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小波

作品数:47 被引量:20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5篇结核
  • 15篇脊柱
  • 8篇脊柱结核
  • 7篇骨盆
  • 6篇腰椎
  • 6篇创面
  • 5篇多发伤
  • 5篇严重多发
  • 5篇腰椎结核
  • 5篇引流
  • 5篇手术
  • 5篇骨折
  • 4篇严重多发伤
  • 4篇颈椎
  • 3篇休克
  • 3篇血性
  • 3篇引流术
  • 3篇融合术
  • 3篇伤口
  • 3篇失血

机构

  • 24篇解放军第30...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总参谋...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47篇罗小波
  • 18篇马远征
  • 8篇李宏伟
  • 8篇鲍达
  • 6篇薛海滨
  • 6篇王爱民
  • 5篇刘道宏
  • 5篇王子明
  • 4篇陈兴
  • 4篇胡明
  • 4篇毕娜
  • 3篇李大伟
  • 3篇罗展鹏
  • 3篇胡明
  • 3篇张颖
  • 3篇李力韬
  • 2篇才晓军
  • 2篇杜全印
  • 2篇吴思宇
  • 2篇李志锐

传媒

  • 4篇中国防痨杂志
  • 4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军事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第十届全国烧...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2010年第...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19
  • 1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2例严重骨盆型多发伤的救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总结严重骨盆型多发伤的救治经验和救治程序,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2003年1月~2007年7月对52例严重骨盆骨折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抗休克治疗,骨盆外固定器固定+下肢骨牵引,创伤重症监护室(ICU)监护和稳定后骨盆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当天血压恢复正常,无死亡。优19例,良18例,优良率达71%;可12例,差3例。结论严重骨盆型多发伤的院内救治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按照特定的救治程序进行,并强调骨盆外固定支器+下肢骨牵引的应用。
罗小波王子明王爱民
关键词:骨盆骨折多发伤外固定骨牵引
一期可降解支架负载刃厚皮联合VSD治疗创伤后四肢骨或肌腱外露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一期可降解支架负载刃厚皮联合负压创面治技术治疗创伤后四肢骨或肌腱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9月—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收治四肢创伤后肌腱或骨外露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期组(15例)与一期组(15例)。分期组采用分期可降解支架(皮耐克,日本Gunze Limited公司)负载刃厚皮覆盖治疗,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25~72岁,平均67.6岁;道路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击打伤5例。一期组采用可降解支架和刃厚皮联合覆盖创面,并同时进行负压创面治疗,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5~71岁,平均66.7岁;道路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6例,击打伤4例。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移植次数、间隔时间、种植表皮存活情况、温哥华瘢痕(VSS)评分。结果一期组与分期组比较,移植1次概率为80.0%vs.66.7%,移植2次概率为20.0%vs.33.3%,治疗总时间为(19.3±6.7)d vs.(24.5±5.1)d,种植表皮存活情况为(96.2±5.4)%vs.(93.3±5.3)%,VSS评分为(4.0±1.8)分vs.(5.6±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四肢骨或肌腱外露治疗中,一期可降解支架负载刃厚皮联合VSD技术的修复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罗小波刘道宏罗展鹏胡明隰建成
关键词:刃厚皮片肌腱外露
采用空心钉固定治疗Sanders分型Ⅱ型跟骨骨折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跟骨骨9例,男6例,女3例。年龄 29~56 岁。其中合并脊柱骨折2例,合并四肢长管状骨骨折3例。受伤原因,以高处坠落伤为主,其次为车祸伤。骨折按术前CT,...
罗小波马远征罗展鹏李大伟李力韬于龙王聪
关键词:经皮撬拨复位
生物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系统置入对邻近颈椎间盘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颈椎前路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现象已引起临床重视,半弹性内固定系统可能较目前通用的坚强内固定对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小。目的:通过融合节段邻近颈椎间盘压力监测,在除外撑开强度影响的前提下,比较生物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系统置入对犬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23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预实验组5只,测量犬颈椎间盘压力正常参考值;生物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组9只;钢板置入内固定组9只。生物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组及钢板置入内固定组均经前路行C3~4椎间盘摘除,相应置入物置入内固定。术中测量邻近颈椎间盘C4~5压力,并计算置入前后C4~5椎间盘压力差作为撑开压力。置入后6个月处死动物,行Pearce分级及组织学观察,评价置入节段上位颈椎间盘(C2~3)退变程度。结果与结论:生物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组与钢板置入内固定组压力差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两组组内邻近颈椎间盘压力差与置入后6个月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组织学分级均呈正相关(r=3.13,2.78,P<0.05)。生物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组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组织学分级均低于钢板置入内固定组(P<0.05)。提示过高的撑开压力易导致犬置入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与钢板内固定系统相比,应用生物椎间融合器置入内固定可以有效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
李宏伟鲍达葛彦虎赵铭孙继桐罗小波
关键词:颈椎邻近椎间盘椎间融合器内固定钢板
倒退抗阻力运动对中老年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倒退抗阻力运动对中老年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方法从20M年5月至2016年9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脊柱微创科的中老年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共108例中.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中老年脊村: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40例纳人对照组;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三〇九保院)脊柱微创科的中老年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共92例中.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中老年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后进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运动训练基础1:术后第1』天在患者CT检查显示钢板固定良好情况下,协助患者佩戴合适支具后进行倒退抗阻力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3、6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ODD.椎间植骨块融合达II级程度、功能恢复达I级程度、右股骨颈骨密度值。结果观察组中老年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术后ODI值:出院1个月为(10. 35±3. 26)分、3个月为(8. 86±2. 94)分和6个月为(6. 78±2. 84)分,低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为(12. 34 ± 3.56)分、3个月为(10. 95±3. 12)分和6个月为(8. 94±2. 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 607,3. 083,3. I19.P值分别为0. 005,0. 001,0. 000)。观察组中老年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术后椎间植骨块融合达II级程度:出院1个刀有5例(12.5%),3个月仃30例(75. 0%)和6个月有40例(100.0%).优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有0例(0.0%)、3个月有20例(50.0%)和6个月有34例(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 333,5. 333,6.486. P值分别为0. 021.0. 021,0.011)观察组中老年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功能恢复I级程度悄况:出院1个月有5例(12.5%),3个月右15例(37.5%)和6个月有35例(87.5%),优于对照组[岀院1个月有0例(0.0%),3个月有6例(15.0%)和6
艾雅娟毕娜余兴艳张颖张亚茹王乐乐罗小波
关键词:手术后医护疗效比较研究
负压对结核创面免疫相关信号轴及细胞功能的影响
罗小波马远征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负压封闭引流对兔创面血流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软组织创面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并探讨该技术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8只免制备背部两处深层软组织缺损创面模型,分别给予间断VSD负压吸引和纱布覆盖,2 d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分析两组创面床内血流绝对峰值强度(API)、血流增强时间(TTP)、血流增强相对速度(ES)和以曲线下面积表示(AUC)的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2 d后,VSD组血流绝对峰值增大(P<0.05),而纱布组减小(P<0.05),VSD组的血流绝对峰值强度显著高于无菌纱布组[(13.43±1.53) dB vs (3.55±0.70) dB,P<0.05]。VSD组血流达峰时间(TT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635),而纱布组2 d后TTP显著延长(P<0.05),VSD组的TTP显著短于纱布组[(4.20±0.64) s vs (5.34±0.53) s,P<0.05]。2 d后VSD组ES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而纱布组ES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VSD组与纱布组比较,VSD组ES明显大于纱布组[(3.27±0.60) m/s vs (0.67±0.14),P<0.05]。2 d后VSD组血流灌注量(AUC)增加(P<0.05),而纱布组AUC减小(P<0.05),VSD组的AUC明显高于无菌纱布组[(247.56±53.75) dB×s vs (64.18±7.91) dB×s,P<0.05]。[方论]通过超声造影的定量分析,证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创面深层软组织的血液灌注,这可能是该技术修复创面的重要机制之一。
余清文刘道宏焦子育李志锐罗小波胡明李力韬
关键词:超声造影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行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行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脊柱微创科就诊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脊柱微创科就诊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1周疼痛程度和舒适度,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d、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22±0.81)分、(2.22±0.8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8±1.12)分、(2.9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均为3.48,P值均为0.000)。观察组术后3d、术后1周舒适度的VAS评分分别为(4.48±0.41)分、(2.20±0.8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2±0.98)分,(2.96±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2、3.49,P值分别为0.005、0.000)。观察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46±1.38)d、(13.49±1.8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4.76±1.92)d、(14.86±2.5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8、2.75,P值分别为0.000、0.00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12)。结论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行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提升生理舒适感,减少并发症,并促使其早期伤愈出院。
艾雅娟刘向东毕娜张颖张亚茹罗小波
关键词:手术后医护护理评价研究
负压创面疗法治疗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负压创面疗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的有效性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不但有助于改进其设计和功能,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就近年来负压创面疗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具体包括:细菌数量变化、生物膜结构改变、细菌毒力减弱、炎症反应调控等机制以及辅助其他抗菌治疗方法提升杀菌效果等。
余清文罗小波刘道宏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新兵下肢训练伤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调查分析新兵下肢训练伤的发生现状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1400名于北京地区参与2021年度秋季新训的新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新兵的个人情况及发生训练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新兵下肢训练伤发生的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训练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回收问卷1376份,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2.17%(305/1376)。共有247名新兵至少出现1次下肢训练伤,总计下肢训练伤发生329人次。下肢训练伤发生部位以膝关节、踝关节为主,分别占26%(85/329)、25%(84/329);受伤性质以过劳性损伤为主,占58%(192/329);损伤类型以骨与关节损伤为主,占57%(188/329);首次下肢训练伤致伤科目以三公里训练为主,占42%(104/247)。下肢训练伤发生时间上呈双高峰模式,第3~6周、第11周为高发期。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兵源地为城镇、饮酒是下肢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因素(P<0.05);热爱体育运动、仰卧起坐成绩优良、参加过役前训练、对训练伤有所了解是下肢训练伤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新兵下肢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其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制订科学的防治对策进行针对性预防。
吴杰刘道宏刘道宏李志锐李志锐毕娜罗小波陶笙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新兵下肢影响因素军事医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