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秀兰

作品数:172 被引量:976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8篇医药卫生
  • 28篇理学
  • 19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3篇毒素
  • 25篇食品
  • 21篇曲霉毒素
  • 19篇曲霉
  • 19篇抗体
  • 19篇黄曲霉
  • 18篇黄曲霉毒素
  • 15篇免疫
  • 14篇黄曲霉毒素B...
  • 13篇呕吐毒素
  • 12篇藻毒素
  • 12篇微囊藻
  • 11篇微囊藻毒素
  • 11篇抗原
  • 10篇荧光
  • 10篇酶联
  • 10篇酶联免疫
  • 10篇纳米
  • 9篇质谱
  • 7篇细胞

机构

  • 166篇江南大学
  • 18篇张家港出入境...
  • 9篇汉中市产品质...
  • 8篇无锡市疾病预...
  • 7篇江苏省微生物...
  • 5篇佐治亚大学
  • 5篇广州广电计量...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江苏省苏微微...
  • 4篇国家粮食和物...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云南省林业科...
  • 3篇盐城出入境检...
  • 3篇中国食品药品...
  • 3篇南京微测生物...
  • 2篇苏州出入境检...
  • 2篇中央储备粮德...
  • 2篇海通食品集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作者

  • 172篇孙秀兰
  • 74篇张银志
  • 12篇钱和
  • 10篇姚卫蓉
  • 10篇邵景东
  • 7篇徐丹
  • 7篇赵晓联
  • 7篇王加生
  • 6篇杨振东
  • 6篇汤坚
  • 6篇王洪新
  • 6篇王俊双
  • 5篇单晓红
  • 5篇晏丽
  • 5篇周伟杰
  • 5篇管露
  • 4篇赵鑫锐
  • 4篇樊惠良
  • 4篇汪何雅
  • 4篇钮伟民

传媒

  • 3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5篇食品工业科技
  • 9篇分析科学学报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分析测试学报
  • 5篇中国微生态学...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5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食品科学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分析试验室
  • 3篇粮食加工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分析化学
  • 2篇粮油食品科技
  • 2篇食品科技
  • 2篇色谱
  • 2篇粮食与油脂

年份

  • 9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15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16篇2012
  • 19篇2011
  • 13篇2010
  • 12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1,6-己二硫醇自组装技术构建微囊藻毒素-LR无标记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简称MC-LR)作为环境水体中的严重污染物之一,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1,6-己二硫醇自组装技术和纳米金吸附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固定微囊藻毒素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CV)以及...
孙秀兰赵晓联石慧张银志李在均
关键词:免疫传感器微囊藻毒素-LR纳米金交流阻抗谱
基于GC-TOF的细胞胞内胞外代谢组研究真菌毒素DON和ZEN的联合毒性效应
目的 本文基于GC-TOF细胞代谢组学研究真菌毒素DON和ZEN在免疫细胞Ana-1中的联合毒性效应。方法 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包括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凋亡实验,发现真菌毒素DON和ZEN在免疫细胞Ana-1中存在明显协同效...
纪剑孙嘉笛皮付伟孙彦清张银志孙秀兰
关键词:真菌毒素联合毒性
基于金纳米十字修饰的金纳米棒表面增强荧光原位检测人血清中的microRNA及其在癌细胞成像上的应用
目的 构建的金纳米棒表面修饰金纳米十字的生物传感器,基于贵金属纳米材料表面增强荧光的性质,实现了超灵敏检测人血清中的micro-21(miRNA-21),同时,将构建的金纳米传感器应用于癌细胞中,实现了原位实时监测细胞中...
孙嘉笛纪剑皮付伟孙彦清张银志孙秀兰
关键词:金纳米棒表面增强荧光
响应面优化臭氧对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_1的降解效果被引量:5
2013年
考虑了臭氧处理时间,样品含水量和单位体积样品质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利用响应面研究3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得出臭氧降解花生粕中AFB1最佳工艺条件:臭氧处理时间7.92min、样品的水质量分数15%、样品的质量为5 g;通过最佳工艺臭氧的脱毒效率可以高达85%。
张芳单晓红孙秀兰何兴兴张银志
关键词:花生粕臭氧降解响应面优化
正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离子液体介导在呕吐毒素酶联免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呕吐毒素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毒素,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检测。本文研究合成了一种水溶性离子液体正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并将其应用于呕吐毒素(DON)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表明:当呕吐毒素酶联免疫(ELISA)体系中含有0.014g/mL的该离子液体时,其检测灵敏度提高了约33.92%。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4.95μg/kg和36.31μg/kg(前者不含离子液体)。重复测定多次,其半数抑制浓度平均值为36.85μg/kg,表明重现性较好。另外,该方法已用于啤酒和麦芽汁中DON加标测定回收率。
邵景东李鲁宁孙秀兰李在均姚卫蓉
关键词:离子液体呕吐毒素酶联免疫检测
发酵法对降低食品过敏原的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食物过敏已经成为了一个同时挑战消费者和食品加工厂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物技术与工程食品的快速发展,如何脱除食物中的过敏原,制造低致敏性食品已经成为食品科技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发酵法能够降低食品中的过敏原,但是,目前发酵法在食物脱敏上的应用还不够广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前人的一些实验成果,从大豆、牛乳等几个方面予以阐述。通过选用合适的菌株对这些食品进行发酵,可以降低其致敏性,但是并不能完全脱除致敏性。选择合适的菌株种类,调整其配比,在最适菌株生长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才能够将食品的致敏性降至最低。
伍恒钱和汪何雅孙秀兰姚卫蓉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发酵法益生菌
磁性巯基壳聚糖对展青霉素的脱除
展青霉素又称展青霉毒素、棒曲霉素、珊瑚青霉毒素,它是一由曲霉和青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棒曲霉素具有广谱的抗生素特点.然而,由于它的毒性作用,对胃具有刺激作用,导致反胃和呕吐,研究人员已不再继续其作为治疗用途药物...
郭巍张银志孙秀兰
臭氧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及其降解产物细胞毒性被引量:3
2018年
臭氧处理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溶液后,产生了4种降解产物,其质荷比分别是335.184 1、351.190 7、321.186 8和367.175 3。应用CCK-8法研究细胞生长抑制率发现,玉米赤霉烯酮经臭氧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下降,但玉米赤霉烯酮降解产物对肝癌细胞生长仍存在抑制。作者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一种在臭氧处理玉米赤霉烯酮过程中,同时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两种主要降解产物的方法。该方法在臭氧处理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玉米粉中,能够检测出与臭氧处理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溶液时相同的两种主要降解产物,并在90 min臭氧处理后,玉米赤霉烯酮质量分数减少95.1%。
王轶凡王轶凡孙秀兰丁小霞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臭氧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灰霉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灰霉菌的方法。利用灰霉菌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的菌丝体上清液抗原和孢外多糖抗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后,经离心、沉淀和纯化后得到了灰霉菌抗体。实验结果表明,上清液抗原的的免疫效果要好于孢外多糖抗原的免疫效果。纯化后的抗体的效价大于13 000,最低检测限1 ng/mL。该研究为今后的ELISA法快速检测灰霉菌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张银志孙秀兰
关键词:灰霉菌多克隆抗体
新型黑曲霉液体发酵及对黄曲霉毒素B1的脱除被引量:9
2017年
对经紫外照射诱变制备的新型黑曲霉FS-UV1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的pH、蛋白质质量浓度、蛋白酶活性变化以及脱除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发酵过程中,pH值不断下降,由初始pH 5.9下降为1.83。蛋白质质量浓度在发酵48 h后达到最大,为10.07 g/L,而酸性蛋白酶活性则在72 h达到最高,为0.98 U/m L。新型黑曲霉FS-UV1孢子悬液对AFB_1无脱除效果,而菌丝体对AFB_1具有吸附作用,发酵液则对AFB_1具有降解作用,其中发挥降解作用的可能是蛋白质。对FS-UV1在pH 7的模拟肠道环境中脱除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效果进行了评价。脱除48 h时,在pH 7的模拟肠道环境中对AFB_1的脱除率为87.3%。
张晓雪孙秀兰张银志
关键词:紫外诱变AFB1生物脱除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