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丽肖

作品数:27 被引量:235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棉花
  • 7篇小麦
  • 5篇氮素
  • 5篇叶片
  • 4篇冬麦
  • 4篇冬小麦
  • 4篇农牧
  • 4篇北移
  • 3篇氮素营养
  • 3篇冬麦北移
  • 3篇叶片衰老
  • 3篇生理效应
  • 3篇土壤
  • 2篇氮素水平
  • 2篇氮素营养水平
  • 2篇畜牧
  • 2篇畜牧业
  • 2篇栽培
  • 2篇生理机制
  • 2篇生理特性

机构

  • 27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保定学院
  • 3篇中央司法警官...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7篇冯丽肖
  • 12篇李存东
  • 12篇孙红春
  • 8篇杜雄
  • 6篇张立峰
  • 5篇刘连涛
  • 4篇窦铁岭
  • 4篇邹立坤
  • 4篇蓝岚
  • 3篇张维宏
  • 3篇谢志霞
  • 3篇白志英
  • 2篇张永江
  • 2篇张凤路
  • 2篇李金才
  • 2篇张晋国
  • 2篇张永升
  • 2篇左启华
  • 2篇边秀举
  • 2篇李淑文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棉花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Agricu...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华北六省(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效果与系统重建技术研究
为揭示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果,采用样区实证研究与田间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个典型村域退耕8a以来的农牧生产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退耕系统结构重建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退耕启动了区域农牧业结构...
冯丽肖杜雄张继宗张立峰
文献传递
《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被引量:22
2007年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学分制的要求,把《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栽培学各论》(一)和(二)以及《作物栽培学实验》等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加强统筹,总论中包括各种作物共同的生育规律和总体生产发展概况,各论中突出富有不同作物特色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在所有作物中突出主要作物,在栽培技术上突出高产和优质栽培技术。与课程改革相适应,采取了整合师资力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配套措施,以促进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李雁鸣李存东崔彦宏肖凯张凤路孙红春冯丽肖李瑞奇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氮素营养水平对棉花衰老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探讨在大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含量水平对棉花生长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干物质积累量、组织含水量、叶面积载荷量的影响,为调控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方法】设置3个氮素水平(纯N:低氮0kg·hm-2;中氮189.50kg·hm-2;高氮395.0kg·hm-2)处理,研究棉花衰老过程中主茎功能叶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组织含水量及载荷量特征。【结果】盛铃末期为处理间生理生化指标产生差异的起始时期。与中氮、高氮相比,从盛铃末期开始,低氮处理棉花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降低,组织含水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快速下降,而MDA含量、叶面积载荷量快速升高,加速了棉株衰老的进程。增加氮素营养能够明显提高叶片的生理活性,提高组织含水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延缓衰老。【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盛铃末期是棉花叶片生理功能从旺盛生理功能到衰退的转折时期。土壤氮素含量与棉花衰老密切相关,低氮处理加速降低叶片的生理活性,造成早衰;中氮和高氮水平能够延缓棉花衰老现象。
刘连涛李存东孙红春张永江白志英冯丽肖
关键词:棉花氮素叶片衰老生理效应
华北农牧交错区两种土壤类型下青饲玉米的施氮效应被引量:7
2008年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在区域草甸栗钙土和沙质栗钙土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青饲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及肥水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甸栗钙土田和沙质栗钙土田施氮比不施氮青饲玉米生物产量分别增加36.1%和106.0%,植株氮素含量分别提高108.0%和81.9%,且在草甸栗钙土田出现氮素的奢侈吸收现象;施氮使草甸栗钙土田玉米植株磷素含量提高10.9%,但沙质栗钙土田玉米磷素含量降低;玉米植株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和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草甸栗钙土田分别增产1.60倍和2.10倍,沙质栗钙土田分别增产2.74倍和1.36倍;施氮显著提高青饲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草甸栗钙土田增幅为27%-45%,相当于多供水82.5-135.7mm;沙质栗钙土田增幅为95%-97%,相当于多供水294.9-258.5mm。故华北农牧交错区青饲玉米施氮是快速提高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以及高效利用肥水资源的有效技术手段,草甸栗钙土田不超过200kghm^-2、沙质栗钙土田不少于135kghm^-2,是兼顾玉米产量、品质与肥水高效利用的适宜施氮量。
杜雄左启华冯丽肖张维宏窦铁岭边秀举张立峰
关键词:青饲玉米施氮水分利用
华北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外部经济效应解析被引量:16
2009年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带畜牧业现状与问题,选择代表性村庄,采用生产调查方法,对区域畜牧业外部经济效应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华北农牧交错区畜牧业是转化农业副产品、无偿利用草场、以残屑食物链增值和环境外部效益支撑的"数量"型畜牧业。通过降低日粮标准的"七成饱"饲养方式增加了近四成的载畜规模。畜牧业外部性表现为草地过牧、农田过收,草地是外部不经济性的主要承担者。放牧条件下以青玉米为代表的人工饲草投入,更大程度上加剧草地超载。低效畜牧业的扩张是建立在经济负外部性基础之上。依据畜牧业表象提出将区域畜牧业发展为第一产业主导产业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高效替代产业的途径解决区域畜牧业外部性问题值得探讨。
冯丽肖杜雄张立峰
关键词:华北农牧交错带畜牧业承载力负外部性
华北农牧交错区降水资源化与植被配置研究
华北农牧交错区高寒干旱,生态脆弱,土地超载,以水资源为核心的传统农牧生产难以实现农村社会系统稳定自给,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又对区域水资源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蹈华北平原区封闭性水资源开发之路,无异饮鸩止渴;面对现代...
冯丽肖
关键词:降水资源农牧结构生态经济效益植被配置
文献传递
应用模拟模型技术确定冬麦北移的北界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模拟模型技术在冬麦北移中的应用。[方法]在搜集河北省北部9个代表县多年气象资料和布置多点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小麦的抗寒生理特性,建立其抗寒性模型。[结果]运行模型预测小麦越冬状况,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决策出河北省冬麦北移安全北界为北纬41°以南的坝下地区。[结论]为研究小麦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栽培技术对其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有效工具。
邹立坤蓝岚冯丽肖
关键词:冬小麦
小麦中国春-Synthetic 6x代换系穗花分化与耐旱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小麦代换系的穗花发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研究,确定控制小麦穗花发育的主效应染色体,并对耐旱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方法】以小麦CS-Synthetic6x整套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穗花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并对其产量性状分析研究。【结果】各代换系的穗花发育过程与亲本较为一致,都能正常通过穗原基和花原基分化两个阶段。在正常灌水条件下,2B代换系与父本Synthetic6x发育同步,分化最慢,7D次之,其它代换系发育较快,与母本中国春基本同步;在干旱胁迫条件下,2D代换系穗花分化较为缓慢,远远落后于中国春和其它代换系。且2D代换系每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等产量性状的抗旱系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结论】延缓穗花分化进程的主效基因可能位于2B和7D染色体上;耐旱相关基因可能位于2D染色体上。
白志英李存东冯丽肖孙红春
关键词:小麦代换系耐旱基因染色体定位
改变棉花源库比对不同部位果枝叶生理活性的影响
研究去叶和去蕾处理改变棉花源库比对中、下部果枝叶生理活性的影响。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CCRI29)为材料,在田间进行改变源库比试验。结果表明:(1)减库处理可以提高果枝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促进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
孙红春李存东路文静冯丽肖
关键词:棉花源库比生理活性
农业合作生产对华北农牧交错区水资源存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错季蔬菜生产对水资源消耗的争议,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农业“生产-消费”合作生产背景下区域发展错季蔬菜的耗水效果及其对农民收入、水资源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错季蔬菜生产田间耗水量为农区粮食作物的31.3%-93.3%,而水资源价值为农区粮食作物的4.2-10.7倍;与区域内粮油作物生产相比,错季蔬菜生产少耗水330-754m^3/hm^2,且其水资源价值为粮油作物的4.0~13.9倍。通过实施粮一菜交换的市场农业战略,区域能用0.175—0.196m。的水交易获得外区域1m^3的水资源,并且实现了研究区用0.93h0的菜地解决发展错季蔬菜前需要6.9~13.8hm。耕地才能解决的粮食问题。调查表明,通过高效地输出水资源,区域农民收入仅蔬菜一项比全国同期农村人均收入高出了23%。故华北农牧交错区发展错季蔬菜生产是节约和扩大本区域的水资源存量,促进农村脱贫致富、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杜雄张永升冯丽肖窦铁岭张立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