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玉树

作品数:154 被引量:465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五”科研基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教学改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3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8篇脊柱
  • 45篇侧凸
  • 44篇脊柱侧
  • 43篇脊柱侧凸
  • 30篇手术
  • 17篇特发性脊柱
  • 17篇特发性脊柱侧...
  • 16篇外科
  • 16篇内固定
  • 14篇骨折
  • 13篇脊髓
  • 12篇青少年特发性
  • 12篇椎弓
  • 12篇椎弓根
  • 11篇椎弓根螺钉
  • 11篇螺钉
  • 10篇腰椎
  • 10篇青少年特发性...
  • 9篇胸椎
  • 9篇椎间盘

机构

  • 15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十堰市人民医...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52篇白玉树
  • 121篇李明
  • 61篇朱晓东
  • 34篇魏显招
  • 29篇翟骁
  • 26篇栗景峰
  • 25篇侯铁胜
  • 24篇赵颖川
  • 22篇陈自强
  • 21篇倪春鸿
  • 19篇赵新刚
  • 17篇石志才
  • 16篇周潇逸
  • 14篇禹宝庆
  • 14篇杨明园
  • 13篇李博
  • 13篇刘洋
  • 12篇陈自强
  • 12篇苏佳灿
  • 11篇陈凯

传媒

  • 16篇脊柱外科杂志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中国脊柱脊髓...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第十一届全军...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2013年上...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颈腰痛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骨科临床...
  • 3篇第八届全国颈...
  • 3篇第八届全国脊...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1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20篇2015
  • 9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 11篇2005
  • 13篇2004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强度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吸收替代分析
目的评价高强度人工骨加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人工骨吸收替代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入MIIG X3人工骨的13例(14侧)跟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
马辉禹宝庆张春才苏佳灿栗景峰白玉树唐昊战策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移植硫酸钙
文献传递
颈前路非融合与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6月期间,采用前路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联合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28例颈椎病患者,手术涉及二个椎间隙19例,涉及三个椎间隙9例,置换和融合为相邻间隙24例,非相邻间隙4例。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和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按Odom标准评定治疗效果。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内固定及人工椎间盘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0~150min,平均85min;出血量50~300ml,平均18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呼吸困难,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步好转。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经过14~39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内置入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在3~8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运动功能良好。术前JOA评分为10.3分,末次随访时为13.8分,平均改善率为52.2%;术前NDI评分为38.5分,末次随访时为22.3分,较术前显明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按Odom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14例,良8例,尚可5例,差1例。结论: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可综合两种技术的优点,在彻底减压的同时,减可少固定融合节段。
毛宁方赵颖川倪海健李明王传锋吴云刚白玉树朱晓东石志才
关键词:颈椎病非融合
全胸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对脊柱侧凸矫治术中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自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4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男12例,女28例,根据Lenke分型...
李明刘洋倪春鸿朱晓东白玉树赵新刚
关键词:全椎弓根螺钉脊柱侧凸脊柱畸形矫治术并发症
文献传递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6年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大,造成的社会负担繁重。其病因较复杂;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往往与侧凸的进展密切相关,医生的经验十分重要。近年来对CS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从病因、分型及治疗的角度对近年来CS研究取得的进展及一些注意事项做了总结,供大家参考。
李庚午邵杰赵检李明白玉树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
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病因学分型
[背景]为了更加透彻地了解AIS,很多研究尝试对其进行分型.如King分型、lenke分型、PUMC分型等等,但上述分型均未对AIS水平面指标进行分析.Stokes首先提出了最大弯曲平面(PMC)的概念.随后Duong等...
杨宗德刘祥胜陈自强栗景峰张秋林陈凯吴大江赵颖川王传峰白玉树朱晓东李明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
一种脊柱外科用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外科用负压引流装置,它包括负压引流袋主体、上盖以及密封盖,所述负压引流袋主体上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卡块,所述上盖上固定连接有一对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柱塞、连接条以及进液管,所...
杨依林陈凯杨明园陈锴李博王文涛王超魏显招白玉树李明
文献传递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2-12/2004-1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2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组27例患者均经3个月以上的正规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机械牵引、手法推拿、电针刺激、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等,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手术行单侧开窗术22例,扩大开窗4例,双侧扩大开窗1例。具体操作为全部病例采用全麻俯卧位,腰椎后正中切口暴露棘突及椎板,定位准确后于病椎间隙患侧椎板开窗打开椎管,单侧开窗大小为1.0cm×1.0cm的骨窗,需要扩大开窗的小于2.0cm×2.0cm,需双侧开窗者同法处理对侧。将硬膜囊及脊神经根往对侧牵开彻底切除髓核及破裂的透明软骨板,探查脊神经根松解后置负压引溜逐层缝合关闭伤口。术后按照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手术疗效标准对患者体征及日常生活问题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本组27例患者术后均完成3个月随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按照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手术疗效标准,27例患者中优2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以微小的手术创伤换来对神经功能的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值得的,应尽量采用对脊柱损伤较小的椎板开窗手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白玉树侯铁胜傅强何大为肖剑年申生
关键词:腰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椎板开窗
一种椎弓根螺钉植入术用的开孔位置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弓根螺钉植入术用的开孔位置检测设备,包括顺序连接的激励电流装置、电流处理装置、电刺激探针、肌动图检测装置以及判断显示装置。激励电流装置用于产生刺激电流;电流处理装置用于对刺激电流进行过滤,将其变为1...
陈自强翟骁时佳子杨明园邵杰赵检杨武白玉树朱晓东李明
文献传递
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评价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选择3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L4/L5)患者,按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6例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单枚融合器置入;治疗组16例患者行常规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和Isobar动态固定。比较观察2组病例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治疗效果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邻近节段(L3/L4和L5/S1)及腰椎(L2~S1)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过伸过屈动力侧位X线片检查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5.8个月。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ODI及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2组术后邻近节段(L3/L4和L5/S1)的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L2~S1)的ROM,融合组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态固定组较术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间融合术与Isobar动态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但理论上动态固定技术内固定失败的风险高于椎间融合术,故采用动态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应慎重。
马辉李忠海朱晓东白玉树王传峰吴大江陈誉李明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椎管狭窄脊柱滑脱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统计2005.03-2009.12期间门诊就诊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123例(男性52例,女性71例).患者根据侧凸Cobb角度不同分:A组<10&#176;...
谢杨傅强李明陈自强王传峰朱晓东白玉树吴大江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影像学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