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谦立

作品数:31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哲学宗教
  • 6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9篇耶稣
  • 19篇耶稣会
  • 13篇耶稣会士
  • 8篇儒家
  • 7篇哲学
  • 7篇天主
  • 5篇儒家经典
  • 5篇天主教
  • 5篇主教
  • 5篇利玛窦
  • 4篇亚里士多德
  • 4篇宗教
  • 4篇佛教
  • 3篇多德
  • 3篇政治
  • 3篇四书
  • 3篇宋明理学
  • 3篇西文
  • 3篇西学
  • 3篇西学东渐

机构

  • 30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肇庆学院

作者

  • 31篇梅谦立
  • 1篇陈岗
  • 1篇王慧宇
  • 1篇汪聂才
  • 1篇王镔
  • 1篇黄志鹏

传媒

  • 5篇现代哲学
  • 4篇北京行政学院...
  • 4篇国际汉学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学术研究
  • 2篇中国哲学史
  • 2篇肇庆学院学报
  • 2篇汉语佛学评论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孔子研究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世界哲学
  • 1篇宗教与历史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柏应理《致路易十四的书信》看儒学在欧洲的早期传播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以柏应理在《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所写的《致路易十四的书信》为研究对象,先阐述它的历史处境,然后分析它的内容,说明柏应理所展示的孔子并不是历史上的孔子,而主要是汉代以来的孔子,并且是路易十四时期专制主义框架内的孔子。无论在中国或在欧洲,儒家思想往往变成了一种政治工具,以此反思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中西文化交流所裂开的缝隙。
梅谦立
关键词:路易十四孔子耶稣会中学西传
从法国马克思主义看基督宗教的价值——试论伽罗蒂的《从诅咒到对话: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向大公会议说话》被引量:1
2011年
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之间的对话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欧洲上个世纪60年代发生了共产党与天主教会的官方对话,两方派谴他们自己的最高知识分子来进行对话。通过伽罗蒂《从诅咒到对话: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向大公会议说话》(1965年),本文介绍这种对话的历史思想背景,并分析这个对话在理论上所面对的困难。虽然对话在时间上比较短,不过,它有了长远的影响,在理论上有很高的价值。
梅谦立
关键词:天主教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的上帝论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1687年)主要翻译并评论了《大学》、《中庸》、《论语》,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在序中详细地讨论了中国古人是否已经认识了上帝的问题。这里我们简单地提出上帝论的历史背景、柏应理的论证的新意,并且向读者提供两章的译文。
梅谦立齐飞智
关键词:上帝耶稣会士神学
16至18世纪中西文明互鉴的影响及其意义——以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宋明儒学为基础被引量:2
2023年
16至18世纪首次发生的中西文明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得西方哲学经典(以亚里士多德著作为主)被翻译成中文,同时中国哲学经典(以“四书五经”为主)也被翻译成西文。16至18世纪,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哲学思想首次与中国士大夫学者产生互动,并在当时不同的哲学分支中(逻辑学、形而上学、人性论、宇宙论、伦理学、神学)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意义。中西哲学的早期接触,为近现代中国更广泛和普遍地引入西方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
梅谦立孙赫
关键词:西学东渐哲学分支亚里士多德
耶稣会士与儒家经典:翻译者,抑或叛逆者?被引量:9
2014年
耶稣会士在十七世纪翻译的"四书",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他们声称,《四书直解》更符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也更符合真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四书直解》与《四书章句集注》有何不同?他们赞成《四书直解》什么样的观念?耶稣会士有没有正确地把握《四书直解》的某些观念?他们有没有正确地翻译,或者背离原文?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梅谦立
关键词:耶稣会儒家经典
耶稣会士卫方济对“天人合一”的接受:《中国哲学》中“天”的属性
2020年
17世纪,大部分耶稣会士及中国基督徒遵循利玛窦的传教策略,排斥宋明儒家,用古代儒家解释基督宗教。卫方济(Fran?ois No?l)的《中国哲学》(Philosophica Sinica,1711)是其中很重要的转折点,该书重新评估了宋明儒家,并试图在许多方面结合宋明理学与基督宗教。
梅谦立
关键词:耶稣会宋明理学经院哲学
从唯物论到超越论
2024年
16世纪下半叶,亚里士多德著作开始被系统地译为欧洲各国语言。几乎与此同时,来华耶会士开始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系统地翻译成中文。这些著作出现在中文中的时间与其在某些欧洲语言中出现的时间相同,甚至更早。我们要追问,亚氏学说是中国哲学的补充还是对立?耶稣会士在中国哲学中是否发现了相似之处?
梅谦立
关键词:耶稣会士超越论唯物论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文
超越宗教排他性——晚明天主教及许大受的反应被引量:1
2018年
晚明,天主教带给中国一种排他性的宗教观。天主教攻击佛教、道教,挑战了传统的"教"观念。1623年,寓居杭州的士人许大受在《佐辟》里试图反驳天主教的攻击,重构一个封闭性的"三教合一",并发动一个反基督宗教运动来禁止天主教。1625年,许大受很突然地停止了这种反基督宗教运动,而且决定销毁他的书。虽然《佐辟》试图建立一种排他性的三教合一,但是许大受也意识到这种排他性的宗教观违背佛教及新儒家的基本思想,这使他最终放弃。通过这种历史案件,我们可以重新反省西学东渐所带来的宗教观。
梅谦立
关键词:西学东渐晚明佛教耶稣会
耶稣会士卫方济对鬼神的理解被引量:2
2018年
鬼神是儒家经典的重要概念。最初,利玛窦接受了这个概念,不过,他反对朱熹对鬼神的理解。利玛窦一百年之后,比利时耶稣会士卫方济更加系统地研究了宋明理学,发现宋明理学对鬼神的解释与天主教并不矛盾,展示了在天与万物之间鬼神所扮演的角色。
梅谦立
关键词:利玛窦耶稣会鬼神宋明理学
东方的“哲学之父”——论最早的西文孔子传记的撰写过程被引量:3
2013年
目前流传下来最早的西文《孔子传记》有1662、1669、1687年三个版本。三个版本有同有异,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们越来越准确地呈现出中国传统中有关孔子的信息,从中也反映出耶稣会士对孔子在西方社会传播所起到的作用。
梅谦立
关键词:孔子哲学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