疆农业大学
  • 9篇新疆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土地勘测...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新疆农垦科学...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农业农村部农...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塔里木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95篇严昌荣
  • 81篇刘勤
  • 69篇何文清
  • 48篇梅旭荣
  • 43篇刘恩科
  • 29篇刘爽
  • 19篇张燕卿
  • 15篇陈保青
  • 13篇李真
  • 12篇杨建莹
  • 11篇邵晓梅
  • 10篇林涛
  • 9篇刘琪
  • 9篇汤秋香
  • 8篇翟治芬
  • 8篇赵彩霞
  • 8篇郭瑞
  • 6篇李玉中
  • 6篇钟秀丽
  • 5篇王健波

传媒

  • 18篇农业工程学报
  • 18篇中国农业气象
  • 13篇生态学报
  • 12篇农业环境科学...
  • 6篇农业资源与环...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棉花学报
  • 3篇2014年泰...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7篇2024
  • 3篇2023
  • 10篇2022
  • 13篇2021
  • 4篇2020
  • 13篇2019
  • 7篇2018
  • 15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12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16篇2006
  • 3篇2005
1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的影响被引量:44
2019年
根系是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并通过根区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作物的生产效率,分析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对认识、分析和评价残膜污染,发展残膜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2 a田间模拟试验,设置了0(A)、225(B)、450(C)、675(D)和900 kg/hm^2(E)5个地膜残留量处理,分析了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量对土壤水分,根系形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影响。根系生物量的80%~95%分布于0~30 cm的土层范围,该区域是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受地膜残留量影响较显著的区域。无残膜(0 kg/hm^2)处理的土壤水分状况、根系构型显著优于高残膜量(900 kg/hm^2)处理。随着残膜量的增加,生育期内0~50 cm土壤平均含水率逐渐降低,各土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并产生水分优势流或水分阻隔效益。残膜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根系生物量、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残膜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 a数据表明,与A处理相比,E处理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平均降低了37.36%,根质量密度平均降低了70.73%,根长密度平均降低了61.35%、根表面积密度平均降低了216.50%、根系体积平均降低了47.39%、根系平均直径平均降低了82.65%。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降低了18.50%和13.69%。因此建议采取合理的棉田净土措施,降低残膜污染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林涛汤秋香汤秋香郝卫平吴凤全严昌荣严昌荣何文清
关键词:土壤水分根系棉花
中国农用地膜使用情况报告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动了中国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地膜用量从1991年14多万吨增加到2015年145.5万吨,比2014年增加0.94%,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稳定在1878...
刘勤严昌荣何文清
关键词:农用地膜覆盖面积
典型棉区地膜应用及污染现状的研究被引量:74
2009年
残膜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棉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以黄河流域棉区(河北邯郸)和西北内陆棉区(新疆兵团)典型覆膜棉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地膜的应用、回收及污染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两个棉区地膜投入量差异很大,河北邯郸地区地膜投入量为33.0kg·hm-2,农田覆膜比例为46.4%,而新疆地区地膜投入量为61.4kg·hm-2,农田覆膜比例高达84.8%。两个棉区地膜回收率基本相当,但由于投入量不同,新疆地区棉田土壤残膜量远大于邯郸地区,河北邯郸地区棉田0~30cm土层残膜量平均为80.5kg·hm-2,而新疆地区则达到208.5kg·hm-2,是邯郸地区的2.59倍。残膜在土壤中主要分布在0~20cm的耕层中,从各层次残膜分布比重来看,新疆棉田土壤残膜污染程度更深。农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已经意识到地膜污染的危害性,特别是在新疆地区,但在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还存在技术制约,影响了残膜的回收和污染治理。
何文清严昌荣刘爽常蕊芹王序俭曹肆林刘勤
关键词:残膜污染
旱作春玉米冠层及叶片瞬态气体交换及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旱作作物不同尺度瞬态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观测的研究,对于节水高效农业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和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旱作春玉米灌浆期冠层、叶片瞬时CO2和H2O汽交换速率,并分析其瞬态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作春玉米灌浆期0~100cm根层土壤相对湿度为40%时,日变化过程中晴日中上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高峰值为1.3mg·m^-2·s^-1(29.82μmol·m^-2·s^-1),与同纬度地区灌溉玉米的光合速率高峰值相近;而群体下光合速率高峰值为0.9mg·m^-2·s^-1(20.65μmol·m^-2·s^-1),只及同纬度地区灌溉玉米灌浆期光合速率高峰值的54.5%;群体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高峰值分别为0.16g(CO2)/g(H2O)和0.06g(CO2)/g(H2O),正午前后分别维持在0.0055-0.0123g(CO2)/g(H2O)和0.0113~0.0197g(CO2)/g(H2O),叶片尺度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10:00以后的时段内明显高于群体水平。
史长丽郭家选严昌荣李玉中梅旭荣
关键词:冠层叶片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
地膜覆盖应用及残留污染防控概述被引量:11
2016年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上不可或缺的农艺措施,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来的残留污染已成为困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华北丘陵区及东北风沙区是地膜残留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在局部地区残留地膜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活动。影响农田地膜残留污染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覆膜年限及投入量、作物种植模式、人均耕地面积、地膜质量和是否采取回收措施等。为了有效解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亟须从政策法规、新型生物降解地膜、回收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促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利用和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治理。
汤秋香何文清王亮林涛刘恩科刘勤杨再磊严昌荣
关键词:地膜覆盖污染防控技术
一种坡地集雨节灌控污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地集雨节灌控污系统和方法,包括等高免耕秸秆覆盖和等高植物篱措施、集雨水窖、重力滴灌设备;根据流域坡地地形,从坡顶至坡底,设计2-4套集雨水窖,集雨窖上方采用等高免耕秸秆覆盖和等高植物篱措施的坡地做集雨面,...
刘恩科严昌荣梅旭荣张燕卿潘艳华何文清和寿甲胡玮刘勤刘爽
北方旱区免耕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与碳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4
2015年
农田系统对大气CO2库呈碳汇还是碳源效应取决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和温室气体释放之间的平衡,而耕作措施会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影响农田系统的碳循环与碳平衡。该研究以北方旱区山西临汾20 a长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为基础,田间原位测定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确定各类农业投入碳排放参数,利用碳足迹方法综合分析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CT和免耕NT)下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结果表明:在化肥、机械等农业投入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方面,化肥投入碳排放量约占系统农业总投入碳排放量的73.5%-77.4%,是农业投入中主要的碳源。由于免耕减少了翻耕、旋耕和秸秆移除3道程序,NT比CT少排放约5.1%,NT产量显著提高28.9%,且碳生产力大于CT。0-6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NT(50.86 Mg/hm2)比CT(46.00 Mg/hm2)高10.5%。与CT相比,在小麦休闲期和生育期NT土壤呼吸CO2释放总量高于CT。但根据农田系统碳平衡公式分析得出,NT更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呈碳汇效应,而CT表现为碳源。因此,长期免耕耕作能够提高农田土壤固碳量,减少大气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改善北方旱区土壤碳库和减排效果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张恒恒严昌荣张燕卿王健波何文清陈保青刘恩科
关键词:土壤生态系统传统耕作免耕土壤有机碳碳平衡
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利用西北旱区124个站点10a逐日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资料,采用FAO的Penman-Monteith和Kriging方法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估算和空间化,分析2000-2009年作物生长季(4-9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年际变化≥0.4mm区域质心的空间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4-9月)年际日均蒸散量变化≥0.4mm地区的质心整体经历从西到东两次波动,最后定位在中东部,质心迁移路径空间变化表现为由较发散变为较集中,然后到较发散;从各月年际变化上看,4月质心迁移平面距离最长,其次为7、9、6、8月,5月最短;迁移方向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各月质心最后到达位置各不相同,但是都处于内蒙古地区。近10a(2000-2009年)来,4-9月参考作物年际日均蒸散量变化≥0.4mm区域的面积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其中4、6、9月的波动较大,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而5、7、8月面积变化曲线呈稳定增加趋势(P<0.05)。8月蒸散量对平均温度正向敏感的站点最多,敏感性较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其次是日照时数,蒸散量对相对湿度敏感的站点最少。研究结果对农业旱情监测、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刘勤严昌荣梅旭荣张燕卿杨建莹梁瑜珊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西北旱区
不同水分与养分水平对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2
2005年
通过对玉米拔节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发现这些参数均受诸如水分、光热、养分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水分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非常显著,随着水分的降低,玉米叶片的基础荧光增大,而可变荧光、PSⅡ光化学效率及PSⅡ潜在活性显著降低,因此,只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时间,加快测定速度。
王建程严昌荣卜玉山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玉米叶片拔节期
北方旱农区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状况,利用CERES-Maize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北方旱区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旱区玉米的水分生产潜力大小排序依次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的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大约为11000kg/hm 2,干旱区大约在5000kg/hm 2,但同时半湿润区潜力的年际间波动性也最显著,干旱区则相对较为稳定。我国北方旱区东部的玉米生产潜力高于西部,但南北方向潜力差异不明显。
居煇李三爱严昌荣李康
关键词:旱农区玉米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