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红秀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超临界乙醇
  • 6篇液化
  • 3篇秸秆
  • 3篇精馏
  • 3篇化合物
  • 2篇动力学
  • 2篇遗传算法
  • 2篇纤维素制备
  • 2篇秸秆类
  • 2篇类化合物
  • 2篇间歇精馏
  • 2篇反应机理
  • 2篇II
  • 2篇PRO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新戊二醇
  • 1篇液化机理
  • 1篇玉米秆
  • 1篇生物油
  • 1篇数学模型

机构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解新安
  • 11篇陶红秀
  • 7篇李雁
  • 4篇田文广
  • 3篇郑朝阳
  • 3篇李璐
  • 2篇汤成正
  • 2篇郑璐丝
  • 2篇黎巍
  • 2篇王娅莉
  • 1篇顾宇昕
  • 1篇叶梦晴

传媒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广东化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化工进展
  • 1篇造纸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对苯二甲酸戊二酯间歇反应精馏过程的模拟优化
2012年
针对对苯二甲酸(PTA)和新戊二醇(NPG)合成聚对苯二甲酸戊二酯(PPT)出现的问题,应用PRO/II化工模拟软件对间歇反应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优化,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相吻合,相对误差在0.29%~7.85%之间;提出了减少塔顶馏出液中新戊二醇含量、精馏时间的工艺优化方案:以该工艺优化方案为依据对生产装置改造,改造后与改造前相比,精馏时间缩短了2.92h。
周年忠田文广顾宇昕李雁陶红秀解新安
关键词:PROII
秸秆纤维素亚/超临界液化中平台化合物的5集总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GC-MS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与亚/超临界乙醇液化产物,将产物划分酮类(KE)、酯类(ES)、醇类(AL)、液化残渣(RE)和其他(OT)五集总,初步探索反应网络,建立12条反应路径的5集总模型,运用遗传算法简化优化后得出计算结果和最佳条件。结果显示,反应级数n在0.1~1.2之间,指前因子A在1.23×10~7/h到1.78×10^(15)/h之间,活化能Ea在76.75~153.45 k J/mol。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证实该5集总模型是可靠的,用遗传算法计算动力学参数是可行的,为生物质转化为平台化合物提供基础数据。
王娅莉战晓青解新安陶红秀叶梦晴
关键词:平台化合物动力学遗传算法
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秸秆类纤维素制备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秸秆类纤维素制备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以乙醇为介质,将秸秆类纤维素在温度为300℃、反应时间60~120min的条件下制备酯类化合物,所述秸秆类纤维素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5:120~...
解新安李雁李璐陶红秀黎巍
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秸秆纤维素解聚反应研究与机理初探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在反应温度200~330℃、乙醇用量0~150 mL条件下,考察了亚/超临界乙醇直接液化秸秆纤维素的解聚行为,并初步探讨了其液化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乙醇用量和反应停留时间对秸秆纤维素的液化均有显著影响,反应温度由200℃升高至330℃,重油和气体收率分别增加了12.55%、28.83%;乙醇用量增加,反应压力随之升高,乙醇进入超临界状态,残渣和气体收率相比单纯热裂解分别降低11.10%和8.44%。通过GC/MS、FT-IR分析生物油组分和残渣特性,表明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中断键裂解,且酮类和乙酯类化合物是生物油的主要成分。
郑朝阳解新安陶红秀郑璐丝李雁
关键词:解聚液化机理
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秸秆类纤维素制备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秸秆类纤维素制备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以乙醇为介质,将秸秆类纤维素在温度为300℃、反应时间60~120min的条件下制备酯类化合物,所述秸秆类纤维素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5:120~...
解新安李雁李璐黎巍陶红秀樊荻
文献传递
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中液化反应路径及5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015年
将玉米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中液化反应产物划分为残渣(RE)、轻油(WSO)、重油(HO)、挥发分(VO)和气体(GAS)5个集总。根据液化过程及其产物分布,建立集总反应路径,并以此建立了5集总反应网络。对反应网络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结合非线性规划的求解策略简化和优化动力学模型,求取了动力学参数包括指前因子(A)、活化能(Ea)和反应级数(n),并用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对液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WSO和VO收率随停留时间增加而减少,而HO和GAS则随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这一规律与实验数据变化一致。以实验数据对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各集总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关系数在0.9345~0.9995之间,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是可信的,所采取的遗传算法结合非线性规划求解策略是可行的。
战晓青解新安李璐王娅莉陶红秀
关键词:纤维素液化动力学遗传算法
新戊二醇间歇精馏过程的模拟、优化与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应用PRO/II化工模拟软件对新戊二醇(NPG)精馏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相吻合,相对误差在0.80%~3.85%之间。模拟分析了蒸馏时间、回流比、蒸汽流量等参数对新戊二醇精馏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减少塔顶馏出液中新戊二醇含量、精馏时间的工艺优化方案,与原生产工艺相比,塔顶馏出液中NPG的损失量由1.13%降至0.80%,精馏时间可缩短1h。以工艺优化方案一为依据对生产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与改造前相比,精馏时间缩短了0.4h。
田文广李雁陶红秀顾宇昕周年中解新安
关键词:新戊二醇PROII间歇精馏
玉米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中的液化行为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亚/超临界乙醇自由基对玉米秸秆纤维素液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间歇高压反应釜,在反应温度200~320℃、反应时间30min条件下,对比研究亚/超临界乙醇液化和热裂解下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纤维素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别对产物中重油和轻油的组成、原料和固体残渣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1)与热裂解相比,当反应温度为320℃时,玉米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作用下,重油产物收率由5.0%上升至13.8%,固体残渣收率由29.7%下降至17.8%,乙醇自由基促进了玉米秸秆纤维素液化,同时抑制了残渣的生成。2)玉米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液化中的重油产物主要由酮类(相对含量为54.2%)、酯类(相对含量为26.5%)以及少量的醇类和酚类等物质组成,未检测出呋喃类物质。3)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轻油产物中,酸类物质主要为C8化合物,而在亚/超临界乙醇液化条件下生成的轻油产物中,酸类以C2~C4化合物为主。【结论】1)乙醇自由基促进了玉米秸秆纤维素液化中间产物葡聚糖内的C-C、C-O和-OH等键进一步断裂,从而抑制了呋喃类物质的形成。2)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玉米秸秆纤维素生成了多种自由基,自由基之间(中间产物自由基之间、中间产物自由基与乙醇自由基之间等)发生缩合反应,从而生成了碳原子数相对较多的酸类物质,同时自由基之间相互作用也抑制了产物的二次反应。
陶红秀解新安郑朝阳汤成正战晓青
关键词:超临界乙醇液化热裂解反应机理
亚/超临界乙醇与分子筛催化液化玉米秆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反应温度260~320℃、乙醇用量0~140mL条件下,考察不同液化条件及分子筛催化剂用量对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结合液化产物GC/MS分析,研究亚/超临界乙醇与分子筛催化液化玉米秆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生物油和气体收率显著增加,温度大于300℃时,以生物油的二次裂解反应为主;乙醇具有传热、溶解及提供自由基的作用,能够重整生物油组成;分子筛催化剂的均匀微孔结构及酸性催化反应向轻油形成方向进行,增加反应速度与强度,与无催化剂试验相比,轻油得率增加6.01%。
郑朝阳解新安郑璐丝陶红秀李雁
关键词:超临界乙醇分子筛玉米秆反应机理
间歇精馏技术及其模拟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间歇精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分离手段。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间歇精馏技术及其常用的数学模型,其中主要阐述了严格模型和简捷模型,简要讨论了降价模型、半严格模型,同时探讨了间歇精馏优化的发展及其应用,并展望了间歇精馏系统的发展趋势。
周年忠田文广顾宇昕李雁陶红秀解新安
关键词:间歇精馏数学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