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CT、MR诊断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MR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先后给予CT检查、MR检查、病理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经CT检查和MR检查发现,26例分布在腹膜腔,12例分布在腹膜后间隙,4例分布在胰腺,3例分布在左肾上腺,5例分布在右肾上腺。病理:NF(+)96%(48/50)、NSE(+)96%(48/50)、S100蛋白(+)16%(8/50)、CgA(+)40%(20/50)、CK(+)90%(45/50)、LCA(+)88%(44/50)。肿瘤包块均呈实质性,质地不均匀,少数边界较为清晰的可以完整剥离,大部分边界与周围组织缺少清晰的分界,分离困难,无包膜。病理标本切面多呈鱼肉状,灰红色,质地不均匀且较脆,内部有坏死囊变及陈旧性血液。光镜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有分叶征,呈片状、条索状或腺泡状排列,肿瘤血管周围呈假菊花团样,多有分裂象,核周细胞质少,细胞核深染,局灶性瘤细胞呈神经方向分化,恶性程度较高。CT平扫图像:有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缺乏分析的分界,肿块直径在4~14cm。MR图像:T1WI:有混杂的低信号或等信号,信号与肌肉相等或略低于肌肉;T2WI:有混杂的、不均匀的信号或高信号。结论:临床可以根据CT、MR图像分辨肿瘤内部结构、转移情况、与周边组织的关系,进而指导治疗。
- 唐淑慧蔡晓娟
- 关键词:MR临床病理特点
- CT和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评价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研究罹患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工作中采取CT和MR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区间,本院收治50例确诊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展开对照分析,均实施CT诊断和MR诊断方式,统计各项指标(检出率评估值、误诊率评估值、漏诊率评估值)分析。结果:观察组检出率评估结果实际数据占比高于对照组评估结果实际数据,P<0.05。观察组误诊率评估结果实际数据、漏诊率评估结果实际数据占比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诊断期间,通过予研究病例以MR检查或者CT检查方式,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实施M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直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疾病诊治夯实基础,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唐淑慧蔡晓娟
- 关键词:检出率MR检查椎体压缩性骨折误诊率漏诊率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 2013年
-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2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或)增强检查。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16例,空肠4例,食管1例,回肠3例,直肠1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肿瘤呈均匀等密度者18例;肿瘤呈密度不均者7例。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强化者4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者17例。25例GIST中,良性11例,肿块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多呈均匀强化;恶性者15例,肿块直径均>5cm,边界常不清楚,多呈不均匀强化,2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GIST的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亦很有价值。
- 唐淑慧蔡晓娟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 四肢关节创伤很常见,部分比较复杂。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以其独特的显示方法,能够形象、逼真的展示扫描野内诸结构的形态特点及相互关系。为总结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本文收集124例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 赵正发林建煌唐淑慧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RP)及容积再现法(VRT)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RP)及容积再现法(VRT)成像及时的应用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面分析70例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CT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法(VRT)成像后处理,分析探讨后处理技术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SCT多平面重组(MRP)及容积再现法(VRT)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够准确显示脊柱爆裂性骨折的部位、类型、椎体压缩程度、椎体骨块移位情况、椎管狭窄程度及其三维空间关系。结论 MSCT多平面重组(MRP)及容积再现法(VRT)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全面、立体、多方位、直观地观察脊柱爆裂性骨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经提供可靠依据。
- 唐淑慧蔡晓娟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多层螺旋CT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脊柱炎CT及MRI表现
- 2018年
-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分别观察椎体及附件、椎间盘、椎旁软组织改变,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7例患者中,椎体骨质异常CT显示31例,MR显示37例;椎间盘受累CT显示18例,MR显示29例;椎旁软组织受累CT显示16例,MR显示25例。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脊柱炎的CT和MR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戴振火周杰钦唐淑慧
- 关键词:脊柱炎金黄色葡萄球菌CTMR
- 右股骨头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一例被引量:1
- 2013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因右髋部酸痛、活动受限3年余人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酸痛、活动受限,行CT检查示双侧股骨头坏死。经介入治疗后2年内酸痛症状缓解,近1个月来右髋部酸痛加重伴活动受限。
- 戴振火唐淑慧
-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骨肿瘤软骨肉瘤股骨
-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癌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癌(PPLEC)的CT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PLEC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中央型和周围型病灶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并对照病理分析。结果 中央型6例(28.6%),周围型15例(71.4%),平均直径(3.9±1.5)cm。14例(66.7%)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10例(47.6%),7例(33.3%)呈分叶状(浅分叶5例,深分叶2例),毛刺征4例(19.0%),伴胸膜牵拉/凹陷3例(14.3%)。平扫8例(38.1%)肿瘤为均匀等密度,6例(28.6%)见斑片状低密度区,4例(19.0%)见钙化,3例(14.3%)见空泡或空洞形成;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6例(76.2%)出现渐进性强化,7例(33.3%)伴“血管包埋征”,2例(9.5%)见“支气管包埋征”。中央型与周围型肿瘤在形态特征、边缘光滑/毛刺、密度均匀及强化程度、胸腔积液、胸膜牵拉/凹陷、血管/支气管包埋、阻塞性肺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癌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成分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特征,对于该病的术前诊断能够提供重要的依据。
- 戴振火黄雪乔唐淑慧王超柱叶志雄吴辉鸿
- 关键词:淋巴上皮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
- 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 四肢关节创伤很常见,部分比较复杂。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以其独特的显示方法,能够形象、逼真的展示扫描野内诸结构的形态特点及相互关系。为总结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本组收集124例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 赵正发林建煌唐淑慧
- 文献传递
- 螺旋CT及MRI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螺旋CT/MRI影像表现特征,探讨螺旋CT/MRI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0例,观察患者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及CT/MRI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对患者行视神经管的减压手术病理确诊,40例患者均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研究显示,螺旋CT检查确诊37例,诊断符合率92.5%,MRI检查确诊35例,诊断符合率87.5%,两组结果对比不具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查显示患者视神经管骨折部位包括蝶鞍型骨折、管前型骨折、半管型骨折和全管型骨折,MRI检查显示患者视神经损伤包括移位、水肿、出血和萎缩。结论:CT/MRI检查对了解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判断患者视神经病变的情况,分辨率高,联合诊断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 戴振火张来顺唐淑慧陈跃平杨小军
-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螺旋CT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