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正发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漳州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X线
  • 3篇体层摄影
  • 3篇脊柱
  • 3篇关节
  • 3篇创伤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肿
  • 2篇影像学诊断
  • 2篇影像诊断
  • 2篇三维重建
  • 2篇肿物
  • 2篇结核
  • 2篇巨大肿物
  • 2篇脊柱结核
  • 2篇腹部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CT

机构

  • 15篇漳州市中医院

作者

  • 15篇赵正发
  • 4篇张来顺
  • 3篇李奎生
  • 2篇陈松华
  • 2篇唐淑慧
  • 2篇林建煌
  • 1篇徐建成
  • 1篇徐淑英
  • 1篇陈鲁峰
  • 1篇蒋永建
  • 1篇陈张良
  • 1篇蔡晓娟

传媒

  • 4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2008年全...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6层螺旋CT在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298例,男174例,女124例,年龄17~86岁,平均为49.8岁。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资料,并将扫描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多平面重组(MPR)明确显示骨折线累及范围和椎管的关系,VR能立体显示;MIP对椎管狭窄精确测量颇有价值。结论16层螺旋CT对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复查较为理想的影像技术。
李奎生赵正发张来顺
关键词:脊柱爆裂性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眼眶内侧壁骨折的CT表现被引量:1
2005年
眼眶内侧壁骨质极薄,外伤极易致骨折。若忽视诊断且未予适当治疗可致颅内感染,甚至留下残疾。CT是诊断眶内侧壁骨折的最佳影像方法。现总结我院有完整资料50例如下。
赵正发李奎生陈松华
关键词:眼眶内侧壁骨折CT表现颅内感染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2006年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4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结果证实为脊柱结核病人的X线平片、CT、MRI影像表现。结果:X线平片可了解椎体破坏、塌陷、椎间隙变窄情况,及脊柱是否后凸畸形。40例CT均可较清楚显示椎体骨质破坏的数目(有21例分别两个椎体受累)、范围及病变是否进入椎管,其中19例形成寒性脓疡。9例行MRI均可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寒性脓疡范围,及椎管、脊髓情况。结论:X线平片结合CT平扫可对脊柱结核进行较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做出诊断。与肿瘤不易鉴别时需加CT增强扫描。若有神经症状时应补充MRI检查。
赵正发
关键词:结核脊柱影像学
肱骨远端肱骺角测量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1999年
Baumann氏在1929年提出测量肱骨干长轴与肱骨小头骨骺线外侧夹角(简称肱骺角),可用于判定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的程度〔1〕。但Baumann氏角对拍片的位置要求较高。近几年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肱骺角在正位X线片上基本不受肘关节屈伸角度的影响。...
金时恩赵正发曾尚波陈鲁峰
关键词:肘内翻畸形
可能发生创伤性关节病的早期影像学改变
2008年
赵正发李奎生
关键词:关节病创伤性影像学改变滑膜增厚软骨损伤关节功能
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2009年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识。方法101例因各类头部外伤患者在伤后1/2~24小时内首次CT检查,73例于48小时至4周内复查。结果表现为单纯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15例;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14例;大脑镰兼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1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8例。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条索、条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片状、新月形、"V"形、"M"形或哥德氏弧形等。结论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类发生于颅脑非凸面的硬膜下血肿,易和正常大脑镰、小脑幕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张来顺戴振火赵正发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体层摄影
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四肢关节创伤很常见,部分比较复杂。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以其独特的显示方法,能够形象、逼真的展示扫描野内诸结构的形态特点及相互关系。为总结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本文收集124例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赵正发林建煌唐淑慧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髌骨骨样骨瘤一例
2008年
林俊东徐建成赵正发
关键词:水杨酸类止痛药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本文回顾了某院40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资料,探讨了X线平片、CT、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赵正发
关键词:脊柱结核影像诊断X线诊断CT扫描MRI检查
文献传递
多排螺旋CT多模式重建对腹部巨大肿物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多模式重建对腹部巨大肿物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腹部巨大肿瘤患者的MD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结果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全腹部增强扫描,采集的数据在GEAW4.3后处理工作站使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14个病例中,肿瘤最大直径为13.1~32.3cm,平均16.9cm。显示肿瘤血管13例,变异性血管4例,侧支性血供4例,肿瘤染色4例,动静脉早期分流3例。所有病例均可显示局部血管的立体结构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并可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观察。结论:MDCT多模式重建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特别是为外科手术制定合理方案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张来顺戴振火赵正发蒋永建
关键词: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腹部肿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