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明洲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动力学
  • 3篇印迹聚合物
  • 3篇氯霉素
  • 3篇分子
  • 3篇分子印迹
  • 3篇分子印迹聚合...
  • 2篇分子动力学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微球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膳食纤维
  • 1篇薯渣
  • 1篇微球
  • 1篇物理特性
  • 1篇介观
  • 1篇介观模拟
  • 1篇聚合物微球
  • 1篇化学特性
  • 1篇功能材料

机构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解新安
  • 5篇熊明洲
  • 4篇李雁
  • 3篇李璐
  • 2篇郑璐丝
  • 1篇左华敏
  • 1篇刘焕彬
  • 1篇吴芳
  • 1篇丁年平
  • 1篇杨公明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淀粉微球形成过程的介观模拟及实验被引量:6
2011年
以环己烷为油相、淀粉乳液为水相、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对淀粉微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及实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淀粉微球的形成过程存在四个阶段,即淀粉与乳化剂分子无规则分散阶段、小聚集体形成阶段、球状聚集体形成阶段和稳定平衡阶段,并且发现油水比是影响聚集体是否能形成球状的关键因素.油水比小于7的条件下,油水两相分离较难,水相呈现片状、十字型状、柱状及椭球状等形状;当油水比增加到8,水相能形成微球且微球粒径随油水比增加而减小.同时实验结果表明,油水比为8时,微球粘连,几乎看不清球状形貌,油水比为10~20时,微球的粒径随油水比的增大而减小.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了模拟结果.
解新安丁年平刘焕彬郑璐丝熊明洲
关键词:淀粉微球介观模拟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功能单体筛选及分子识别性能被引量:3
2013年
以氯霉素(CAP)为模板,采用分子动力学和紫外光谱法分析不同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以辅助筛选单体,并进行实验印证。分子动力学计算出结合能ΔE和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红移程度大小顺序均为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且n(MAA):n(CAP)=1:4时MAA与CAP间已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由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CAP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的静态吸附实验表明,在甲醇溶液中,以MA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MIPMs对模板CAP的吸附性能最好,饱和吸附量为470.4μmol/g,AA和AM次之,分别为397.5μmol/g和378.3μmol/g,MMA最小,为172.8μmol/g,该结果与分子动力学计算及紫外光谱分析结果相吻合。以MAA为功能单体优化制备MIPMs,SEM显示所得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平均粒径为8.44μm,分散系数为14.2%。最后研究不同用量MAA合成的CAP-MIPMs的分子识别性,实验发现,在各MAA用量下,所得MIPMs对CAP的静态分配系数均高于结构类似物,在n(CAP):n(MAA)=1:4时,其静态分配系数达到111.63 mL/g,CAP与甲砜霉素(TAP)和氟甲砜霉素(FF)间的分离因子分别为4.57和2.78,具有明显的特异识别性。
李璐熊明洲解新安李雁
关键词: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动力学光谱分析功能材料
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备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及其识别性能被引量:4
2011年
以聚苯乙烯乳液为种球、氯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备了单分散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通过扫描电镜(SEM),考察了溶胀比﹑搅拌速度﹑水油比﹑交联剂用量﹑分散剂用量等对MIPMs形态﹑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并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微球的吸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当溶胀比为40,搅拌速度为150 r/min,水油比在(8∶1)~(11∶1),EDMA用量为20 mmol,HEC用量为1.2 g时,可以获得一系列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MIPMs。当功能单体为4 mmol MAA,交联剂为20 mmol EDMA时,制备的MIPMs识别性能最好,以甲砜霉素为竞争底物,分离因子达到5.57。二步种子溶胀法为水相中MIPMs的制备开辟了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
左华敏李雁李璐解新安熊明洲
关键词:分子印迹氯霉素微球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过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氯霉素(CA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功能单体,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预组装体系中CAP与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溶剂(氯仿、甲醇、乙腈)对预组装体系的影响,并采用试验方法验证模拟结果,最后研究了预组装体系中CAP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距离。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在甲醇溶剂中,CAP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强弱顺序为MAA〉AA〉AM〉MMA;乙腈溶剂中顺序为AM〉MAA〉AA〉MMA。CAP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基团的距离在1.8~5.0A,两者间可能存在较强的非共价结合作用。
熊明洲李雁李璐解新安郑璐丝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印迹氯霉素
红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超高压改性被引量:36
2012年
为增强红薯渣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研究超高压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该文以红薯渣为原料,采用均匀试验方法对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理化性质进行超高压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毛细管电泳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试法BET和粒度等手段研究改性对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改性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如压力、时间、温度对其调节血糖、血脂、清除外源有害物质能力有显著影响。得出超高压对调节血糖、血脂能力改性条件:600MPa,15min,60℃;清除外源有害物质改性条件:100MPa,10min,42℃。通过对改性膳食纤维结构、理化性质测定发现,改性红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微观结构为疏松、光滑、蜂巢形的多孔网状结构;其单糖组分没有太大影响,单糖含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改性使结晶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特征吸收峰增强、红移和蓝移,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吸收峰。研究结果可为红薯渣膳食纤维的功能改性及综合利用提供相关依据。
李雁熊明洲尹丛林吴芳解新安杨公明
关键词: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红薯渣膳食纤维改性超高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