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宇
- 作品数:35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胶质瘤干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分别在体内及体外条件下,观察恶性胶质瘤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侵袭能力,检测恶性胶质瘤不同细胞亚群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CSCs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原代恶性胶质瘤细胞,应用自我更新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体内成瘤分析等技术鉴定CSCs细胞亚群。分别在体内、体外条件下,应用细胞侵袭分析技术观察不同肿瘤细胞亚群的侵袭能力,应用实时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不同肿瘤细胞亚群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恶性胶质瘤细胞被分离鉴定为CSCs和非肿瘤干细胞(non-CSCs)。胶质瘤CSCs的促侵袭能力明显强于non-CSCs;MMP-2的表达水平在两个细胞亚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1),且均明显高于MMP-9表达;在胶质瘤CSCs接种的动物脑组织中,MMP-2与MMP-9的表达均呈时间依赖性增高,MMP-9则仅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其表达增长率高于MMP-2,且主要定位于肿瘤的边缘。结论:在不同的条件下,胶质瘤CSCs可能是通过MMP-2或MMP-9促进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肿瘤的侵袭性生长。特异性抑制胶质瘤CDCs明胶酶分泌,尤其是MMP-9,将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有效的手段。未来针对于CSCs与其它MMPs家族成员及其抑制剂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阐述胶质瘤的侵袭机制,同时也将为抗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赵红宇金辉于宏伟刘云会
- 关键词:胶质瘤肿瘤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 颅内软骨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04年
- 颅内软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极低.我科自1993年6月至2001年4月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 赵红宇陈铎刁宏宇王成林
- 关键词:颅内软骨瘤结缔组织
- 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在桥脑小脑角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在桥脑小脑角(CPA)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的43例CPA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普通组(27例)行普通显微切除术,优化组(16例)行术前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术。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和神经功能(面听神经功能、吞咽功能、肢体活动)改善情况,比较其手术疗效。结果优化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面听神经功能改善优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肢体活动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能够提高CPA肿瘤切除率并保护面听神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王国文贺艳阳王博谢姗姗靳腾龙王亚周邵冰水高坤李凯张敏丽赵红宇
- 关键词:桥脑小脑角脑肿瘤
- 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并分析各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中国医大盛京医院1992~2005年收治的31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完全位于中颅窝的14例,10例采用颞下入路,3例采用侧裂入路,1例采用额眶颧入路;位于后颅窝的10例,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7例哑铃型肿瘤中,4例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2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结论颞下入路、侧裂入路适合于中颅窝型肿瘤的切除,枕下入路适合于后颅窝型肿瘤的切除,哑铃型肿瘤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或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效果较好。
- 金辉赵红宇于宏伟王成林
- 关键词:三叉神经鞘瘤显微外科
- 恶性脑胶质瘤U87细胞系肿瘤干细胞放疗敏感性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及其肿瘤干细胞(CSCs)对体外放疗的敏感性。方法应用神经干细胞(NSCs)培养基分离培养形成细胞球克隆,检测细胞球细胞的NSCs特性。采用不同剂量放射线照射U87细胞及其CSCs,应用集落形成实验和生存曲线检测其生存情况。结果 U87细胞在NSCs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的细胞球克隆,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表达CD133、Nestin;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下降,且CSCs的存活率明显高于U87细胞(P<0.01)。结论在体外条件下,CSCs的放射敏感性明显低于U87细胞,其可能是恶性脑胶质瘤放疗抵抗的主要原因。
- 赵红宇徐东李帅王倩刘海君金辉刘云会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放疗敏感性
- 单纯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单纯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212例单纯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212例中,发生凝血功能障碍42例,发生率为19.8%。170例未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入院时GCS评分低、AIS评分高、头颅CT复查出现血肿增大是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出院后随访4~8个月,平均(6.25±1.43)个月;凝血功能异常病人GOS评分[(3.72±0.92)分]明显低于凝血功能正常病人[(4.28±0.66)分;P<0.05]。结论单纯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很多,凝血功能异常影响病人预后,建议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预后。
- 郭旭赵红宇孙佩欣张烨姚冰朴浩哲
- 关键词: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异常预后
- 颅内软骨瘤3例报告被引量:2
- 2002年
- 报道 3例颅内软骨瘤 ,均行手术切除 ,痊愈出院。并对其病原学、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赵红宇王成林刁宏宇
- 关键词:颅内软骨瘤病原学
- 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125例手术治疗疗效评价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方法对125例MR证实的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后颅窝减压及枕大池扩大重建。结果出院时患者症状消失和改善共110例,有效率88.0%。随访114例患者,98例复查MR,枕大池解剖成形者87例,脊髓空洞缩小68例,远期有效率77.2%。结论后颅窝减压及枕大池扩大重建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 赵红宇于宏伟王成林
- 关键词:ARNOLD-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枕大池
- DNA拓扑异构酶Ⅱα、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生存的关系(英文)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星形细胞瘤ToPo-Ⅱα、PCNA的表达,并针对其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生存状况的关系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Topo-Ⅱα、PCNA的表达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rank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opo-Ⅱα、PCNA的表达强度与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生存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Topo-Ⅱα、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Topo-Ⅱα、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这两个因子可作为判断与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赵红宇蔡炜嵩刘云会于宏伟王成林关俊宏
-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注意点被引量:35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3D-CTA检查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其中14例初次3D-CTA显示动脉瘤不清或发现颅内非动脉瘤样血管异常者,对其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初次3D-CTA检查正确诊断脑动脉瘤92例,其中16例为多发脑动脉瘤,共检出115个。余14例因诊断不明确进而实施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确诊动脉瘤合并烟雾病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致动脉瘤显示不清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此5例与3D-CTA所见一致);在3D-CTA扫查范围外发现脑动脉瘤2例。对上述阳性诊断的99例进行手术,并得到证实。另7例在3D-CTA和DSA检查未发现引起SAH的原因病灶,给予保守治疗。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在判断动脉瘤与颅骨位置关系、操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DSA。在应用3D-CTA对脑动脉瘤进行诊断时,有必要根据患者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方能减少漏诊、误诊。
- 于宏伟袁玉会喻博关俊宏赵红宇李晓东刘云会王成林
- 关键词:脑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