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胜
- 作品数:53 被引量:165H指数:9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减负政策的回顾与评析
- 2019年
-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减负政策大致分为以减轻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的升学压力为导向,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导向,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导向三个阶段。我国减负政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减负政策本身的能力限度问题明显、减负政策执行失真、减负政策监督的形式化等问题。因此,在推进减负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应适当把握减负政策的能力限度,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加强对减负政策执行人员理论与能力的培训;完善地方执行机关政策执行措施的审核机制;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体制。
- 方媛姚佳胜
- 关键词:减负政策
-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 2022年
- 研究者以1996年以来我国教师交流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要素—时间序列”三维分析框架,对国家层面35份教师流动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发现:政策工具的运用主次鲜明,激励工具和能力建设工具居主导型应用地位;各政策工具间缺乏有效配合,成效弱化;政策要素维度中政策工具配置存在差异,且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由此提出了完善我国义务阶段教师流动政策的建议。
- 齐培蕾姚佳胜
- 关键词:教师流动
-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政策变迁研究
- 2022年
- 经济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经费投入制度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政策历经了重建与恢复、调试与规范、改革与发展和普惠性与体系化四个阶段的变迁。学前教育经费政策变迁深受其所处时代背景、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较为僵化的二元财政投入体制和投入主体失衡影响政策变迁等特征。据此提出建立稳定可靠的财政支持管理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等建议。
- 蔡潇姚佳胜
- 关键词:学前教育历史制度主义成本分担
- 我国百年学前教育经费供给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被引量:1
- 2022年
-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供给政策的发展历经了军事化供给的儿童公育阶段、政府一元供给的福利化阶段、市场供给的效率化阶段、政府主导下混合供给的普惠化阶段,遵循以经济体制变迁为驱动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教育政策为导向的政策目标取向、以系统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为手段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意识形态和经济学为主的政策话语文化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供给政策发展要以协调统一和因地制宜为动力机制,以坚持公平导向和供给资源均衡配置为价值取向,以有机组合和不断创新政策工具为过程保障,以充分融合和引导民意为文化规则,搭建学前教育经费供给的政策框架。
- 蔡潇姚佳胜
- 关键词:演进逻辑
-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学前教师政策文本量化分析被引量:16
- 2020年
- 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对优质学前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要素和时间序列三维分析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95份学前教师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表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文本中命令工具使用过泛,政策工具在教师政策要素上存在配置差异。为更好地提升学前教师政策工具使用的适切性,政府应不断优化政策工具运用组合,扩大准入任用政策工具供给,加强职前培养和岗位管理政策供给。
- 姚佳胜董红莲
- 关键词:时间序列
- 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
- 2025年
- 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的日臻完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必经之路,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中小学师德问责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师德问责政策经历了初步创立时期、寻觅探索时期、发展深入时期和日渐成熟时期四个阶段。其演进呈现出以改变师德困境为目的的动力机制、以多种渠道保障政策落实、以教育公平为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和以文本形式表达政策话语的逻辑。未来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将朝着育人为本的动力机制、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政策工具助力过程保障、政策话语日益合理科学等方向发展。
- 姚佳胜段谦谦段筠茹
- 关键词:演进逻辑
- 论大学生参与权与校园文化建设
- 本文在厘清参与权的依据和价值基础上,就如何提升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参与权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权力有其法律、历史及现实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大学生参与权的享有有利于营造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推进和谐...
- 姚佳胜
- 关键词:学校管理文化建设
- 文献传递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减负政策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走向被引量:13
- 2019年
-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减负政策的演进经历了以缓解升学压力为中心的政策恢复与发展阶段(1978—1990年)、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抓手的政策提升阶段(1991—2000年)、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依托的政策可持续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在这一演进进程中,减负政策在整体上遵循合理性的变迁轨迹,具体表现为:以制度逻辑为核心的政策形成动力机制、以教育政策为导向的政策目标价值取向、以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为手段的政策执行过程保障、以意识形态话语为主导的政策话语文化规则。未来我国减负政策应形成"协调统一、因地制宜"的形成动力机制、多元视角的目标价值取向、有机组合多属性政策工具的执行过程保障、充分融合民意的话语文化规则。
- 方媛姚佳胜
- 关键词:减负政策动力机制演进逻辑
- 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地方执行动力机制及启示
- 2016年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生源持续减少、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和大量村办小学重复建设等原因,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各地逐渐展开。但由于一些地区学校撤并的幅度过大,也带来一些问题。教育政策地方执行动力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将教育政策地方执行的动力最大化。政策执行的外在动力包括行政引导和政策激励。政策执行的内在动力包括提升教育质量,进行资源整合;方便教育管理,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办学成本,减轻财政压力。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执行情况的启示是:应多主体参与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要完善教育政策地方执行的程序制度,要搭建教育政策地方执行主体之间的交流平台。
- 姚佳胜
- 关键词:中小学布局调整动力机制
- 社会互赖理论视域下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共同体构建
- 2024年
- 构建校企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学徒制在全新场域下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研究发现校企共同体构建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剥离、合作育人难以落实、质量标准体系缺失、评价管理制度滞后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制度供给不够完善、利益补偿机制缺位。基于以上分析,未来学徒制可从构建职业院校与企业目标互赖、合作互赖、标准互赖、评价互赖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为校企一体化建设提供发展指南。
- 李慧玲姚佳胜
- 关键词:校企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