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跃平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畸形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面肌痉...
  • 1篇神经病
  • 1篇视神经
  • 1篇视神经病
  • 1篇视神经病变
  • 1篇外伤
  • 1篇外伤性
  • 1篇外伤性视神经...
  • 1篇外伤性视神经...
  • 1篇颅脑
  • 1篇螺旋CT
  • 1篇面肌
  • 1篇面肌痉挛
  • 1篇面神经

机构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陈跃平
  • 2篇唐淑慧
  • 2篇徐玉琴
  • 2篇张来顺
  • 1篇陈春美
  • 1篇蒋永建
  • 1篇汤华娟
  • 1篇杨小军

传媒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磁共振T_1WI-3D-FFE成像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T_1WI-3D-FFE序列显示脑池段面神经神经及其周围血管,探讨其在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0例临床诊为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行T_1WI-3D-FFE序列扫描,评价其显示患侧面神经与责任血管的效果,。结果 80例面肌痉挛患者图像得分2分29例、3分51例,其中患侧发现神经血管压迫77例,阳性率为96. 25%,健侧发现面神经根部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11例,阳性率为13. 75%; MR T_1WI-3D-FFE成像评估面肌痉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敏感度为87. 3%、特异度为83. 9%。结论 T_1WI-3D-FFE成像能同时显示脑池段面神经周围血管,是诊断面神经血管压迫性病变的可靠方法。
戴振火陈春美陈跃平徐玉琴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面肌痉挛面神经
螺旋CT及MRI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螺旋CT/MRI影像表现特征,探讨螺旋CT/MRI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0例,观察患者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及CT/MRI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对患者行视神经管的减压手术病理确诊,40例患者均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研究显示,螺旋CT检查确诊37例,诊断符合率92.5%,MRI检查确诊35例,诊断符合率87.5%,两组结果对比不具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查显示患者视神经管骨折部位包括蝶鞍型骨折、管前型骨折、半管型骨折和全管型骨折,MRI检查显示患者视神经损伤包括移位、水肿、出血和萎缩。结论:CT/MRI检查对了解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判断患者视神经病变的情况,分辨率高,联合诊断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戴振火张来顺唐淑慧陈跃平杨小军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螺旋CTMRI检查
MRI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各种方法对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6例17处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经MRI诊断为脑静脉畸形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过磁共振常规T1WI、T2WI、T2FLAIR、DWI和T1WI增强扫描,其中部分病例做过SWI、MRV扫描。结果DVA位于幕上区有12个,幕下区5个;引流静脉在T1WI、T2WI、T2FLAIR均表现流空低信号,髓静脉大部分为细条状或丝瓜囊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低信号;DWI、SWI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区域均为斑点状或细条状低信号;TIWI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见髓静脉呈轮辐状或树枝状汇入引流静脉;MRV直观而形象地显示引流静脉及其引流方向,类似于脑血管造影表现,但对髓静脉的显示不及增强扫描。16例患者中6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MRI常规扫描结合T1WI增强扫描及MRV可明确诊断脑DVA及其并发症,可替代脑血管造影检查。
徐玉琴陈跃平张来顺蒋永建唐淑慧汤华娟
关键词:颅脑磁共振成像血管畸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