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丰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首发抑郁症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首发抑郁症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组(研究组,n=25例)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n=25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评定疗效;治疗中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和第8周两组患者HAM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2、4周末,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第4周末时,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首发抑郁症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单一用药。
- 邱玲玲王继丰张铁
- 关键词:RTMS艾司西酞普兰女性抑郁症早期疗效
-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门诊识别状况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现状。方法对144例出院诊断为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门诊识别率、主要症状及出入院诊断的符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裂样精神病是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主要发作形式;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门诊总识别率为68.1%;分裂样精神病门诊识别率最高为85.3%,旅途性精神病次之为33.3%,急性妄想发作最低为25%。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各种形式的妄想(92.8%)、情绪障碍(91.6%)及行为紊乱(54.3%)。结论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门诊总识别率较为满意,但旅途性精神病及急性妄想发作的门诊识别率有待提高。
- 杨雅芬王继丰
- 关键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 认知行为治疗对女性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CBT合并奥氮平组)和对照组(奥氮平组)各30例,研究组在口服奥氮平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CBT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末及随访结束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同期对比,PANSS各项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半年随访时,研究组SDSS大部分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3.3%和51.7%,研究组与对照组停药率分别为6.7%和31.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BT合用奥氮平治疗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比单一药物治疗更具有优越性,近期疗效更明显,治疗依从性更好,复发率明显降低。
- 邱玲玲王继丰吴迎春刘大威朱德超
-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早期疗效复发
- 丙戊酸镁对利培酮疗效及血药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戊酸镁对利培酮疗效,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培酮组)30例和研究组(利培酮+丙戊酸镁)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利培酮治疗,限定治疗剂量为4mg;研究组同时联合丙戊酸镁片(500-750mg/d)。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不良反应。于治疗2周末、4周末测定利培酮血药浓度。结果两组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在治疗2周末、4周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ANSS评分结果显示,在治疗2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而4周末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TE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用小剂量丙戊酸镁不会增加利培酮血药浓度。疗效与血药浓度无明显相关,其不良反应未受影响。
- 邱玲玲王继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