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玲玲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早期疗效
  • 2篇早期疗效观察
  • 2篇女性
  • 2篇西酞普兰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艾司西酞普兰
  • 2篇丙戊酸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盐酸
  • 1篇盐酸齐拉西酮
  • 1篇药浓度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抑郁症状
  • 1篇躁狂

机构

  • 6篇辽宁省精神卫...

作者

  • 6篇邱玲玲
  • 3篇王继丰
  • 3篇王亮
  • 1篇吴迎春
  • 1篇刘大威
  • 1篇朱德超
  • 1篇张铁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盐酸齐拉西酮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盐酸齐拉西酮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盐酸齐拉西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认知功能连线测试(TMT)评分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3、6周后BRMS评分分别为(26.92±6.16)、(18.38±5.18)、(9.68±4.26)分,均低于治疗前的(31.38±7.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3、6周后BRMS评分分别为(27.55±6.85)、(23.57±5.08)、(20.04±5.09)分,均低于治疗前的(31.46±8.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MT中字母、数字评分分别为(83.07±7.13)、(58.24±4.9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7.87±8.27)、(63.58±6.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盐酸齐拉西酮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躁狂症状、提升认知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的脂代谢异常风险。
邱玲玲宋扬王亮
关键词:丙戊酸钠缓释片盐酸齐拉西酮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首发抑郁症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首发抑郁症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组(研究组,n=25例)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n=25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评定疗效;治疗中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和第8周两组患者HAM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2、4周末,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第4周末时,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首发抑郁症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单一用药。
邱玲玲王继丰张铁
关键词:RTMS艾司西酞普兰女性抑郁症早期疗效
认知行为治疗对女性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CBT合并奥氮平组)和对照组(奥氮平组)各30例,研究组在口服奥氮平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CBT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末及随访结束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同期对比,PANSS各项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半年随访时,研究组SDSS大部分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3.3%和51.7%,研究组与对照组停药率分别为6.7%和31.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BT合用奥氮平治疗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比单一药物治疗更具有优越性,近期疗效更明显,治疗依从性更好,复发率明显降低。
邱玲玲王继丰吴迎春刘大威朱德超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早期疗效复发
丙戊酸镁对利培酮疗效及血药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戊酸镁对利培酮疗效,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培酮组)30例和研究组(利培酮+丙戊酸镁)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利培酮治疗,限定治疗剂量为4mg;研究组同时联合丙戊酸镁片(500-750mg/d)。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不良反应。于治疗2周末、4周末测定利培酮血药浓度。结果两组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在治疗2周末、4周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ANSS评分结果显示,在治疗2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而4周末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TE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用小剂量丙戊酸镁不会增加利培酮血药浓度。疗效与血药浓度无明显相关,其不良反应未受影响。
邱玲玲王继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A组和B组,每组57例。A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 B组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2.98%高于B组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以及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患者阳性症状评分(9.74±3.02)分、阴性症状评分(9.09±2.99)分、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13.86±4.83)分以及PANSS总分(33.87±5.79)分均低于B组的(11.13±2.65)、(11.76±2.82)、(15.94±2.94)、(36.81±5.3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07%低于B组的5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较喹硫平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明显更少,治疗安全性更好。
邱玲玲宋扬王亮
关键词:阿立哌唑喹硫平老年精神分裂症安全性
阿戈美拉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阿戈美拉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98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戈美拉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与对照组的77.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8周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26.00±3.08)、(21.22±2.12)、(16.52±2.43)、(10.17±1.7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4±3.15)、(24.37±2.73)、(20.66±2.37)、(12.93±1.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8周后,观察组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分别为(11.43±1.28)、(8.32±1.09)、(6.73±1.04)、(5.79±1.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8±1.68)、(10.32±1.32)、(8.89±1.26)、(6.79±1.1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能够获得相当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相比艾司西酞普兰,阿戈美拉汀对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具有显著优势,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邱玲玲宋扬王亮
关键词:阿戈美拉汀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抑郁症状睡眠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