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波浪
  • 3篇泥沙
  • 3篇泥沙运动
  • 3篇孤立波
  • 3篇冲刷
  • 2篇沙质岸
  • 2篇潜堤
  • 2篇局部冲刷
  • 2篇海平
  • 2篇海平面
  • 2篇海平面上升
  • 2篇波浪作用
  • 1篇直立堤
  • 1篇输沙
  • 1篇水动力
  • 1篇特性试验
  • 1篇透射
  • 1篇透射系数
  • 1篇推移质
  • 1篇推移质输沙

机构

  • 11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中交天津航道...
  • 1篇湖南省交通规...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11篇陈杰
  • 11篇蒋昌波
  • 11篇刘静
  • 10篇伍志元
  • 6篇杨武
  • 2篇邓斌
  • 1篇隆院男
  • 1篇沈超
  • 1篇刘志敏

传媒

  • 3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泥沙研究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啸波作用下泥沙运动——Ⅳ.建筑物局部冲刷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波浪水槽实验,以沿海公路为对象,对海啸波作用下建筑物局部冲刷机理开展研究。实验采用1/10与1/20的组合坡度,选取N波作为入射波。实验对波高、波浪的上爬、回落和水跃过程、每个波作用后的地形进行了测量和记录。实验结果表明,N波作用下地形发生冲淤变化,在回落水流所形成的螺旋流作用下,路基向海侧形成明显的冲刷坑。路基所在位置是最主要因素,波高是次要因素,路基深度影响较小。路基位于滩肩侵蚀发生处,则最大冲刷深度相对较大。
陈杰蒋昌波隆院男邓斌伍志元刘静
关键词:局部冲刷泥沙运动
波浪动力因素变化对沙质岸滩演变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对海平面变化造成的波浪动力因素改变引起的沙质岸滩形态响应开展机理性研究。实验采用1∶10单一沙质斜坡概化岸滩,利用3种不同实验水深模拟海平面变化,考虑椭圆余弦波、非规则波、规则波和孤立波4种类型波浪作用。实验对波浪在斜坡上的传播变形、破碎、上爬和回落过程的波高及波浪作用后的岸滩地形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椭圆余弦波、规则波和非规则波作用下,平衡岸滩呈现出滩肩形态,孤立波作用下则呈沙坝形态。海平面上升造成波浪动力增强,沙质岸滩平衡剖面形状基本保持不变向岸平移,槽谷、滩肩、沙坝位置以及岸线蚀退距离,均呈现出良好规律性。
蒋昌波伍志元陈杰刘静肖桂振杨武
关键词:波浪海平面上升分形
潜堤影响下的沙质岸滩剖面变化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波浪水槽实验,考虑规则波作用,开展潜堤影响下的沙质岸滩剖面变化实验研究。实验采用1/10与1/20的组合坡度。分析在相同实验水深条件下,不同潜堤位置、堤顶水深情况下沙质岸滩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潜堤对沙质岸滩剖面变化有较明显影响。在堤顸水深相同时,随着潜堤位置后移,堤后最大冲刷坑深度逐渐增大,同时最大淤积点前移;在同一位置,减淤效果随堤顶水深的增加而减小;当潜堤放置在无潜堤岸滩最大淤积点之前时,防冲减淤效果最好。
蒋昌波肖桂振陈杰伍志元杨武刘静
关键词:潜堤
海啸波作用下直立堤局部冲刷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波浪水槽动床实验,开展海啸波作用下直立堤局部冲刷实验研究。对海啸波上爬和回落过程、岸滩演变和直立堤局部冲刷形态进行测量。在利用实测数据验证基础上,结合FLOW3D进行数值模拟流场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堤的修建对岸滩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是直立堤两侧会出现明显的局部冲刷。直立堤向岸侧局部冲刷主要发生在海啸上爬时刻,堤脚处形成的涡流是局部冲刷形成的主要原因。直立堤离岸侧的局部冲刷主要由海啸波回落水流越过堤顶生成水跌形成的,随着直立堤堤顶高度的增加,最大局部冲刷深度会逐渐减小。
陈杰杨武蒋昌波伍志元肖桂振刘静
关键词:直立堤局部冲刷
孤立波通过透水潜堤水动力特性试验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波浪水槽试验,对孤立波通过潜堤的传播变形、透射系数和波浪爬高开展研究,分析了潜堤消浪效果、波浪爬高与相对堤顶水深和潜堤透水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透水率的条件下,透射系数随着相对堤顶水深的增大而增大.波浪爬高明显随着入射波高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线性趋势,在同一透水率下,波浪爬高随着堤顶水深的增大而增大.
蒋昌波刘静陈杰伍志元刘志敏
关键词:孤立波透射系数波浪爬高
波浪作用下沙质海滩沉积物运动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二维波浪水槽实验,采用沙质斜坡概化海滩,分别选用规则波和椭圆余弦波进行实验,测量波浪作用前后的海滩剖面形态及断面沉积物粒径组成,探讨波浪作用下沙质海滩沉积物运动特征,包括剖面形态演化特征及其床沙分选规律.结果表明:沙质海滩剖面形态时空演化特征受波浪类型、波高、周期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沙坝形态和滩肩形态,发现波浪Irribarren参数可以作为沙质海滩剖面演化形态的判别参数.在本实验条件下,Irribarren参数大,海滩剖面呈现滩肩形态;Irribarren参数小,海滩剖面则呈现沙坝形态.海滩床面沉积物在波浪作用下产生了明显的分选现象,波浪破碎产生的强烈紊动造成床面沉积物的起动、并为小颗粒的运动提供动力.水体紊动导致水流挟沙力降低,大颗粒泥沙在紊动较强区域产生沉积,部分被水流挟带发生向岸推移;小颗粒泥沙则随水流运动,在紊动较弱的区域分散沉积.
蒋昌波伍志元陈杰肖桂振杨武刘静
关键词:非均匀沙
波浪作用下泥沙运动研究综述被引量:7
2014年
对波浪作用下泥沙起动、推移质输沙率和悬沙浓度分布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目前研究成果众多,但是各家学者研究成果的适用条件,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从而造成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关于各公式间产生差别的原因有待深入研究,从而找到应用范围更广的公式。对于非均匀沙起动和输运的研究今后应重点关注。对于悬沙浓度分布研究,应更多的针对破碎波。
陈杰刘静蒋昌波伍志元
关键词:波浪泥沙起动推移质输沙
孤立波作用下沿海路基冲刷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波浪水槽实验,对孤立波作用下沿海公路局部冲刷开展实验研究。实验采用1/10与1/20组合坡模拟海岸地形,对岸滩进行逐个多次波浪作用,用地形仪对作用后地形进行测量。通过改变路基在冲刷槽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探讨路基位置因素对局部冲刷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孤立波作用下沿海路基向海侧出现明显冲坑,冲刷深度随波浪作用个数增加,最后达到平衡。路基位置是路基局部冲刷主要因素,随着路基位置远离海岸线,路基向海侧冲刷深度呈减小趋势。
蒋昌波杨武陈杰伍志元肖桂振刘静
关键词:孤立波冲刷
风暴潮作用下泥沙运动和岸滩演变研究综述被引量:12
2014年
对风暴潮作用下泥沙运动和岸滩演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述,包括风暴潮作用下泥沙输移运动研究、泥沙运动相位滞后规律、风暴潮作用下岸滩演变规律以及作用后风暴剖面的恢复、海平面上升对岸滩演变的影响,探讨了风暴潮条件下Bruun法则的适用性。为了对风暴潮作用下泥沙运动、滞后效应和岸滩演变规律的机理有更加确切地把握,开展相应的实验室研究势在必行。而风暴潮的概化模拟是后续研究需要突破的方向。在海平上升的情况下,Bruun法则可能不再适用于风暴潮作用下的岸滩侵蚀研究。
蒋昌波伍志元陈杰刘静蒋昌波
关键词:风暴潮泥沙运动海平面上升
潜堤对海啸波作用下岸滩剖面变化影响试验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波浪水槽试验,对潜堤能否有效减少海啸岸滩冲刷问题开展研究。选取孤立波作为入射波,考虑不同潜堤位置和堤顶水深情况,同时选取没有修建潜堤时海啸岸滩变化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对波高、流速、地形变化以及孤立波的上爬、回落等全过程进行测量和记录。研究结果表明,潜堤的修建并不能有效减少海啸对岸滩的冲刷,仅能改变淤积沙坝的高度和位置,且会造成潜堤离岸侧局部略有淤积,向岸侧会出现明显的局部冲刷坑。潜堤位于水跃发生区域时,对减小岸滩淤积沙坝高度效果最为明显。保持堤顶水深不变,减小潜堤的离岸距离,对减少最大局部冲刷深度效果更为明显。
陈杰肖桂振蒋昌波伍志元杨武刘静
关键词:海啸潜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