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德清
- 作品数:57 被引量:3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西方旅游人类学与中国旅游文化研究被引量:37
- 2001年
- 本文通过探讨西方旅游人类学的学术渊源、研究立场,揭示其对建构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启迪意义,提出应将西方完备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结合起来,作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哲学根基,在多重交融中促进旅游文化研究并推动我国的旅游业朝着有序、和谐、稳健的方向发展。
- 覃德清戚剑玲
- 关键词:人类学旅游文化哲学根基
- 人保护文化?抑或文化拯救民族?——文化保护基本理论的人类学阐释被引量:7
- 2008年
- 民族创造了文化,文化同样成就了民族,文化与民族如影随形,相互拯救,彼此之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文化保护需要理解文化的精髓及其宽广范围的保护限度,而保护文化其实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人类需要依托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智慧,才能从面临的危机中获得新生。
- 覃德清
- 关键词:民族文化保护文化生态
- 历史记忆与“刘三姐”多重文化意象的建构被引量:12
- 2017年
- 壮族"刘三姐"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主体"与想象空间的社会记忆相交融的文化符号。"刘三姐"被不同的记忆主体记录和想象,在不同的时空语境中拥有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不同记忆主体的不同历史心性保留或舍弃不同的文化元素,建构了"刘三姐"的不同文化意象。而想象主体隐含的人类审美感知、审美体验与审美记忆的复活,是壮族诗性传统得以延续的文化根基。
- 覃德清
- 关键词:历史记忆刘三姐文化意象
- 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南宁国际民歌节”被引量:25
- 2002年
- 王杰覃德清莫其逊张利群唐桃李剑峰格明福张文杰于琦
- 关键词:学理依据审美人类学审美现象民歌文化语境
- 壮族神话谱系的构拟与神圣空间的生成
- 本文以壮族神话谱系的构拟和神圣空间的生成作为切入点,从地理空间、文化空间和地方感(senseofplace)的视角梳理壮族的神话谱系与空间分布,以此审视壮族地区神圣空间的生成机制,以利于更清晰地认识“天-地-神-人”之间...
- 覃德清
- 关键词:壮族神圣空间
- 中华民族文化学研究对象的新统合──西方人类学中国本土化探讨之一
- 1996年
- 覃德清
- 关键词:文化区中国本土化文化学文化系统西方人类学
- 多重的认同,共赢的汇融──壮汉族群互动模式及其对消解民族矛盾的启示被引量:18
- 1999年
- 中国第一大民族汉族和第二大民族壮族之间,千百年来相互间发生了密切的互动关系,经历了由对立冲突到和谐共生的复杂演化历程,形成了多重的文化认同和共赢的族群汇融的独特模式。南迁西徙的中原人、湖广人、广府人、客家人、闽南人等汉族族群在壮族居住地寻见了新的生活空间,而壮族在同上述诸族群的交融过程中,吸收了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提升了壮族文化的层位,推动了壮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在许多地方的民族矛盾日趋激化、纷争此伏彼起的当今时势,深入阐发壮汉两大民族之间互补互利,共生共赢的族群互动模式的深层蕴涵,将对减缓民族冲突,促进各族群和睦相处,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和现实意义。
- 覃德清
- 关键词:民族矛盾消解
- 作为审美人类学理论潜源的后现代精神
- 一、审美人类学理论来源的多元性源于19世纪的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分类体系,在后现代信息文明时代已经日益显示其不适应性。人类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从根本上动摇了条块分割的学科之间的壁垒,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间的知识共享...
- 覃德清
- 文献传递
- 瓯骆族裔—壮侗语民族的族群记忆与人文重建被引量:18
- 2005年
- 作为西瓯、骆越族群的后裔,壮侗语族群历史记忆渊源久远,壮侗语族各民族作为单一民族地位的确立,并非只是现代政治建构的产物,而是对被遮蔽的潜隐的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确认。针对西方“族群建构理论”对中国民族识别的“他者”解读,我们有必要强化基于“我者”叙事的族群记忆,同时,更需面向未来,整合瓯骆族裔的文化力量,建构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系统和人文世界,维护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延续。
- 覃德清
- 关键词:族群记忆文化整合人文重建
- 关注民生 体认民心─—华南紫村族群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的人类学考察
- 1999年
- 本文认为,21世纪中国人类学的复兴重振,必须吸纳五千年中国文化精髓,深刻体认当代中国各族群的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切实地迈向人民,坚实地立足于中国社会本土,积极参与改善民生、提升民心的宏伟大业,通过推进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民幸福,建构中国人类学价值实现机制。华南紫村调查,在承续西方人类学传统理念的基础上,充分涵摄中国先哲们关于“民生”与“民心”的精辟阐述与充满睿智的见解,以此作为审视视角,描述以壮族为主体的紫村诸族群的生存环境、生活来源、生存压力、信念结构、忧喜哀乐、希望追求与心灵境界,并且借助人类学指导变迁理论,提出改善和提升紫村族群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的初步设想。
- 覃德清
- 关键词:民生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