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宇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四书
  • 3篇利玛窦
  • 2篇耶稣
  • 2篇耶稣会
  • 2篇译介
  • 2篇儒家
  • 2篇儒家经典
  • 2篇手稿
  • 2篇中庸
  • 2篇析论
  • 2篇翻译
  • 2篇《中庸》
  • 1篇心性
  • 1篇耶稣会士
  • 1篇译本
  • 1篇语言
  • 1篇释译
  • 1篇欧洲语言
  • 1篇仁政
  • 1篇中西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王慧宇
  • 1篇梅谦立

传媒

  • 1篇哲学研究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中国天主教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励耘语言学刊
  • 1篇国际汉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耶稣会士罗明坚与儒家经典在欧洲的首次译介被引量:12
2018年
儒家经典的外文译介,一直是汉学的热点之一。罗明坚的西班牙文"四书"作为已知最早的"四书"西方文字译本,不仅在文本翻译角度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作为欧洲人对儒家经典的首次尝试,还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罗明坚西班牙文"四书"的深入分析,着重揭示译者在概念西方语境中如何解释儒家核心问题上的创造性及其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如何进一步彰显儒家思想中的理性主义特色,以此来重塑罗明坚译本及其本人在中学西传史上的应有价值,并确定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初遇时的契合点。
梅谦立王慧宇
关键词:耶稣会士
从《天主实录》的修订再版析论耶稣会来华初期“适应策略”的调试
2022年
罗明坚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内陆定居的传教士,他的代表性著作《天主实录》出版后在传教士团体内部和晚明士大夫群体内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天主实录》遭遇毁版后四十余年,这本退出历史舞台的著作又被修订再版。《天主实录》曲折的经历值得探究,而这些经历背后反映的耶稣会在华传教适应策略的调试,以及更深层次的外来宗教本土化的不同方式等问题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王慧宇
关键词:本土化
罗明坚对《中庸》道德哲学概念的释译被引量:4
2019年
对明清之际致力于沟通中西文化的来华耶稣会士而言,“四书”成为他们向西方介绍中国思想的最佳素材,译介“四书”成为其中学西传的核心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并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中庸》作为儒家重要思想文献,其对天人、心性关系、孔门心法的揭示,可视为宋明理学的思想源泉。相较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蕴含了更多超越因素,可视为讨论儒家宗教性问题的入手点。本文讨论的是最早被翻译成欧洲语言的《中庸》译本,重点考察译者罗明坚对儒家道德哲学核心概念的译介,进而探讨其在文化交流中的创造。
王慧宇
关键词:《中庸》中学西传
现存最早的欧洲语言《孟子》手稿析论被引量:2
2021年
《孟子》作为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孟子阐发的儒学"心性论"更是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致力于沟通中西传统,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是其把握中国文化传统内核的必经之路。同时,译介"四书"也成为传教士向西方介绍中国思想的最佳选择,可算作明清之际传教士中学西传的"传统"之一。在"四书"的翻译过程中处理《孟子》对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译者选择了回避。在考察已知最早的欧洲语言《孟子》译本时,结合明清之际传教士的"孟子观",可还原这一重要文献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的独特价值。依托对《孟子》译本中的儒家核心概念译介分析,可进一步讨论以儒家和天主教为代表的中西思想传统在"人性论"、政治哲学等问题上的异同。
王慧宇
关键词:心性仁政
从中西文化交流视野看罗明坚“葡汉辞典”中概念的诠释翻译被引量:3
2019年
第一位获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耶稣会士罗明坚编撰完成了一本'葡汉辞典'。作为第一本中西文辞典,此文献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明清中西文化首次相遇之际,这本'辞典'不仅是一本工具书,还反映了传教士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和如何尝试建立双方对话基础等问题。文章在对'辞典'编撰者等存疑问题考证的同时,通过考察'辞典'选词倾向、编撰结构和核心概念的翻译操作,进一步分析罗明坚在用汉语表述哲学、宗教词汇的译介方式和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点等内容。
王慧宇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
罗明坚的“亲儒”策略及对利玛窦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耶稣会士罗明坚作为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开创性人物,对中国思想中儒释道各家的判断取舍,对利玛窦等后继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以往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将耶稣会在中国的适应策略归功于利玛窦,而对于罗明坚在这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亲儒"倾向上的创造性尝试未予以重视。文章通过还原罗明坚在华传教的历史情境并结合其著作分析,参考其拉丁文"四书"手稿等"中学西传"方面的文献,彰显罗明坚"亲儒"策略的价值及对利玛窦的影响。
王慧宇
关键词:利玛窦西学东渐
早期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与翻译——以罗明坚《中庸》手稿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所要考察的是存放于罗马意大利国家图书馆编号为FG[3314]1185的"四书"手稿。这份手稿是已知最早的中学经典拉丁译本。通过分析手稿的写作时间及其中《中庸》翻译特点、思想倾向,推断其作者为罗明坚。通过对《中庸》手稿中对儒学核心概念的解释和转述,浅析罗明坚在译介儒家经典时融入天主教思想的转述特点,陈述其在儒学经典诠释方面所呈现出的独特视角。
王慧宇
关键词:利玛窦《中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