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雄

作品数:100 被引量:602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5篇玉米
  • 20篇夏玉米
  • 15篇小麦
  • 11篇冬小麦
  • 10篇施肥
  • 10篇水分
  • 9篇栽培
  • 9篇高产
  • 8篇倒伏
  • 8篇膜覆盖
  • 7篇地膜
  • 7篇水分利用
  • 7篇饲用
  • 7篇饲用玉米
  • 7篇农牧
  • 7篇排种
  • 7篇抗倒
  • 6篇水分利用效率
  • 6篇播种机
  • 5篇栽培技术

机构

  • 99篇河北农业大学
  • 11篇河北省农林科...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保定市气象局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石家庄市农业...
  • 1篇石家庄市农林...
  • 1篇保定市望都灌...
  • 1篇张家口市农业...

作者

  • 99篇杜雄
  • 33篇崔彦宏
  • 25篇边大红
  • 22篇张立峰
  • 20篇赵晓顺
  • 16篇张维宏
  • 12篇于华丽
  • 12篇张永升
  • 11篇张晋国
  • 10篇边秀举
  • 10篇刘梦星
  • 8篇李科江
  • 8篇马志凯
  • 8篇赵金
  • 8篇冯丽肖
  • 7篇党红凯
  • 7篇杨福存
  • 6篇窦铁岭
  • 6篇王磊
  • 5篇左启华

传媒

  • 7篇华北农学报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玉米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4篇河北农业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8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0
2009年
为给河北省有限光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夏玉米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郑单958’、‘农大108’、‘DH-3719’3个不同生育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玉米植株形态指标、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提早播种,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株高、穗位高降低,茎秆变粗。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明显,播期每提前1 d,灌浆时间延长0.74 d,千粒重增加10%~14.8%,产量增加9%~13.9%。在河北省光热资源条件下,夏玉米播期不应晚于6月15日,灌浆时间应保证在50 d以上。
张宁杜雄江东岭崔彦宏
关键词:夏玉米播期生长发育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地膜拣拾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地膜拣拾机,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安装有两个活动轮,支撑座上端右部安装有推动装置,支撑座左端中部安装有吹风装置,支撑座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安装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下端共同...
杜雄高震崔彦宏赵晓顺边大红刘广周赵红鹏封玉博
一种可改变喷料量大小的棉花种植施肥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改变喷料量大小的棉花种植施肥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下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车体的上侧壁还设有动力机构,且第一滚轮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车体的上侧壁还设有肥料箱,所述车体的侧壁...
马志凯于华丽霍倩赵晓顺杜雄
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效果与系统重建技术研究
为揭示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果,采用样区实证研究与田间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个典型村域退耕8a以来的农牧生产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退耕系统结构重建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退耕启动了区域农牧业结构...
冯丽肖杜雄张继宗张立峰
文献传递
不同水分管理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针对海河平原水资源匮乏与冬小麦生产水分高耗的现实矛盾,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探索区域小麦节水生产新方法。【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小麦常规种植方法为对照,进行两地3年试验研究。【结果】全田土下微膜覆盖下,小麦生育期田间耗水量显著降低116.1—167.9 mm,土壤贮水消耗占总耗水的55.5%—77.9%。覆膜显著减少了小麦返青前的耗水量,生育后期耗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提高。覆膜条件下,拔节前根系吸水深度较露地处理浅40 cm,生育期2 m土体可供水212.2—240.3 mm,春季灌水75 mm小麦对土壤贮水消耗集中在0—140 cm土层,比常规生产(CK,3次灌水共225 mm)深40 cm,灌水时间后移可显著减少2 m土体贮水消耗。土下微膜覆盖条件下,雨养耗水284.3 mm可获得不低于7 500 kg·hm-2的小麦产量,播前灌水≥60 mm或抽穗期灌水75 mm,可获得与CK相当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比CK提高40%以上、净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最高。【结论】全田土下微膜覆盖雨养或适时少量灌水是海河平原大幅降低小麦耗水,缓解水资源供需刚性矛盾的一种新型种植方法。
李梦哲张维宏张永升党红凯王磊何立谦李科江李雁鸣杜雄
关键词:水分管理冬小麦耗水特性
夏玉米光热资源高效利用与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崔彦宏杜雄郑桂茹崔彦生段会军刘梦星丁民伟张建恒彭正萍孙志梅李金才孟成生王静华王月芬崔国美边大红江东岭张宁
该项目明确了播期、收获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效应,提出了光热限制条件下夏玉米以“抢时早播、延迟收获”为核心的技术途径,通过技术实施,夏玉米积温生产效率与光照生产效率均有显著提高;明确了氮素运筹、钾与微肥配...
关键词: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施肥
土下微膜覆盖与灌水管理对冬小麦水分利用与物质生产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生产水资源高耗与存量极度稀缺的问题,通过河北省两地大田试验,研究了全田土下微膜覆盖与不同灌水管理对冬小麦水分利用和物质生产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土下微膜覆盖条件下,冬小麦雨养或少量灌水消耗了占常规生产(对照)2/3-3/4的耗水量,生产了不少于7500 kg hm^–2的籽粒产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4.8-26.5 kg mm–1 hm^–2,较对照提高28.3%-41.0%。与对照相比,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峰由抽穗扬花期提前至拔节期,且提高1.3-2.7倍,雨养或少量灌水还可有效提高小麦收获指数。土下微膜覆盖下的土壤贮水消耗速度变缓,2 m土体贮水量播种时不小于600 mm就可满足小麦的全生育期耗水,壤质土壤供水量为212.2 mm,黏质土壤供水量为230.0 mm。土下微膜覆盖下,雨养或扬花前少量灌水能够显著促进花后20 d内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减小同步显著提高光合水分利用效率,但在灌浆中期灌水则对提高净光合速率及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无意义。在华北平原,全田土下微膜覆盖雨养或适时少量灌水是大幅降低小麦耗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证小麦产量的有效方法。
何立谦张维宏张永升曹彩云李科江杜雄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华北平原
论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区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演替与增进机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讨论华北农牧交错区以退耕为特征的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演替与增进机制,为区域保持持久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提供思路和技术依据。【方法】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退耕后的生态系统中,退耕子系统的生物生产力比农作子系统降低38.34%~72.3%,其主要功能应偏重社会性的资源环境生产力,使理想中的"退耕-还草-养畜-赚钱"的良性循环难以实现。伴随退耕子系统的分化,农作子系统在自然与社会资源等方面汇集叠加,为退耕区域生态系统启动经济生产力新属性的阶跃奠定了基础。实证研究表明,通过退耕子系统与农作子系统的再度耦合,以及通过同田块创造以水肥为中心的微域生境分化与作物生产耦合,可使系统经济生产力提高8.85~13.35倍。【结论】退耕后生态系统的结构重建与开放运行,发挥市场经济下区域间互补性合作生产优势、建立开放式农牧生产结构,是华北农牧交错区系统生产力增进的重要机制。
杜雄张立峰
关键词:生物生产力资源环境
适应新农科发展的《农学概论》课程优化及教学方式探索
2023年
《农学概论》涉及作物学、农业气象学、植保、植物营养等多学科知识,理论内容范围广、实践性强,是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学生知农、学农的窗口。在河北农业大学作为农机、植保、资源与环境、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经济管理、语言学、会计等非农学专业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每学期选课人数稳定在1 200人左右。基于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对农业人才的要求,本文从学生知识基础、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角度总结了近几年《农学概论》授课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角度探讨改进方式,以期提高《农学概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家国情怀。
边大红王红光房琴高震杜雄孙红春
关键词:农学概论学情分析课程优化
基于NSGA-Ⅱ算法的白洋淀上游种植结构优化被引量:9
2021年
合理的种植结构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针对白洋淀上游水资源紧缺、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当前主要作物种植结构现状,本研究以作物种植面积为优化变量,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需求等为约束条件,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及总灌溉耗水量最小为目标,构建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作物种植结构多目标调整模型,并提出了针对白洋淀上游平原区、山区等不同水资源限制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情景下的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原区现状机械化水平下,在不限制用水的情景下,可以通过调减一年两作的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和绿豆-鲜食玉米等的种植面积,达到提高经济效益12.6%的目的,而生态效益和节水效益都有所降低。在限水情景下,小麦-玉米调减比例增加,调增绿豆-鲜食玉米、春季甘薯、蔬菜和果蔬的面积,实现经济效益和节水效益的提高;而要达到节水20%的目标,所有作物的种植面积都要缩减,高耗水种植制度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缩减比例达21.5%,同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下降。在未来提高机械化水平的情景下,调整优化后的经济效益相比现状机械化水平提高或下降减少。在山区所有情景下,小麦-玉米种植面积随着对水分限制水平(不限水—小于现状水资源—节水20%)的增加调减比例增加,同时增加果树的种植面积。在山区可以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达到既节水20%,同时经济效益提高的目标,这是平原区所不能达到的。总之,无论是平原区还是山区,均是在不限水情景下优化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对较高,而节水越多,优化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增幅越小、降幅越大。并且在平原区如果在节水要求不高的情景下应适当增加蔬菜面积,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在节水要求高的情景下应削减所有作物包括水�
王璐杜雄杜雄杨艳敏杨艳敏胡玉昆
关键词:生态效益水资源优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